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式教学进入英语课堂.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23462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沟通式教学进入英语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沟通式教学进入英语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沟通式教学进入英语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沟通式教学进入英语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沟通式教学进入英语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沟通式教学进入英语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沟通式教学进入英语课堂.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沟通式教学进入英语课堂X中学 X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 教学 沟通式教学 摘要: 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更要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沟通式教学的核心就是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英语教学中实施沟通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我们每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语言的交流沟通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我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就沟通式教学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同行指正。 一、现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沟通式教学的原则长期以来,人们对如何提高

2、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从深层次来说,都忽略了这样几个事实:一是初中生在接受英语教学时就已经存在着一个母语潜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初中阶段汉语语言教学已突破了话语教学阶段,学生已进人汉语语法、篇章和欣赏的应用阶段,这种初中汉语教学模式深深地影响到现阶段中英语教学模式;二是作为非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大多数是首次接触和应用英语,从语言教学规律来看实际上还处于话语教学阶段,因此在语言学习中利用形体语言来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点,日前尚不够重视。真正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双向互动的基础上,使教与学两个主体之间产生共鸣,而这一沟通应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状态和教学

3、效果。我想这就是沟通式教学方法的全部意义所在,也是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把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交际的方式和手段。二、语言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应用沟通式教学法教学哈钦森认为语言学习不仅是掌握语法知识的问题,还应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等。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机械式记忆学习。字与字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语意关系,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也存在着特定的语意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脱离文化背景的语言教学是呆板的、化石式的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语言内容为基础。在这里“语言内容”是广义上的,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教师应使用相关的、自然的、生动

4、活泼的语言,使学习者在特定情景下学习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语言的运用。同时,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只有在交际中才能得以实现。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先学会说话而不是认字,尽管我们运用时也许会不符合语法。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语法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培养。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和系统功能语法代表者韩礼德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其功能是交际。语言的学习只能通过学生的交际活动才能完成。20世纪70年代关于中介语理论和学习者个体的研究,更让人们认识到学生才是外语学习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只是促进者。所以针对语言交际的特点,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宜的交际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

5、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厚的语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掌握与学生交流沟通和社会交际的能力,要了解学生个体特征,让学生喜欢老师,更喜欢老师的英语课。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沟通式原则的体现沟通式教学原则应该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设计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第一、课前阶段:这实际上是教师知识信息的整理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常常会忽略考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式教学原则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教材的理解,而且更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我们所任教的学校、年级、班级和学生都有它的个体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性我们对知识信息要有所选择,把学生容易吸收、理解的知识信息整合到备课中,尽

6、量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符合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材料,以找到课文内容及学生之间的契合点。第二、课中阶段:也就是知识信息的传递阶段,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课阶段”。这是沟通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初中英语教材编写者所建议的“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和巩固,实际上也就是在上课阶段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过程。由于语言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个别传授的过程,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采取小班形式授课。班级的位置可以是品字型、井字型,甚至可以移到教室外,而教师应该始终处于学生的中间。每堂课可以设计一个“话题”,围绕“话题”展开本堂课的教学。利用轻松的话题与学生进行free talk,如学生生

7、日、新年问候、交通常识、家庭介绍等等,营造一种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轻松进人英语语境。在授课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控制者、组织者、启发者,应始终保持与学生良好的沟通。充分利用丰富的技具,如黑板、电脑、音像、幻灯片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努力营造生活语感情景,将学生对英语的陌生感、无聊感、焦虑感减至最低,提高学习的快乐指数。第三、课后阶段:即信息反馈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布置作业、考核阶段。从教学沟通角度来看,信息反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这种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的兴趣等。除了通常的书面作业外,可以是课堂“话题”的延伸,也可以是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8、如英语诗歌朗颂、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歌曲欣赏等。此外教师也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时间与学生沟通。总之要把课后当作整个教学环节的一个有机部分。假如我们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感、关怀和沟通,真正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我们的教学效果肯定会取得理想的成果。 总之,英语教学应体现沟通式教学观: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创设情景,利用联想、图像等方法,帮助学习者学习;让学习者“从做中学”,以活动为上课的主要形式;重视学习者的意趣,随时注意双方的沟通,寓教于乐。使师生和课堂始终处于知识交流和情感交融之中。 参考文献:1.探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个性的式微与成长 - 现代教育论丛。2.教师教学决策的认识论根源探析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教师教学知识的统整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