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5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23908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5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5篇咬文嚼字教案1一、教学三维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四、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

2、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_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二.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过分推敲字句。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谓不重视实质

3、,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三.分析课文:(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明确:“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六个“你这”。感情强烈。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明确: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3.所

4、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二)分析第二层(3、4段):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明确: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明确: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样的启示明确: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地表情达意

5、。(三)分析第三层(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明确: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明确: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B.钱钟书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3.与前面例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明确:从文字表达的意境。总之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

6、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四.总结:第一部分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部分的写作特点:即举事例,讲道理。不举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说不好,道理也讲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本文例多,又分析精辟,令人心悦诚服。例子是具体的,具体的例子可以给人以丰富的启发。二.分析第二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概括。A.正面:点石成金。B.负面:陈词滥调。2.什么叫直指的意义什么叫联想的意义各有什么特点各用什么修辞格(略)3.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的区别是什么(略)4.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

7、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品茶,赏月)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情趣。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5.“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一句可否变换分句顺序为什么不行。前句与“联想”衔接,后句与“熟路”衔接。换后,就不衔接连贯了。表明他们的套语滥调根本与文艺无缘。7.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遇事往深一层想。9.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东西A.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B.必须勤奋。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

8、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三.归纳总结: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2.写作目的:让读者明白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的吻合)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四.造句:活用词语,推陈出新的句子。初来乍到初学乍练。五.作业:课后练习。咬文嚼字教案2【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借鉴吸收。3.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和步骤】一.导语设计:一提到“咬文嚼字”,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的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