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与案例评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226502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说课与案例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说课与案例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说课与案例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说课与案例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语文说课与案例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说课与案例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说课与案例评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说课技巧与实例评析一、说课的价值与意义说课,看似用时比讲课经济,似乎只是为了节省听课的时间而创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但这只是从表面上看到了说课形式的短小精炼,并没有从实质上认清其价值。其实,说课的价值和意义全在于教学研究。说课创造了一个研讨的平台,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学科教师因而能够有组织地对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中的、精细的研讨,让课堂的教和学能够触及内涵的把握。经常性的说课,有利于教师养成举一反三、深思慎取的习惯,从而在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实施中,都有意去追求教学的改进,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此,我们不妨按照按照说课进行的时间,将其分为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分别解析。(一)课

2、前说课让课堂更趋完美我们常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因为课堂教学不像科学实验,这个过程是无法推翻重来、反复修正的,它只能进行一次。备课是否足够充分、课堂教学情境的设想是否合理、教学切入点和实施策略的选择是否恰当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课前的说课环节来商定和解决,这样才能把教学实施的遗憾减少到最小。(二)课后说课让反思更加深刻毕竟,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临机情况,学生的反应也会各自不同,错失了教学良机的遗憾难以完全避免;或者在上课时灵光突现,及时做了相应的教学调整,让教学效果更突出,这种情况也是时时会遇到的。所以教学设计的真正成熟,往往在上过课之后。教师个人的反思固然可以描述成教学案例,用文字把自己

3、的思考整理、固化出来,与大家分享,但集体的研讨更有利于集思广益,开阔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后说课,不是为了弥补这一节课上教学实施的缺憾,而是为了增强教师“教”的意识,让所有参与说课研讨的人都能从这一次的经验教训中获得相应的启发,观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在日后的教学中抓住时机,研磨细节,获得改进。二、说课的基本环节简要地说,说课的基本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项: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 重难点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之所以这样设置说课环节,是为了让以下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呈现,以便于教学研讨的深入展开: 教材内容的定位(教什么内涵实质的把握) 学生的掌握情况(学得怎样学生如何从“不懂”到“懂”

4、) 教学重心的放置(重点难点保证所教与要教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可行性与适切性)不难看出,说课之所以应当成为日常教研采用的形式,是因为说课不仅详细地展示了一个教学设计的脉络、细节,而且提供了充分的解释性。这就使得“怎么教”和“我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考结果同时出现在同行研讨者面前,前台表现和后台支撑是否一致、能否提供足够的解释力,就成为说课研讨的核心内容。这样做,显然比一般的泛泛备课要充分细致,又比讲课之后的解说更有利于优化设计方案。三、说课要把握好几个问题语文教学怎样展开,是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进行合理的设置的,教师总是要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契合点,即所谓“因材施教”,这样才

5、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创造性,而教师说课也以此为出发点和主线。以下谈到的四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精析“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要做到“昭昭”,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有全面而细致的把握,这样教学内容的价值才可能凸现出来,教学设计也才可能左右逢源。说课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教师充分地研磨对所教内容的理解,细致交流对文字细节的把握。以余映潮老师的沁园 春长沙 说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特级教师对文本的全面研读:沁园春长沙字词欣赏集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独立”二字辟空而来,见其笔力的遒劲,而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地。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

6、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泳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砒柱中流的气概。寒秋季节望着日夜不息的江水,诗人陷人了沉思,表达了对祖国和民族前途的忧思之情。“遍”写枫色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奇,“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湘水之清,“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鱼儿之乐。锤炼之妙,令人叫绝。“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红遍”“碧透”写不同色彩 ; “层林”“漫江”写

7、不同景物 ; “争流”“击”“翔”写不同形态,描写了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画面。“百舸争流”,“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透出猛、劲,飞鹰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天空秋高气爽 ; “翔”突出轻、快,游鱼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偷自在。“万类霜天竞自由”,“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一“怅”一“问”,把人们的思绪带人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之中。旋律格调由扬而抑,由起而伏,由雄

8、而沉,节奏语气由急而缓,由张而弛。“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慷慨激昂的情绪喷涌而出,虽为问句,实际上是作者的肯定回答。这一问,排空而下,没有万钧笔力难作此等豪迈慷慨之语。词人虽未作答,但关切之情却已昭然。整首词昂扬激越的风格在结尾又越发充分表现,寓意深刻,含蓄隽永。一“击”一“遏”,其力至强,其神至壮,刻画出诗人的激昂情态和英武精神。只有备课、说课充分到这样的程度,课堂教学才会是收放自如的。余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诵读,品味词句”这个环节: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品析”的方式自由品析,说说这首词中的哪些字用得好,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写得好。如 :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摹出了群

9、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 ; 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同学们可以这样说 :“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争”,既写船,又写人,写出了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翔”,既写了“鱼”又写“水”。“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翔”突出轻、快。“竞”,以一个“竞”字说明万物为生存、为发展而不停地竞争。“竞”是对前面三个动词的高

10、度概括。“红”,红色往往给人朝气蓬勃,喜庆祥和之感。由此可见作者当时内心的激情。教师顺势讲析“诗眼” :诗眼在诗人,往往是最为得意之笔 ; 在读者,则又是最提精神之处。所谓“炼字”“炼句”“苦吟”“推敲”等,都与此有关。我们从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角度来鉴赏本词的“诗眼”,就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再举背影一课为例,余老师在将全文情感定在“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这一基调上,如何“选点突破、辐射全篇”呢?余老师抓住了背影中的“嘱”来研读分析:背影中四次点背影,四次写流泪,两次发感慨,这些都是作者的着力点染之处。但文中也不乏精妙的细节描写,词语的选用也有平中见奇之妙,其中的三“嘱”

11、就是例证;1.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2.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 ; 就送我上车。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3.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嘱咐”“嘱”“嘱托”都有“叮嘱”之意,但用在以上三句中,既有着词义上的差别,又显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嘱咐”有“叮嘱”“吩咐”的意思。加上“再三”“甚是仔细”的修饰,就表现出父亲对茶房叮嘱的遍数之多,内容之详,言辞之切。是一再要茶房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之处都提到了。一个“嘱咐”,写出了父亲为儿子的出门作了精细、周密的安排,真实地表现

12、了父亲不送儿子又不放心的心情。“嘱”含有“亲切地叮嘱”的意思。由于父亲改“不送”为“送”,所以对儿子有直接说话的机会,在“忙着”看行李、“忙着”讲价钱之后,又反复叮咛儿子一些应 注意的生活小事。一个“嘱”字,一下子就表示出父亲说出了心里话,父亲的爱子之心,爱子之神情,跃然纸上。“嘱托”有“嘱咐”“拜托”之意。尽管父亲已嘱 “我”,但他还嫌不够,还要托人办事 ; 尽管父亲会比 儿子更清楚茶房“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但父亲明知而为之,正是爱子心切的表现。一个“嘱托”,把父亲的爱子之情,又写深了一步。“嘱咐”“嘱”“嘱托”,千情万意一个“嘱”。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传神传情的描写,父亲的形象因

13、此愈显得丰满,如果仅仅只孤立地写父亲买橘子,恐怕文章不会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它们同描写父亲买橘子一样,在塑造父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感情上起了重要作用。有了这样的细节研读,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放开,产生教学创意:活动创意 : 巧妙设计话题,利用话题的讨论让学生高效深入地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内容 :1. 出示话题 : 我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一位的父亲。要求 : 根据课文中的“细节”内容来说话。2. 教师示例,学生思考,学生发言,教师与学生对话,参与学生的发言。( 这个话题取材内容宽广,难度不大,可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可让学生从课文的开头说到课文的结尾,可以让师生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 )( 这个

14、环节要求将课文内容说得比较透彻。也许可以说出几十个关于“父亲”的句子。所以教师要有流畅的、及时的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准备。 )3. 教师就此话题的讨论进行课中小结,要求课中小结用最简洁的文字概说“父亲”的形象。(二)教学重点的确定同一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依据学情确定的,下面以两位教师说口技一课为例。示例一:武霞口技说课稿武霞老师是陕西省神木县锦界九年制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针对本校学生“全都来自本县地域偏远、文化薄弱的各个乡镇”,“基础差、底子薄”、习作困难的情况,武老师将口技一课的教学重难点定在让学生感受、学习“叙事有条理、行文有波澜”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突出中心”这一写法上,把教授写作方法作

15、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重点。她的说课稿是这样解说施教点的:重点之二,也是本文的难点:叙事有条理、行文有波澜”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突出中心”这一写法。言此依据还应从本文的艺术特色说起。记叙中有缓有急,时而让人轻松,时而让人紧张,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既注重表演的内容,又没有忘记刻画听众的反应,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这一切的一切都归结为作者高妙的写作技法这一问题。本届学生全都来自本县地域偏远、文化薄弱的各个乡镇,且是各乡镇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语文教师不难发现学生最苦恼、最害怕、最烦闷的就是作文如何想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找一条平坦无阻的捷径,来突破这一关口,是许多语文教师和众多学生的共同心声。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育者传授给被教育者捕鱼的方法。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作文素材、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亦不可忽视呀!(武霞 . 口技说课稿 . 陕西教育 ,2008,7-8 )示例二:余映潮口技说课余老师抓住口技一文表演者与记述者都各得其“善”的特点,以一“善”字贯穿教学始终,意在让学生不但看到口技之精妙,更感受到作者写作表现力之强,以此达成此文的教学目的鉴赏作者以文字活现的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感受写作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绝妙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