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举的小手不见了.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230746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高举的小手不见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什么高举的小手不见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什么高举的小手不见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什么高举的小手不见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高举的小手不见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高举的小手不见了课堂教学中,常见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开始时幼儿积极的配合响应,纷纷地高举小手响亮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然而随着教师“好的”“也行”“真聪明”“是吗?”“想好了再说”的评价声不断地出现,高举的小手不见了,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变得越来感轻了这类现象较为普遍,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具体分析,常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一、无视幼儿的需要与反应幼儿学习、积极思维的动机有赖于成人对其的评价,当得到教师的认可、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则更高,思维更活跃。当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受挫折,或他控下的被动参与。不少教师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过程的顺利

2、进行,不管幼儿的问答是直白的、空洞的,是无需自身努力张口就出的,还是幼儿经过一番思考努力想出的,或是具有独到一面,富有创意的,一概用“好的”“真能干”“真聪明”来评价。有的甚至对幼儿的创造性设想,缺乏共鸣,反响冷漠,只采用“是吗?”一带而过。积极的配合与反响,得不到教师及时应有的认可、激励和支持,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与自信心必然大受挫折,被动应付,关闭思维消极对抗,或漠然旁观也就自然地形成了。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其目的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维持注意,保持兴趣;唤醒、提取幼儿的已有经验,促进思维积极活动。因此,教师要用心去体会幼儿以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动机、态度,怎样的水平在

3、思考、在行动,从而能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理解其外部行为所传达的内部讯息,及时、准确地介入,点拔导思。要善于抓住机遇,引发和保持幼儿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用恰当的言语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产生“老师很喜欢听我说”的喜悦感和自信心。二、缺乏必要的教育技能不少教师不重视了解、研究幼儿,只从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去确定教材的重难点、设计问题等。对幼儿已有的水平与经验把握不住,对幼儿的反响不知如何引导,只能单一笼统地用“好的”“真能干”来评价。由于教师的评价不具体、不到位,对幼儿的反响缺乏必要的激励和支持,常见幼儿积极地配合及时应答,逐渐积极性减退,注意力分散。当然,也存在有的教师对

4、幼儿的评价过于繁锁,对幼儿的每一应答都要发表“高见”,或重复幼儿的回答,或纠正幼儿的回答,幼儿听得一头雾水,于是兴趣降低,注意力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从过去不断调整幼儿的认识跟着教育方案走,转向了解幼儿认识水平、认知策略的同时,调整自己的指导方式,真正让幼儿通过自己参与活动获得提高,是反应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由此,首先教师要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努力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其次,教师的教学评价要立足于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具体,要让幼儿知道好在哪里,不要过多、空洞的表扬;要善于抓住幼儿的特点,力避千人一面

5、,力求准确、恰当,灵活点拔;要通过教学评价给幼儿以具体的方向性指导,以激励幼儿向更高的语言水平发展,向更深的层次去思考问题、向更新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三、缺乏应有的倾听耐心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应有的倾听耐心,尤其是当幼儿口齿不清,表述含糊或词语颠倒时,教师惯用“想好了再说”,不仅令幼儿扫兴,还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正在成长的幼儿对老师的态度、言语、举止,极为敏感、重视,老师的点头、微笑,几句鼓励的话,都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为使高举的小手更多,幼儿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的声音更响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更活跃、更深层,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正确评价,必要时要等待幼儿“顿悟”,但不能操之过急,越俎代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