(三维设计,解析版)(课标人教版)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2 第1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244764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解析版)(课标人教版)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2 第1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解析版)(课标人教版)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2 第1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解析版)(课标人教版)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2 第1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解析版)(课标人教版)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2 第1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维设计,解析版)(课标人教版)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2 第1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解析版)(课标人教版)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2 第1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解析版)(课标人教版)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 必修2 第1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索引教育官方网站: 留学论坛:必修二 第一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 单元质量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广州质检)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条件之一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前提是后代数量多,样本大,但是在后代数量不够多的情况下,可能和理论值有差距。答案:D2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主要是通过

2、()A性状的遗传推知的 B显微镜观察发现的C理论分析总结的 D测交实验总结的解析: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研究属于个体水平的研究,通过观察个体的性状表现来假设、推知内在的规律。答案:A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A441 B321C121 D81解析:由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用杂合的灰身果蝇交配,除去黑身果蝇后,灰身果蝇中杂合体纯合体21,即1/3为纯合体,2/3为杂合体。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的结果可以用下列方法计算:因为含A的配子比例为2/3,含a的配子比例为1/

3、3,自由交配的结果为4/9AA、4/9Aa、1/9aa,三者比例为441。答案:A4(2010深圳调研)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 ()A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 B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C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 D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解析:Bb和bb杂交后代出现棕眼和蓝眼的几率各为1/2,Rr和Rr杂交后代出现右癖和左癖的几率分别为3/4、1/4,所以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答案:B5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

4、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 B1111C4221 D3131解析:首先根据F1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基因型都是TtRr,然后确定F1中高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1224。最后确定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产生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4221。从而判断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感病4221。答案:C6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

5、了一个色盲、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多大 ()A3/8 B3/16C3/32 D3/64解析:由于正常夫妇结婚后生了一个色盲(XbY)、白化(aa)且无耳垂(cc)的孩子,说明两人基因型为AaCcXBY、AaCcXBXb。则再生一个儿子为有耳垂、色觉正常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3/41/23/32。答案:C7(2010杭州质检)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纯种品种做样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的比例为 ()A.

6、B.C. D.解析:高秆抗病(DDTT)与矮秆不抗病(ddtt)品种杂交得F1(DdTt),F1自交所得F2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矮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有ddTT和ddTt两种,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为ddTT,占F2的1/16(F2中每种纯合子都占1/16)。答案:A8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D让其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解析:玉米为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故通过同株异花传粉,观察子代表现型可确定其

7、基因型。子代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代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且能保持纯种特性。若让黄色玉米与白色玉米杂交,则可能会改变其纯种特性。答案:C9(2010绍兴质检)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合理的是 ()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控制这10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没有两个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在某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二倍体植株可以全部显示这10对相对性状A BC D解析:因为这10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所以处于不同

8、的同源染色体上,由此判断该植物至少具有10对同源染色体,控制这10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没有任何两个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D10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基因型TTSSTTssTtSSTtssTTSsTtSs比例111122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 BTtSsTtSsCTtSsTTSs DTtSSTtSs解析:根据比例关系,TTTt(112)(112)11,推测亲本一对基因的杂交组合为TtTT;同理可知,另一对基因的杂交组合为SsSs,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TtSsTTSs。答案:C11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

9、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种子)解析:亲本除可以是纯种黄色圆粒与纯种绿色皱粒外,也可以是纯种黄色皱粒与纯种绿色圆粒。答案:A12(2010江门质检)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YYRR和yyrr,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的F2中,在新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A6/

10、16 B1/3C10/16 D2/16解析:由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2中出现四种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YYRR、yyrr、YYrr、yyRR,占F2的比例均为1/16,其中YYrr、yyRR是新组合的类型。答案:D13如图为一个家庭系谱图(相关基因用T、t表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出4的基因型为 ()ATT BttCTt DTT与tt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卷舌的3与卷舌的4的后代出现了不卷舌的6,所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以推知,3与4均为杂合体。答案:C14小麦高产与低产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产量越高。现有高产与低产两个纯系杂交得F1

1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五个品系。让F2中某一中产个体自交,后代中有高产个体出现。该中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1a1A2a2 BA1A1a2a2Ca1a1A2A2 DA1a1A2A2解析:根据题意,中产个体基因型中只能含有2个显性基因,即有三种可能:A1a1A2a2、A1A1a2a2、a1a1A2A2,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基因型为A1a1A2a2的个体自交,后代才能产生基因型为A1A1A2A2的高产个体。答案:A15(2010临沂质检)现有甲、乙、丙、丁、戊五株豌豆,如对其杂交,统计后代的数量如下(黄色、圆粒为显性):后代表现型亲本组合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甲乙85289432甲丁78626871乙丙0011334丁戊004951在甲、乙、丙、丁、戊中,表现型相同的有 ()A甲、丙 B甲、戊C乙、丙、丁 D乙、丙、戊解析:第一个组合,甲与乙的后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约为11,可确定亲代中控制颜色的一对基因为Yyyy;圆粒与皱粒的比例约为31,可确定亲代中控制种子形状的一对基因为RrRr。第二个组合,甲与丁的后代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约为11,可确定亲代中控制颜色的一对基因为Yyyy;圆粒与皱粒的比例约为11,可确定亲代中控制种子形状的一对基因为Rrrr。第三个组合,乙与丙的后代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