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241823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和灭火》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燃烧和灭火》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燃烧和灭火》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燃烧和灭火》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燃烧和灭火》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烧和灭火》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和灭火》教学实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烧和灭火的课堂教学实录双城铁路中学 陈宏玲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用实验和探究的方法认识、研究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新内容。课题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熄(扑)灭火的方法和燃烧的条件,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且有了一定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对于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比较熟悉,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等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及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来调动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只有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次次被激发,又一次次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才能达到课堂效益高,实效性强的效果。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本质,燃烧的必要条件;(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的原理;(3)了解爆炸现象,知道易燃、易爆物品安全赏识;(4)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3情感

3、态度价值观:(1)通过燃烧现象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观点。(2)渗透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三、教学内容重点 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探究思路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四、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录象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实施过程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你们碰到过有哪些燃烧的例子? 学生答案实录:(1)家里做饭时石油气的

4、燃烧 ( 2)烧烤时碳的燃烧 ( 3)纸张的燃烧 ( 4)森林大火 提问怎样才能燃烧? 学生答案实录:(1)我觉得燃烧必须有东西才行,还要有火。 ( 2)我觉得燃烧需要摩擦。 ( 3)我觉得燃烧需要很高温度 ( 4)我觉得燃烧需要氧气 提问要了解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应该怎么来研究呢? 学生答案实录:做实验呗!做实验,观察现象,还要做实验进行分析。 老师进行实验演示:燃烧的条件的探究 实验完毕!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答案实录:(1)现象:热水上面的白磷燃烧,热水上面的红磷没有燃烧,热水里的白磷也没有燃烧。(2)现象说明: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温度不同,有的高,

5、有的低;说明不同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有一定的温度和可燃物这两个条件还不行,比如在本实验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高但没燃烧,但在热水上面的白磷温度没有热水中那么高但燃烧了,说明光有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两个条件还不行,还要有氧气,有了氧气,才能燃烧。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缺一不可 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介绍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乙醇(酒精) 558 无烟煤 700750 提问你认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相同吗? 学生答案

6、实录:当然是在纯氧中燃烧得剧烈! 提问你认为同一张纸把它翻开来燃烧和把纸揉成一团燃烧,哪一种燃烧的速度更快、更剧烈? 学生答案实录:当然是把它翻开来燃烧得剧烈! 提问上面两个问题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答案实录:氧气越纯,燃烧越旺 增大与氧气接触的面积,燃烧越快 可燃物越大火越大 氧气越多火越大 老师小结上面两种现象说明了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提问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实验7-1和图7-7你认为灭火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 学生猜想吹、摇、用水、盖、捏、沙、湿毛巾、用爆炸、灭火器、降雨、报警119。 老师进行实验演示实验7-1 提问通过实验探究,你们可能知道哪些

7、方法可以灭火,但是你们知道其中的原理吗? 学生答案实录用烧杯把蜡烛罩住蜡烛熄灭,是因为缺氧 没有把蜡烛罩住,蜡烛没有熄灭,是因为有氧气 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烧杯蜡烛熄灭,这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缺氧熄灭。 提问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熄灭蜡烛? 学生答案实录用两个木条夹住蜡烛火焰。(隔绝氧气) 还可以用剪刀把烛芯剪掉。(隔离可燃物) 用水浇(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用嘴吹(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隔离可燃物 提问在生活、生产中有没有专门的灭火工具呢? 答有,灭火器、消防栓等 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动手试验灭火器 简

8、介灭火和消防设备:见投影 思考为什么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看录象:粉尘爆炸实验 归纳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板书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展示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见投影 讲解讲述有关防火的重要性、必要性,让学生重视消防安全。 本节课小结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练习课本135页第1、3、4题结束 课后分析 通过 “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让我体会到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录像等手段的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9、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我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

10、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我认为不足之处:做 “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时因为没有吸干白磷上面的水使实验延长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方面: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

11、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