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复习材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24429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组织与解剖学复习材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由结构和机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系统: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特点:由一层扁平上皮组成,从表面看,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边缘锯齿状相嵌 用银染可显示细胞界限。从侧面看,细胞呈梭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分类: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表面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外膜表面 其它:肺泡、肾小囊功能: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磨擦,有利于物质交换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

2、中 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功能:分泌、吸收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 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功能:吸收、分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特点:细胞排列貌似多层,但其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实为单层;由柱状细胞、梭 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 基膜明显 分布:呼吸道 功能:分泌、保护变移上皮 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 器官收缩时,上皮细胞变高,上皮变厚,上皮细胞层数变多 器官扩张时,上皮细胞变扁,上皮变薄,上皮细胞层数减少 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 功能:保护 ,防止

3、尿液侵蚀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蜂窝组织 特点:细胞数量少、种类多,纤维排列疏松,基质丰富 组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 间充质细胞、白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 功能:连接、营养、支持、防御、保护、修复等软骨组织: 由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间质构成同源细胞群:2-8 个成熟软骨细胞聚集成群,每群有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位于软骨 中央长骨的组织结构:主要由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骨膜、骨髓、关节软骨及神经和血管等 共同组成哈弗斯系统又称骨单位:指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哈弗斯骨板和中央管构

4、 成哈弗斯骨板:420层,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 中央管(哈弗斯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与穿通管相通 粘合线:骨单位表面的一层粘合质,含较多骨盐。骨小管在此中止,不与相邻骨单 位的骨小管连通红细胞: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 pm;中央浅染、较薄,厚约1 pm ;周缘较厚,约2 pm 正常值:男性 400-550万/mm3女性 350-500万/mm3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故呈红色 网织红细胞 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 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在血流中 1 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临床意义:骨髓造 血

5、功能障碍和贫血疗效的评价)白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24小时内以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 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功能: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 血小板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LM:双凸圆盘状,直径24 pm,受刺激后伸出突起;无核,胞质浅蓝色;在血涂 片上常聚集成群;分中央颗粒区(含血小板颗粒)和周边透明区EM: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颗粒区有特殊颗粒(a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 有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分布躯干、四肢心脏内脏器官、血管壁肌肉类型横纹肌横

6、纹肌无横纹光镜特点细长圆柱形,极少有 分支;核数十至数百,扁椭 圆形,靠近肌膜; 肌膜无特殊分化短圆柱形,分支且交 织成网; 核单个,卵圆形,位于 中央;肌膜特化形成闰盘长梭形,无分支,成层 或成束排列;核单个,椭圆形,位于 中央;肌膜无特殊分化自律性无,随意肌有,兴奋性高,不随意 肌有,兴奋性低,不随意 肌收缩特点迅速有力,但不持久有力而持久弱,缓慢持久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称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 冲动的功能胞体:大小形状不一, 5100 pm 细胞膜:含受体、离子通道,为可兴奋膜,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并传导神经 冲动 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

7、质多,故着色浅,核仁大 细胞质: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和脂褐素,还有两种特殊成分, 即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LM:强嗜碱性,粗块状或小颗粒状EM: RER 和游离核糖体 功能: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神经调 质 神经递质: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信息的载体,为小分子化学物质 神经调质:肽类,调节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神经原纤维LM: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EM: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神经丝是由神经丝蛋白构成的中间丝 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

8、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分型:轴-树、轴-棘或轴-体突触 结构:由突触前部、突触间隙、突触后部构成 突触前部:即突触小体,为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内有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或 调质,其表面附有突触素,连接小泡与细胞骨架;突触前膜较厚,含钙离子通道 突触后部:与突触前部相对应,突触后膜含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 突触间隙:为一狭窄间隙,内含有糖蛋白和一些细丝物质。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分类: 有髓神经纤维 、无髓神经纤维 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 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关节的辅助结构:指关节的一些特化结构,以适应关节运动时的灵活性和连结的稳固性

9、。 包括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等 关节面、关节腔、关节盘、滑膜和关节内的滑液,都是维持关节灵活性的因素 关节囊、韧带、关节唇及关节腔内的负压,则是保证关节稳固性的因素 脊柱:脊柱位于身体背部中央,是人体的中轴,由椎骨、骶骨、尾骨和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功能: 具有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内脏的作用,还可作广泛的运动脊柱整体观: 从前面观察脊柱,可见自上而下直至骶骨底,椎体逐渐加大,但从骶骨耳状面一下骶骨 又迅速缩小,直至尾骨尖从脊柱后面观察,可见棘突于脊柱全长形成纵脊,居背部正中 从侧面观察,可见脊柱呈S行,有颈、胸、腰、和骶四个生理性弯曲 脊柱生理性弯曲的意义: 维持身体直立,保持身体平衡; 扩大

10、了胸腔和盆腔的容积,可更好地保护内部器官; 使人类脊柱具有弹性,从而缓冲了在跑、跳和走路时所产生的震动,对脑有保护作 用。1. 大循环(体循环) 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 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 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特点:路程长,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至全身各处,并把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2. 小循环(肺循环) 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 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

11、回左 心室。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小循环或肺循环。特点:路程短,把静脉血转变为含氧多的动脉血中动脉1. 内膜: 薄 内皮:衬于血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物质进出血管的重要通透性屏障 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明显,常呈波浪状2. 中膜:较厚,由1040层平滑肌纤维组成3. 外膜: 为疏松结缔组织,与中膜等厚,有营养血管和神经纤维;有外弹性膜4. 血管壁的营养血管和神经中动脉管壁平滑肌丰富,又称肌性动脉 大动脉(弹性动脉)内膜:内皮下层较厚中膜:很厚,40 70层弹性膜, 膜上有窗孔,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平滑肌 细胞外膜:较薄,外弹性膜不明显 由于大

12、动脉管壁中的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发达,平滑肌则较少,故弹性强,又称弹性动 脉,能承受较大的血压和维持连续的血流小动脉 管径0.31mm,为肌性动脉 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中膜有几层(34层)平滑肌纤维 外膜与中膜等厚,外弹性膜不明显 有较多神经纤维,调节血管的舒缩微动脉 管径在0.3 mm以下 无内弹性膜 中膜由 1 2 层平滑肌纤维组成 外膜较薄小动脉和微动脉又称外周阻力血管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大动脉:弹性膜和弹性纤维发达,将心脏间断的射血转变为血管中持续的血流 中动脉:平滑肌丰富,在神经支配下收缩和舒张,可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平滑肌较丰富,在神经支配下

13、收缩和舒张,能显著地调节组织局部血流量 和血压静脉与伴行的动脉相比 静脉管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之间无明显界限 静脉管腔大而不规则,管壁薄而柔软,弹性小 壁内的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及动脉丰富,结缔组织成分较多 静脉在机能上称容量血管毛细血管分类:1. 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连续,由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内有大量吞饮小泡 以吞饮小泡方式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胸腺和肺等处2. 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胞质部极薄,有内皮窗孔(直径6080nm), 一般有隔膜封闭,基膜完整 窗孔为物质交换的途径 分布于胃肠粘膜、一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3.

14、 窦状毛细血管(血窦) 管腔较大且不规则 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血细胞或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细胞间隙出入血液,基膜或连续, 或不连续,或缺失 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有较大差别 毛细血管的功能: 选择性通透与物质交换 合成和代谢活动 抗血栓形成功能 心脏各有哪些出入口?为什么血液在心内朝一定方向流动?答:心脏各腔的出入口如下:右心房入口有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 口即右房室口。右心室入口即右房室口;出口即肺动脉口。左心房入口有4 个肺静脉 口; 出口有左房室口。左心室入口即左房室口; 出口即主动脉口。血液在心内朝一定方向流动是由于血液的流体力学和心脏本身的构造

15、所决定的,也是 生理的需要。在心脏各腔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力的变化促使血液主动或被动地向 低压方向流动; 同时心脏和大血管内的瓣膜如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等, 又决定了心内的血液只能单向流,而不能因心脏各腔内的压力变化而逆流。鉴于以上重要 原因,在正常情况下,心内的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心的传导系统 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心肌纤维组成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及其分支 功能:发生冲动,并将冲动传导到心脏各部分,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的节律收 缩第一个防御线四类扁桃体 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体、腭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 胃:位置和形态:位置:大部分位于左腹上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形态:两壁:前壁、后壁两缘:胃大弯、胃小弯角切迹。两口:贲门、幽门。分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功能:贮存食物,分泌胃液,初步消化食物胃的组织结构粘膜层 :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 . 固有层 :胃小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