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教案提问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21737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画教案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水画教案提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水画教案提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水画教案提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水画教案提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水画教案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画教案提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水画教案提问【篇一:山水画 教案】 山水画的意境(二) 中国古代山水画1、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老式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2)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体现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体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3)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体现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故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

2、色的分析,理解中国山水画是如何体现意境、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品。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一)图片欣赏,激发爱好,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画面浮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她们共 同合伙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师:请同窗们一起有表情的背诵一遍。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

3、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略。 师: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师:意境是中国老式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老式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学生讨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从透视、与否真实再现等方面来考虑)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相比较教师总结: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画面) 焦点透视(看画面)崇高气韵生动 追求光色变化(看画面) 讲究笔墨情趣(画面协助理解) 遵循自然真实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分,忠实再现看图黄宾虹的山水解说。西方风景画是焦点透视。气韵生动注重表观内在

4、的精神气质,画面才干有生动动人的艺术魅力,(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你有如何的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塑造了一种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体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忍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肯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整个画面寒冷、沉寂。西方风景画追求光照射到景物上的亮和暗变化。遵循自然真实,尊重客观现实。干草车中国山水画规定要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风景画是物我两分,忠实地体现客观事物,真实的再现。 多媒体画面浮现万山红遍)讨论回答问题(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体现了如何的意境?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

5、的山水画注重意象的凝聚。她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万山红遍用全景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两山之间,一股清泉顺流而下。山中小村布满宁静享和的氛围。她用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全画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泽东诗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体现出山的浑厚,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画面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本画面题目是借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劲染”,歌颂欣欣向荣的时代。呈现出浓郁醇厚、宁静享和的氛围。

6、 教师小结:通过刚刚两幅古今作品的欣赏,我们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抱负、对生活的感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画面的构图、墨色、空白是为意境设计的。 (三)、教师当堂示范望庐山瀑布:画面有浓墨、淡墨、空白较多给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感受。(四)、学会体现作业:请两位同窗到黑板上画,播放渔歌唱晚音乐,画一幅体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 七、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抱负、对生活的感悟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决定了画家的意境风格。笔墨技法是为意境而设计,画家可以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体现无限的精神空间,如李可染的“浓郁醇厚”的积墨和倪瓒的“淡雅清逸,崇尚疏简”的画法。

7、如果有机会,同窗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一下。山水画的意境(一)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目的: 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老式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博大的文化渊源,精深的艺术内涵,与欧洲绘画艺术一同成为世界绘画艺术宝库的典型珍藏。随着配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渗入和发展,现代青少年懂得蒙娜丽莎的多过清明上河图,喜欢卡通画的多过中国古代绘画。目前学生在老式文化方面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本课试图通过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对祖国老式文化艺术“刮目相看”,由漠视到推崇,由困惑到陶醉。这确有难度,很有挑战性。但这也是我们每一种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老式。

8、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发明,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老式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结合古琴曲高山流水把学生带入老式文化氛围中。 我们听到的琴曲是高山流水,这也是国内古代画家的重要绘画题材。目前我们来国内的老式艺术作一次密切接触,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 在欣赏之前先让同窗们来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绘画环节。(结合音乐,教师简朴示范) 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体现内容中国山水画是体现自然山水景物的绘画,为什么中国画家独独锁定山和水?“山水”、“山河”、“江山”这些词汇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象征着什么?象征着祖国 中国山水画不止是

9、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仅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并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2、空间与透视 法国国家西斯莱画的塞夫勒道路一景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相比较。 3、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 我们的祖国地区广阔,南北东西风光各异,名山大川各具特色。 (结合图片、课件)欣赏游春图、潇湘图、溪山行旅图、风雨暮归图、富春山居图 4、中国山水画注重景、情、意、志的联系 (1)诗情和画意的联系 山水诗和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 欣赏分析早春图、寒江独钓图、梅石溪凫图、千里江山图 (

10、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悟 中国画中体现的物象,常被画家们作为体现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有的运用诗文题跋,在文字上做些“画外功夫”,有的善用“比兴”,状物抒情,多有寓意。 欣赏石涛的淮扬洁秋图,运用诗文题跋,抒发着忧国忧民的无限情思。 欣赏倪瓒的六君子图,画前那六棵立足与贫瘠土坡、不太繁茂、互相簇拥的树,距离人间繁华是多么遥远,那一汪深水隔开了气节与诱惑。 三、图片欣赏、小结 展示图片(结合古典曲目渔舟唱晚) 作业:画一幅体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篇二: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副本】 123 【篇三:中国写意山水画欣赏教案】中国写意山水画欣赏教案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课题:中国山水画鉴赏课 课型:

11、欣赏 教学目的: 1、简要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2、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 、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步期的艺术特色。 领略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老式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老式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具:多媒体 一、教学导入 1、师提问:通过前两次的中国古代山水画有关常识的学习,谁能说说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学生分组讨论,并以组为单位派一代表论述讨论意见。 本课内容为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评析,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措施

12、。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上两节课我们已经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老式提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仅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并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重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解决上,采用“以大观斜、“小中见大”的手法。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种巨人,面对自然,就象

13、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体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措施,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解决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措施。中国古代山水画发明的这种独特的解决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测自然的措施,同步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放映录象) ()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体现程式。如体现多种山石就有多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体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

14、富多变,如笔法中涉及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尚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老式和体系。 (放映录象) 二、教学内容(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通过中西绘画作品的比较,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在体现内容、造型方式、空间与透视、绘画理念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结识。从而可以对的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在此,我们先做两方面的比较: 1体现内容的比较 还记得那首古诗谜语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是“画”。可是,西方风景画适合这个谜面吗?这阐明什么?同样是体现自然景

15、物的绘画,为什么中国画家独独锁定山和水?“山水”、“山河”、“江山”这些词汇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象征着什么?中国山水画不止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 2.空间与透视的比较 塞尚有房子的风景是站在山上极目远望,它所描绘的空间广度,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相比差距何止千里?直到印象派后期,西方人画的始终都是目之所及,为“眼中之风景”。而中国画家在空间解决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把画家自己看作一种巨人,将千里江山视为盆景,移步换景、咫尺千里,为“心中之风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发明的这种独特的空间解决手法,不仅体现了中国画家观测自然的独特措施,并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和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其视野之开阔,心胸之广大,艺术思维之活跃,怕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也不能比拟的吧!散点透视体现了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焦点透视体现了西方严谨的科学的自然观。它们与否正好形成了思维方式的互补? 从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造型艺术,始终高举着“艺术模仿自然”这面大旗,在具象描绘中摸索了几百年,才于19世纪后期进入到了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