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24273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美”与“不美”是人们看待美术作品甚至是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通过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人们摆脱了像动物一样无意识的、被自然所左右的状态,有目的地去创造各种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美术作品),从而不断地改造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本课的内容就从这种基本的观念入手,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是“美”,“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教材在谈到“美”的观念如何形成的时候指出: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

2、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例如书中所举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彩陶、青铜器的实例。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在这一点上,教材中特别指出有一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可以称之为美术作品。但是有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被制造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像这类作品经过较长时间之后,其功能性逐渐被淡忘,而形式美法则受到关注,它们也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例如教材中所列举的青铜器、明代的漆盒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讲述,教材最后点明了美术鉴赏的意义: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

3、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二、学情分析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

4、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三、教学目标:1. 了解审美观念、形式美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及美术作品的社会约定性。2. 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意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 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具准备:课件七、新课过程(一)导入视频03莫比广告柯尼卡美能达讨论: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设计说明:采用聊天和观摩式的导入法,学生谈完各自的亲身感受后,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美术目的的认识。同时与学生交

5、流,拉近师生距离。(二)讲述新课提问: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学生讨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种问题不要讨论。如果学生愿意揭开这个问题让他自己去研究。设计说明:这个问题首先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经过两千多年研究,在1750年之后,美学研究变为两个方向。到后来就没有答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美术观念有所改变,从而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与方向。师生交流也使学生与教师互相有所了解。同时使课堂避免了当讨论美术作品美与不美的无谓理论争辩之中。更有利于学生明白什么是作品这个物质概念。图片: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仰韶文化)图片:鹳鱼石斧陶翁学生讨论:(造型的变化)结论1: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来源于劳动学生讨论:陶器上

6、的图案教师引导:人类社会精神深出认识事物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早的诗歌只有两个字,最早的经文是三个字来证明陶器上的图案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结论2: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来源于精神活动设计说明:教学内容不宜过于生硬和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自己的学习结果,结合教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让学生拓展思维。从而给学生自主学习树立榜样和方向。图片:松下听琴八角漆盒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美术作品这个物质概念。结论:作为美术作品的条件当使用功能退居次要地位,而审美功能得到突显拓展课堂: 我们要发现那些还没有被大众发现或理解的美术作品。图片:纳

7、西族民居图片:云南民居的保护情况温州民居因为没有被发现或理解而正在消失。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在生活中的美分析出来图片:(4张)设计说明:感受理解再感受,所有人的认知过程是相一致的。将书本上的概念结合实践,结合学生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经验,从中获得一个新鲜的印象,引发学生的一种情感的上升。无疑是我们课堂设计给学生所获的艺术感受的期望和精心准备,教师利用技术和激情,通过动作和材料将我们的意愿和情感表现在课堂思路上,以期感染观赏者,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三).课堂小结八、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乃至日常生活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意义,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的重心不在于让

8、学生记住多少幅作品,而是要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上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1教学内容不宜过于生硬和枯燥乏味,而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2打破用“讲授法”教学的习惯性方法,要通过讨论和活动让学生拓展思维。3教师要意识到“美”的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的形成既可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又可能是某一时代的产物。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教材的要点,结合“思考与交流”以及“活动建议”,从认识一些流传下来的美术作品入手,分析这些作品的功能和形式特征,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事物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