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23927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伤仲永》教学设计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伤仲永》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教学设计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3.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学法】合作探究、诵读品味。【教法】引导对话、感悟体验。【课前准备】学生: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文意,组织辩手、辩词。 教师:准备歌曲爱拼才会赢,指导学生准备课堂辩论。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读句“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教育及自身学习有关”让学生讨论:天资与后天教育对成才哪个重要?,而后发表看法。(根据学生意见把学生分成两组)今天我

2、们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让我们在品学中感悟真知、品析事理,体味怎样才能成才的人生真谛吧!简介作者:请12名学生根据积累的知识介绍王安石,教师适时补充。二、多元感知,品悟分析1.投影出示课文原文,找一生读文,其他学生纠错、正音。2.学生自读全文,指出疑难,投影出示重点词句,师生释疑。(生问生答、师生对话)3.学生分小组合作再读文章,探究文意,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方仲永的故事。(学生合作研析、全班交流)4.相信大家通过读文与听故事你肯定认识了仲永这个人,那么你认识到了一个 的方仲永呢?5.请大家再细读课文,思考仲永的变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学生小组分析,教师明确:(1)阶段:

3、“仲永生五年可观者。”写方仲永天资过人、才能出众;(2)阶段:“不能称前时之闻”写仲永才能衰退;(3)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仲永变成一个平庸之人。)6.再读分析仲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7.文中哪些文句能体现这个道理?(引导分析最后一段)8.通过我们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明确:“伤”。写可伤之事,说何以可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态度鲜明。)三、巩固训练,交流感悟1.朗读全文,深入感悟。2.学生交流自己读文所感。四、课下准备,参与活动根据课始时的分组情况及

4、学生此时意见将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学生明确辩题,确定辩手,搜集材料,准备课堂辩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通过辩论深入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到了一个“天资聪颖”“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的方仲永,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读、品味课文,对文章所昭示的道理做以深入感知。二、精读研析请大家细读课文,分组讨论分析:1.课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是哪个部分?2.叙事有详有略,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明确:(1)可分两部分,先叙事,后说理,由事入理。两部分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重点是议论、说理。(2)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中心

5、,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形成反差,从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三、体验反思活动一:辩论题目:成才的关键正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反方:天资聪颖是成才的关键(学生通过辩论明确“受于天”与“受于人”的关系,深入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教师适机点拨,让学生学习本文说理的方法,通过列举名人、身边人的事例;列举名人名言、讲道理等初步体会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活动二:审视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刚才的辩论大家认识到了天资与后天教育各自对成才的作用,请你审视一下自己,你属于哪类人呢?学习了伤仲永这篇文章你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设想?(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己见)四、教师小结,情感激励大家的看法很好,正如为学一文中所言“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也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样,后天努力,后天学习,后天教育至关重要。相信大家定会以仲永为鉴,从今做起,努力学习,刻苦拼搏,拼搏的路上,肯定会遇到挫折,请大家记住:“相信自己,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最终于你的永远是希望!爱拼才会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