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23726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十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十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十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十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六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目标导航考试说明学习要求1、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4、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5、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2.以某流

2、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的特点。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分析该区域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5.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因素;了解该区域在不同阶段,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6.根据资料说

3、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二、考点解读【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人教、湘教西北地区荒漠化1、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2、荒漠化的防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人教南美热带雨林的保护1、森林被毁的危害: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

4、多样性锐减2、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背景):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3、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鲁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1危害: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5、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2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地质灾害频繁)。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3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保源、固沟、护坡。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

6、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人教、湘教田纳西河流域开发1、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冬春降水较多。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2、早期开发中

7、的问题: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3、综合开发措施:防洪(水库)、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农业结构、矿区生态恢复)4、成效和经验: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主要经验:设立专门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流域的开放度。人教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自然背景:欧洲第一大河,位于俄罗斯境内,多流经平原地区。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矿产,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农业发达。2流域的综合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

8、通过开通运河、清理水道、建设河港等工程措施,沟通了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实现了“五海通航”。通过对全水系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渔业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带动了全流域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3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鱼群洄游产卵;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沿岸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污染严重。鲁教以长江流域为例:上游中游下游开发条件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发展重点。水能主要集中在源头自宜宾段;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平原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类

9、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平原为主,江河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业基础好,是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存在问题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使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水威胁加大;水能开发程度低洪涝问题严重。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余悸,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能力下降水体和大气质量下降,以太湖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整治措施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行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三峡工程(防洪、

10、发电、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退耕还湖,疏浚湖泊;搞好分洪工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修建水利工程综合治理环境污染。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人教、鲁教东北地区农业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气候:大部分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集中夏季,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的需要。土壤: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有机质含量高)。地形:地形种类多样,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工业基础好,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均耕地多

11、。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分为林业和特产区、耕作农业区、畜牧业区3、商品粮基地: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4东北地区农业的主要问题黑土的开发注意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如将作物秸秆还田林业的发展应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的保护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5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人教):平原: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

12、宗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西部草原: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天然林保护;开发多元特色农业产品;发展特产品加工业。【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人教山西能源基地建设1、资源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2、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3、能源的综合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铁矿、铝土矿优势,主要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

13、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4、环境保护和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技术等;调整产业结构,如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三废的治理。鲁教、湘教鲁尔区(必修2已有)【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1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侨乡。2、区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问题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

14、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影响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

15、了城市化的进程。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科技实力、人才和经济腹地劣势);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中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人地矛盾加剧(城市占用耕地使人均耕地减少);重复建设突出(基础设施、深水港、机场等)3解决措施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分工合作);加强规划与管理。三、重点突破1、填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