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麦哨导学案样稿.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24315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麦哨导学案样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麦哨导学案样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麦哨导学案样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麦哨导学案样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麦哨导学案样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人教版 执教年级:四年级 执教者:杨小霞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麦哨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2.学生能够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学生能够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教学重、难点:1.感悟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能有感情地朗读。2.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学生学案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

2、中的优美语言。【活动方案】活动一:看谁预习得好1.小组内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并交流难记,难懂的字、词。2.组内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读正确、流利、通顺,把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各小组汇报展示。活动二:赏读课文,升华情感1.轻声读课文,感受欢快、柔美的风景;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2.认真默读3-6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并在旁边批注感受。3.各小组展示、点评。活动三:拓展延伸,心灵沟通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轻声读课文,感受欢快、柔美的风景;课文描写的乡村

3、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2.读了写麦哨声的句子仿佛使你 看到了, 听到了, 想到了。 3.组长派代表汇报。【检测反馈】一、 读一读,填一填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句里面含有两个比喻句,分别是把 比作 ;把 比作 ;2.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这句里面含有两个比喻句,分别是把 比作 ;把 比作 ;一、情境创设,提问引入。师:同学们,每到夏末秋初麦子即将成熟之际,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呢?生1:喜欢吹麦哨。教师借机引出课题。二、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活动一:看谁预习得好预设如下交流点:【

4、预设展示一:各小组小黑板展示生字词学习情况。】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教师按“人物+时间+地点+做什么”的格式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活动二:赏读课文,升华情感预设如下交流点:【预设展示一:那一张张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外貌描写,突出了孩子的纯朴憨厚。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脸蛋”比作了“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产生了一种意境的美 ,写出了孩子们的稚嫩、可爱和充满生气。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的稚嫩、可爱和充满生气。学生齐读。【预设展示二: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

5、出现的吗?(前几天、转眼间)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播放牧童短笛,学生配乐朗读。【预设展示三: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假如你在这个天然的运动场上想干什么呀?简直:完全如此。作者把“草地”比作“垫子”,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指导朗读。活动三:拓展延伸,心灵沟通学习写法: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检测反馈】: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适时点拨。【

6、课后反思】在教学中我成为一名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读得有重点,读得有层次,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在活动二中我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的突破口,并搭起一个有效地学习空间。再学习重点词句、品词想像,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位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情趣。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最后以补充句子来激化学生的思维。孩子们用最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乡村风情和特色,这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课堂练笔,又是对文本的丰厚。本课的不足之处:给学生自我感悟的时间不足,发言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