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必读古籍数目谈.doc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KB
约8页
文档ID:548219070
必读古籍数目谈.doc_第1页
1/8

1、什麽是古籍古籍是指写印于1912年之前具有中国古典装祯形式的书籍,清朝以前古装形式的书籍,我们叫古籍所谓“善本”是好的古籍,珍贵的古籍我们这次把古籍分四级,前三级可以归为善本按照形態,還是按照出版的時間?2、數量1946年,楊家駱教授根據歷代各種目錄整理出我國古代出版的書籍數量各代出版書籍的數量朝代公元出版书籍量累计出版量西汉及以前?-2510331033东汉25-22011002133三国220-28017223255晋280-42024385693南北朝420-589709412787隋唐589-9071003422821五代907-96092023591宋960-12791151935110西夏、辽、金、元1279-1368597041080明1368-16441402455104清1677-191112664918150012万种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在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大力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50多年来,国家收集了百万余种少数民族古籍,出版了5000余种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现在据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献收藏单位不完全统计,数量在2700万册以上大量存在于民间的古籍国家还没有进行统一的普查登记。

他预计中国古籍数量至少在3500万到4000万册以上除了国家收藏单位图书馆、博物馆、文献收藏单位以外,在民间还大量藏于个人、寺庙周和平说,古籍是记载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正是因为有了古籍,后人才能够准确了解历史,通过古籍和前人对话比如了解春秋战国的事情,可以通过《战国策》等春秋战国的典籍来了解他指出,古籍在一个民族传承文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古籍整理的现状五四运动以后,逐渐开始对古籍进行现代标点,但数量有限主要是标点、注释、翻译1981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出臺,陳雲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組長1959年在北京大学专门开设了第一个古典文献专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专业在全国的高校中已有4个此外,还有80多所高校建立了古籍研究所,既完成古籍整理课题,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截止2000年,经过研究、整理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总计可达8000多种如果现存古籍总量按15万种计,建国以来的新版古籍数量按1万种计,则1981年至今所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应占建国后出版总量的80%,占现存古籍总量的5—6%,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从2007年8月3日开始,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古籍普查。

普查成果将在此后成立的“中华古籍保护网”上公布,并最终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目前,我国现存古籍家底不清,目前散存在图书馆、道观或私人手中,具体数量无法统计;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华再造善本二期工程4、古籍的意義和作用(1)傳統與現實,理解現實,必須了解歷史比如傳統習慣2)地震、水文等災害的研究3)古籍不僅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朝鲜半岛、中难半岛、日本、東南亞國家的歷史研究4)陶冶情操5、我們爲什麽讀古書(目的)?研究?學習?欣賞?不同目的閲讀方法(1)漢學與宋學罗常培的研究,由于语言文字的变化,在战国末期就有不少经师对古代文献进行解释从《尔雅》的体例和内容来看,其训释完全是语言文字的经学是两汉思想的主流,是两汉官方提倡、扶植、培养的学术主轴,指的是针对先秦儒家的经典进行研究解说,以作为规范现实政治制度、政策措施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传、笺、注、章句、集注、疏、正义等大概包括文本的字、词、句解释,文意串讲,章旨大意等——以文本解释为主训诂学以文本阐释为主前者是宏观的、开放的、意义的,后者是微观的、封闭的、技巧的音韵明而训诂大明,小學明而經學明汉学的弊病——株守實事求是汉学以训诂考证,字句解释为主;宋学以阐发义理为主,也就是性命之学。

我注六经”,就是借六经阐发自己的思想所以就有,每个人对于六经的解释都不同,只不过是自己个人的见解,至于六经的原意已在不可知之数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以及朱熹等他们对六经的注释都是在阐发自己的思想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陆九渊集》,《语录》)人修身养性,先内圣,后外王事功方面,主要是从政,也包括科学研究等的人生境界注重道德践履,强调“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藉”戴震说:“圣人之道在六经,汉儒得其制数,失其义理;宋儒得其义理,失其制数《戴震文集·与方希原书》)宋学的弊病——鑿空公羊斷案对经典文本进行解释是现实需要,不是学术冲动宋学对儒家家族理论的发展2)西方釋經學的借鑑人们信教,是因为内心有所觉悟而皈依,或者生活陷于迷惘痛苦,无所依凭,欲寻求真理所以教士布道,都是说些浅显的道理,跟学术讨论是两码事如今荧屏上那些风靡全国的“心灵鸡汤”节目,也是这样;出点差错,甚至误读了经典,也无关紧要只消观众看了高兴,对人生增强信心,“爽”了就好考订文字、辨析义理,是学者和经师的任务,不是普通读者和信众关心的信仰关乎个人灵魂的福祉,礼拜神明则需要仪式和组织,这些都不是单纯的译经解经所能奏效的Hermeneutic,Hermes,赫尔墨斯是希腊神话中专门向人传递神谕的神抵。

任何对原始文献的解释直接原因都一样,是由于时代演变导致的语言、文字和版本对阅读的不便 西伯莱语是犹太人的语言公元前1200年至前200年写成的《旧约》主要是用犹太人口语西伯莱文写成的圣经的权威是基督教信仰中极为重要的教义,这里不仅是一个宗教信仰问题,还是现实问题如何理解与认识这个教义产生了宗教冲突释经学在方法上以超文本为基本特点,寓意解经法——寓意式的解经所强调的不是字面上的意义,而是把故事、字面的意思当作一种媒介而引导人的思想去体会另外一层更深的灵性意义一是以经解经历史文化解经文法解经神学解经誰能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人物的特權,經典地位至高無上毛,鄧,江?胡?八榮八恥,以德治國——和諧(3)經典的理解與誤解——施莱尔马赫正確解讀的必要性,怎樣正確理解,如何繼續發揮?誤解的必然,非主觀的,齊家治國平天下6、現代人對經典的重新詮釋(1)文字的,學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微子第十八: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鄉黨第十: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萬章章句下: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23任誕第二十三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始计第一:兵者,诡道也All warfare is based on deception.谋攻第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势第五: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虚实第六: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2)影視的一是拍成电影、电视剧;二是利用平面媒介讲学,如百家讲坛,但范围要扩大,尤其是针对的受众要有不同7、关于必读书目· 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着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

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诗经》 《战国策》 《论语》  《庄子》 《荀子》 《楚辞》 《淮南子》 《论衡》 《左传》 《老子》《墨子》《孟子》 《韩非子》 《元曲选》 《史记》 《汉书》 《明曲选》 杜甫 白居易  陶渊明 李白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陆游 辛弃疾 关汉卿  欧阳修  朱熹  杨万里  马致远 胡适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书目答问/张之洞  九种《纪事本末》 老子/老子 墨子闲诂/孙诒让 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 缀白裘/玩花主人 西游记/吴承恩  淮南鸿烈集解/刘安  中国人名大辞典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  四书  韩非子/韩非  周礼  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  阿弥陀经  宋元学案/黄宗羲  王临川集/王安石  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  章实斋年谱/胡适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 诗集传  左传/左丘明 乐府诗集/郭茂倩 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 论衡/王充  法华经/鸠摩罗什译 坛经/惠能 明儒学案/黄宗羲  朱子年谱/王懋竑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崔东壁遗书/崔述  文选/萧统  全唐诗/彭定求等  宋六十家词/毛晋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水浒传/施耐庵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荀子集注 * 梁启超开列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

年轻时从师康有为,师徒力主变法维新,时称“康梁”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晚年讲学于清华学校等,曾任北平图书馆馆长长于史学,颇多建树着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后来他又为“校课既繁、所治专门”的青年学生精简此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四书  书经  礼记/戴圣  易经 诗经 老子/老子庄子/庄子 韩非子/韩非  荀子/荀子  墨子/墨子 左传/左丘明 战国策  史记/司马迁 后汉书/范晔 汉书/班固 三国志/陈寿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楚辞  李太白全集/李白 韩昌黎集/韩愈 白香山集/白居易  文选/萧统 杜工部集/杜甫  柳河东集/柳宗元 * “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顾颉刚(1893~1980),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也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校编着有《古史辨》、《尚书通检》等1925年顾颉刚开列了一个包含有14种书的“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的目录山海经   世说新语/刘义庆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  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马可波罗  徐霞客游记/徐宏祖  西秦旅行记  梁武石室画像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  唐人说荟  元秘史(即蒙古秘史)  陶庵梦忆/(清)张岱   桃花扇/(清)孔尚任  南洋旅行记 * 鲁迅开列的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文学家。

1902年留学日本,初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和文学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