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于海萍).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220723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于海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于海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于海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于海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于海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于海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于海萍).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帝国的兴亡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 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中学 于海萍【摘要】 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角度来设计。【关键词】 秦帝国 兴亡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及作用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统一后,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开创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国家的建立,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秦朝虽二世而亡,但其灭亡却给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借鉴,是一个很有影响的

2、王朝。所以本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2. 本课有三目内容:“秦王扫六合”、“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分别介绍了秦的统一、灭亡和西汉的建立,从而展现秦帝国的兴亡过程,线索清晰。2. 教学目标1.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识读秦朝疆域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2.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依据课改的基本理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兼并六国的情况,完成统一并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陈胜

3、吴广起义是反对暴政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阅读“秦朝疆域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成语典故来了解本课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动态识图了解秦灭六国的基本史实。通过联系讨论,探讨秦统一的原因和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3.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往往会对精彩的历史故事感兴趣 。因此,恰当地运用成语典故教

4、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七年级学生刚进入秦汉历史的学习,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大一统”等不甚了解,对历史地图的学习在方法上还需要指导。因此,教学中既要注重通过情境,讨论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条件、讨论与探究问题等的能力。【教学策略】 本节课文中涉及到一些成语如“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很熟悉,而且感兴趣,这些成语故事又体现了秦朝的兴亡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主要是以这些成语故事为主线,来呈现秦朝的兴亡过程。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导入:猜成语导入:多媒体打出谜面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5、学生猜出答案:纸上谈兵。 教师由此切入本课:同学们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新课:一、秦灭六国,统一中国1. 长平之战。 学生自由讲述长平之战成语故事,如果讲不出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后再讲。 教师迅速在黑板上绘出“战国七雄形势图”后提出问题: 这个成语与哪两个诸侯国有关?你能到黑板前标出来么?出自那个战役?学生黑板前圈出秦国和赵国。并指出出自“长平之战”。进一步引导:这场战役后,中国的发展趋势如何?你能合理猜想一下吗?说出猜的理由。学生猜出“中国有统一的趋势”,或者“秦可能统一中国”即可。教师:“历史是这样发展的吗?”学生到黑板前动态展示秦灭六国的顺序和时间(按顺序擦去其他六国的名

6、字,最后写上大大的秦字。并标上统一六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2.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教师提出讨论题: 秦的统一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认识到: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多媒体打出) 说一说,秦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从战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商鞅变法的作用、军事较量中长平之战的结果等几个方面认识原因。引导:在秦完成统一大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功绩是不可忽视的,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个人的称号和灭六国之前有什么不同?打出秦始皇图片:你能模仿千古一帝的神韵吗?学生到前面模拟其神态及语言。多媒体出示李白的诗。过渡:强大的秦王朝是否

7、能象秦始皇设想的那样传至千万世呢?请看第二组成语:多媒体打出成语:揭竿而起、破釜沉舟二、 秦末农民战争和反秦斗争1. 陈胜、吴广起义 学生阅读课文后讲述“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感受并提取历史信息: 秦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秦战争: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队伍、刘邦项羽领导的队伍 从陈胜、吴广的身份看,陈胜吴广领导的反秦斗争是农民起义,而且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项羽于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 刘邦最后攻入咸阳,秦朝灭亡。教师引导深化内容: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学生表述出:起义失败,但沉重打击了秦的残暴统治,其首创的精神鼓舞其他反秦力量起来斗争,最

8、后推翻了秦的统治。(多媒体打出加以总结)2. 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 引导讨论:导致揭竿而起的原因是什么?3秦灭亡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文后归纳:徭役、兵役负担沉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总之,秦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过渡:秦朝灭亡后,究竟由谁来入主中原呢?多媒体打出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三、 楚汉之争 学生讲述成语故事,了解楚汉之争的情况和结果。 多媒体打出讨论题目:楚汉之争与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楚汉之争是“西楚霸王“和”汉王“为争夺统治权而战的,所以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而不是农民战争的范畴。 教师提出问题:“楚汉战争“的结果如何?

9、 学生回答:刘邦打败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成语故事了解了秦帝国的兴亡(板书课题),可以说秦以排山倒海之势一统天下,以最大的规模,以最快的速度,巍巍然创建了人类在铁器时代最为伟大的国家形式,最为进步的社会文明。然则,秦帝国却只有效存在了14年。随着始皇帝的骤然撒手而去,伟大的秦帝国骤然消逝于历史的天宇之中,这是中国文明史的一幕深刻悲剧,值得我们深思。附:板书设计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 长平之战 陈胜、吴广 刘邦、项羽 鸿门宴 垓下之围 (第一次农民起义)(巨鹿之战) 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 楚汉之争 西汉建立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7年 前206年前202年 前202年秦帝国的兴亡课间说明本节课我主要是以“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很熟悉,这些成语故事为主线,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引,来呈现秦朝的兴亡过程。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引领学生了解秦帝国兴亡点历史中,穿插成语的图片及学生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在理清历史线索的同时,围绕本科的重难点深化本课内容,增加历史的形象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课件的辅助功能。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