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224110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大补贴力度促农民就业创业农民收入创新高 增收面临新挑战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的基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也 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 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 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增收的高度重视。200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4761 元,比上年增加 621 元,扣除物价指数增长了 8%,农民收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 度。但当前,支撑农民增收的两个主要来源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 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国工业产品 出口受阻,一些企业关闭和停工,导致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工资水平 降低;另

2、一方面,国内粮食、棉花、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 较大,致使农民依靠务农增收的形势也趋于严峻。在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要千方 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加大惠农政策增收力度,充分挖掘农业 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积极开辟外出就业 增收空间,着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机会,内外联动,多措并举, 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延伸阅读】2004 年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激励下, 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是20多年来的第一次。近 5年来, 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加 2000多元,年均增收400

3、多元,这也是历史上的首次。努力防止谷贱伤农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中央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近年 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 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 出,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 比例,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带给农民“真金白银”的实惠。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今年将努力保持农 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引导市场走势, 防止谷贱伤农。从今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提高最 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 元,提高幅度

4、分别为 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提高。农业“四项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 和农资综合直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今年将尽最大可能继 续增加农业补贴,预计将增加到 1200亿元左右,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大豆良种补贴全覆盖的基础上,扩 大油菜良种补贴范围,提高良种补贴标准,完善农资综合补贴机制。 今年国家将大幅增加农机具购臵补贴,总额达到 100 亿元,这是加快 农机化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据测算,可增加 农机工业销售产值约 635亿元。【延伸阅读】在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的同时,政府将着力搞

5、好 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减免流通费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非农产业拓宽渠道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 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 培训。另外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 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在创业资金方面,鼓励和引导金 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推广力 度;农民工返乡创业属于政府贴息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县域是促进农民就

6、业的重要平台,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 支持力度,增强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积 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转 移;加快小城镇发展,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延伸阅读】近几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其纯收入中约占 40%, 当前外出农民工回流,使农村就业压力增大。今年要把促进农民就业 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扩大农业产业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 见作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本 报记者近日就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农业、农村

7、、农民)”问 题作了深入的调研采访,综合业内人士和专家的看法,提出“农业产 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求解对策。欢迎各界人士参加讨 论,对这一问题发表高见。上篇: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央“一 号文件”要求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 增加收入。许多专家评价,这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鼓励种粮积极性,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化的重大举措。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陈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要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就必须让农民能够通过种粮增收,关键则 在于提高种粮效益。但怎样才能使种

8、粮效益提高呢?在对种粮实行补 贴和减免税等政策支持的同时,根本途径就是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实 现一升一降,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实现这一升 一降并非易事。比如,提升生产效率要求按市场规律合理配臵生产要 素,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土地能否自由流转。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肇始于土地。以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为基本特征的农村改革,对中国农村发展、解决温饱问题以及四 分之一世纪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农村土地问题再次凸显,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核心问 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征地制度,实现土地可依法自由流转,才能保证运用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配臵,使增加农民

9、收入和提高生 产能力实现良性互动。对于土地的征用和流转问题,广东省海丰县梅星村村委会 主任徐生辉向记者介绍说,我国法律虽然明确规定只有公益性用地才 可由政府征用,但目前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在一些基层地区实际 上基本没有区分。这样一来,由于公益性征地的补偿标准很低,征地 范围被扩大后,农民在失地之后普遍得不到足够补偿;经营性用地通 过政府强制征用,农民得到的补偿也很少,这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 则。一些地方的不合理征地既造成了耕地的流失,又影响了土地的合 理流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2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征地制度的改革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

10、控制征地的规模。必须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一个是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 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并且在征地时就必须解决好他们的生计问 题,包括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特别强调,要把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五 权”落实到位。他提出,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长期使用权;要保 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要尊重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流转选择 权;要保证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收益获得权;要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 法定处分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王小映博士指出,只有真正将 农民对承包土地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土地依法自 由流转。而在实现土地依法流转后,就有可能出

11、现土地向种田大户集 中,形成专业化农业生产企业,走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一部 分农民可利用流转金或补偿金进入二、三产业;一部分继续从事农业 生产的农民可进入农业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甚至还可以拥有企 业股份。在大连金州,农民把自家的耕地全部以入股的形式承包给农业科技园区。按照协议,园区每年付给农民每亩2 0 0元的保底承 包金,再根据每年的园区农业企业实际效益分红。把土地以承包形式 自愿依法流转后,一部分农民可以进入园区的农业企业成为工人,每 月领取7 0 0多元的工资;而其他的农民则进入了二、三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认为,实现农业产业化 发展除解决土地依法流转的问题外,还

12、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金融支持 体系,一方面通过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和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 农业投入,提高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等金 融工具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在这些问题上,我国目前的状况还不尽如 人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中国农业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现 代化农业发展对资金的渴求。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 0 0 3年6月, 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6 9 6 6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 款总额8 3. 8%,但农户贷款覆盖面仅为2 5%,多达3/4的农 户没有享受到农业贷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目前 我国农户的信贷需求往往规模小而分散,缺少抵押担保且

13、季节性强。 因此建立具备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农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形成 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农业企业信用机制和担保 机制,从而形成以民间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 金为支撑,外资、民资和资本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多元化投入的农业 投融资体系。有专家还特别强调提出,农业企业不应该也决不能过多依 赖国有资本投资,民营资本应成为农业企业外部投资的主要来源。随 着“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政策环境将为民资进入农业企业提 供巨大商机,民营资本大举进军农业的历史性机遇已经来临。据安徽省工商联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 0 0 3年安徽省确 定的12 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有5

14、7家是民营企业,占4 8%。 民营企业投资农业势头正劲。而收益预期也颇为看好。今年2月以来, 江西民营企业在湖南省投资兴建的牛牛乳业公司销售网点迅速扩大, 总订单达到2万余户,新增牛乳订户8000户;同时带动当地农户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数千名青年农民成了企业的员工。“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为保 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对于农业补贴问题, 美中商业与贸易委员会主席麦芮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际上农业 补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农业资金支持方式。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 来,中国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对农业 的补贴很大部分落在流通环节上,

15、而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却得不 到资金支持。中国政府建立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是非常积极的 举措,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可以充分合理利用世 贸协定中的“绿箱”政策直接对农户进行补贴,而同时应尽快减少对 流通环节的补贴,因为这是与世贸规则相违背的,容易造成农产品贸 易的争端。对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有着直接和重要意义的农业保险体系在我国还相当脆弱。有调查表明,近2 1年来,农业保险累计保费 收入仅8 3亿元,而赔款支出就达7 0. 4亿元,2 0 0 2年更创下 新低,收入仅为3. 3亿元。农险市场的供求格局一直呈现出相反的 情况,一边是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业务下降,另一边则是迫切需要保险

16、 的农户无处投保。就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险,人保财产农业保险部 王亚明向记者介绍说,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往往严重亏损,一般而 言,如果赔付率超过7 0%,保险公司就会出现经营亏损。而从19 82年到2002年的20年,该公司农业保险的赔付率是88。对此,美国南方保险基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提 出,中国有关部门应重组农险体系,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在立 法、税收、再保险和农业风险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完善农业再保 险机制。国际上的一些现行做法可资借鉴。比如,美国由联邦政府农 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在中央建立再保险基金,负责向开展农作物保险的 保险人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再保险责任按赔付率分段确定,这样既 向各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又使农作物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还提出通过期货市场来降 低农业生产风险。他说,期货市场具有风险转移功能,农产品生产易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