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育肥技术.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21628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牛育肥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肉牛育肥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肉牛育肥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肉牛育肥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肉牛育肥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肉牛育肥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育肥技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肉牛育肥技术来源:阳光畜牧网一、肉牛的生长规律 肉用牛的产品主要是肉及副产品,因此须了解其生长规律,充分利用生长特点,以生产数量多、品质好的产品。 1体重的增长 增重受遗传和饲养两方面的影响,增重的遗传力较强,据估计断奶后增重速度的遗传力约50%60%,是选种的重要指标。营养水平对肉牛生长发育影响也很大,营养水平低,就不可能发挥遗传潜力,使生长受阻。在满足营养需要的前提条件下,牛的体重呈渐进直线式曲线增长。 在充分饲养的条件下,12月龄以前的生长速度很快,以后明显变慢,近成熟时生长速度很慢。由于生长快的牛在饲料利用效率方面比生长慢的牛要高(用于维持需要的饲料,日增重0.80kg的犊牛为47%,

2、日增重1.1kg的犊牛只有38%)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 (1)在牛强烈生长时期(12月龄前)应充分饲养,以发挥增重效益。 (2)在体重达到体成熟(成年体重的70%左右)即行屠宰是充分利用了牛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这是最经济的。初生重与遗传、孕牛管理、妊娠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初生重与增重、断奶重均呈正相关,是选种的主要指标,但初生重高导致难产率的提高,所以断奶重便成为选种的主要指标。 2牛体组织的生长 牛体组织的生长直接影响到体重、外貌和肉的品质,现着重介绍肌肉、脂肪、骨组织的生长特点: (1)肌肉、脂肪、骨的一般生长形式 肌肉 肌肉生长的速度和时期与肌肉的功能和使用情况有密切关系,如桡骨伸张

3、肌为分布在膝盖骨的主要肌肉,其功能主要是保证犊牛哺乳活动和运动,因而出生前生长快,出生后生长缓慢。腹外斜肌为腹壁外的肌肉随消化道的发育加快生长速度,并有粗饲料比例高的日粮较高粗饲料低的日粮生长快的情况。而颈夹板肌在公牛进入性成熟后生长很快,母年和阉牛在各个时期都是匀速生长。 脂肪 生长速度在初生到一岁间比较缓慢,以后加快,其生长速度加快的顺序为:网油板油皮下脂肪纤维束间脂肪。因而要使肉质变嫩,适口性增强,国外一般到体重再无法增加时即屠宰。 骨 初生犊牛骨已能负担体重,四肢骨的相对长度比成年牛高,以保证出生后跟随母牛哺乳,出生后骨的增长一直保持平缓增长。 由上可见牛体组织占胴体的比例,随年龄的增

4、长有很大变化。肌肉在胴体中的比例先增加而后下降,脂肪比例持续增加,骨的比例持续下降。 (2)牛体组织在生长中的变化 成熟性不同的牛体组织在生长中的变化 早熟品种在体重较轻时,就能达到成熟年龄的体组织比例,因而有较早的肥育年龄。晚熟品种则相反。例如早熟的安格斯牛断奶后饲养153天胴体脂肪比例较晚熟的品种夏洛来牛断奶后饲养190天时还要多。 不同性别牛的体组织变化 公牛肌肉较多,脂肪较少,脂肪生成较晚,骨稍重,前躯肌肉发达。阉牛肌肉较少,脂肪较多,脂肪生成较早,骨轻,前躯肌肉较差。阉牛和公牛相比,不仅胴体脂肪比例高:内脏脂肪比例(阉牛占活重7.5%,公牛占活重5.09%),皮下脂肪和肌肉间脂肪比例

5、(阉牛占活得4.26%,公牛占活重2.82%)也高。 (3)体组织与屠宰率 体重与屠宰率在同一品种内,正常饲养条件下一定体重范围内,体重越大,屠宰率越高,因为体重越大则肌肉和脂肪越能得到充分生长,这也是国外肉牛育肥中饲养大体重肉牛的原因之一。 肥度与屠宰率 体重相同的情况下肥度越高屠宰率越高。 品种特性与屠宰率的关系 不同的品种牛的屠宰率各有差异,因此杂交后代的屠宰率也有所不同,如对几种肉用牛杂交后代测定:利杂一代为53.15%,西杂二代54.97%,秦杂一代51.6%,因此在饲养肉用杂种牛时应进行品种选择。 体重损失和恢复时体组织的变化 生产中经常见到,在粗放放牧饲养条件下冬季体重下降,青草

6、期恢复体重继续增重。一般认为当体重损失时首先是脂肪减少,而后是肌肉,最后死亡。但事实并非如此,各体组织重量的下降大体是同时发生的,其中肌肉重量的损失比想象的要大,对生命较重的肌肉损失较少,不重要的肌肉损失较多。而当体重开始恢复时,肌肉组织的恢复最快,据测定,每增加1kg脂肪便增加3kg肌肉,但这时肌肉所含水分较多。因脂肪在生命活动中不占重要地位,所以恢复较慢。 二、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和类型 不同用途的牛和不同品种的牛产肉性能差异很大,这是影响肥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肉用牛比肉乳兼用牛、乳用牛和役用牛能较快地结束生长,因而能早期进行

7、肥育,提前出栏,节约饲料。并且能获得较高的屠宰率和胴体出肉率,肉的质量也好,胴体中所含不可食部分(骨和结缔组织)较少,能够较均匀地在体内贮积脂肪,使肉形成大理石纹状,因而肉味鲜美,质量高。其屠宰率在肥育后为60%65%,高者达68%72%,而兼用品种牛为55%60%,肉乳兼用的西门塔尔牛为62%,乳用品种牛未育肥为35%43%,育肥后50%。 役用品种牛未经肥育和肥育后各种牛差异也很大,据报道:老残牛屠宰率55.11%57.19%,南阳牛42.5%,秦川牛41.78%,甘肃黄牛一般为40%,改良后可达50%以上。改良后的西黄F1代,利西黄、短西黄、西黄二代,18月龄开始肥育,经80天后,屠宰率

8、分别为54.21%、56.06%、54.78%、和55.58%。 同一品种或类型中不同的体形结构产肉性能也会不同。 2年龄 年龄不同,屠体品质也不同,幼龄牛肉纤维细嫩,水分含量高(初生犊牛分含量70%以上),脂肪含量少,味鲜、多汁,随年龄增长,纤维变粗,水分含量减少(两岁阉牛胴体水分为45%),脂肪含量增加,不同年龄牛的售价也有很大差异。 年龄不同增重速度不同,生后第一年肉器官和组织生长最快,以后速度减缓,而第二年的增重为第1年的70%,第三年为第2年的50%,因此肉牛以1岁最多不超过两岁屠宰为好。同地幼牛维持消耗少,单位增重耗饲料少,饲料利用率高。体重的增长主要是肌肉、骨骼和各器官的生长。而

9、年龄大的牛则相反,体重增长主要靠脂肪沉积,其热能消耗约为肌肉的7倍。因此幼牛的肥育较老年牛更为经济。 3性别 性别对体形、胴体形状和结构,肉的品质,胴体肥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消费者喜欢上有选择,国外商业价格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往往将肉用按性别和大小分为五类。 阉小公牛早期去势公牛,在性成熟前未表现公牛特征时去势的公牛。这是市场供应最多的牛。阉大公牛已表现雄性特征和性成熟后去势的公牛。公牛未去势的公牛。小母牛没有怀孕或尚处于怀孕期尚未发育的结束的母牛。(适于短期肥育,可早结束发育,提早上市。)母牛已分娩一胎或一胎以上,以及初胎怀孕后期孕已结束发育,具备成年母牛形态的牛。育肥为脂肪堆积较一岁牛增加50

10、%100%,只适于短期肥育上市。 性别不同,增生速度不同,公牛增重速度最快,阉牛次之,母牛最低,特别是育成公牛和阉牛相比,生长率高(8%7%),饲料报酬较高(生长1kg所需饲料低12%),眼肌面积大,胴体瘦肉含量多,最佳屠宰体重高(6%10%),达到相同胴体质量时活重较大,屠宰率高,脂肪少,可食肉比例高,因而商品价格高。国外提倡育肥公牛的趋势,但公牛肉质不及阉牛好。 母牛和阉牛、公牛的肉质相比,其肌纤维细嫩,结缔组织少,肉味好,易肥育。但缺点是肥育生长速度慢,易受发情干扰。在育肥时可采用育肥后期放入公牛配种使之怀孕或摘除卵巢以消除发情干扰。淘汰母牛和老龄母牛肥育时肉质差,增重多为脂肪,成本高,

11、但可以充分利用粗饲料各种残渣,相对节约开支,但肥育期不宜过长,体形较为丰满时即时屠宰为最适宜。 4饲养水平饲养状况 饲养水平和饲养状况是提高产肉量和肉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正确地进行饲养,组织安排放牧肥育和舍饲肥育是肉牛和产的决定性环节。试验证明,饲养丰富的幼年阉牛,比饲养贫乏的牛体重、胴体重、肉和油脂产量等都高1倍多。另外,正确的组织放牧和利用草场,100天150天能增加体重100150kg,幼牛体重增加60%70%,成年牛体重增加40%50%。5环境条件 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肥沃的土地可以生产丰富优质牧草,减少牛的维持需要从而提高牛的产肉性能,提高肉的品质。而低温、山地和劣质草场,则往往限制牛的生

12、产性能。据英国肉类专家和家畜委员会统计,在海拔3000m以上未经改良草场的阉牛和母牛200日龄体重分别比海拔100m以下围栏人工草场地区的牛体重低54kg和47kg,各种杂种牛200日龄优势体重减少9.1kg。据此他们认为环境的影响超过品种的影响。由此可见在肉牛生产中创造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6杂交 杂交可以产生活力、适应性、生长发育、产肉性能等方面的杂种优势,肉牛生产中已广泛利用经济杂交提高产肉性能。苏联研究了100多个品种间的杂交方法,产肉性能比纯种提高10%15%,美国的试验证明杂种牛比纯种牛多产肉15%20%,三品种杂交又比两品种杂交多产肉5%左右。 7双肌肉的发育 近年来

13、在肉牛的选种工作中对肌肉的发育都很重视,双肌是对肉牛臀部肌肉过度发育的形象称呼。早在200年前已发现牛的肌肉发育有双肌现象,在短角、海福特、夏洛来等品种中均有出现,目前在夏洛来牛中最多,公牛较母牛多。双肌有如下特点: (1)以膝关节为圆心至臀端为半径划一圈,双肌的臀部外缘正好民圆周吻合,但非双肌的牛的臀部外缘则在圆周以内。双肌牛由于后躯肌肉特别发育,因此能看出肌肉间有明显的凹陷沟痕,行走时肌肉移动明显且后腿向前向两外侧,尾根突出,尾根附着向前。 (2)双肌牛沿脊柱两侧和背腰的肌肉很发达,形成“复腰”,腹部上收,体躯较长。 (3)肩区肌肉较发达,但不如后躯,肩肌之间有凹陷。颈短较厚,上部呈弓形。

14、 双肌牛生长快,早熟。双肌的特性随牛的成熟而变得不明显。公牛的双肌比母牛明显。双肌牛胴体的特点是:脂肪沉积少而肌肉多,据测定,双肌牛胴体的脂肪比正常牛少3%6%,瘦肉多8%11.8%,骨少2.3%5%,个别双肌牛的肌肉可比正常牛多20%。 双肌牛的主要缺点是繁殖力差,怀孕期延长,难产多。 8肥育程度 肥育程度也是影响牛肉产量和质量的首要因素。只有外有肥育程度好的牛,才是体重大的牛和售价高的牛,肉产量和质量好的牛,胴体的高等级比例和优质切块比例高的牛。 9肥育牛源 牛只选择,主要侧重于品种、年龄和体型外貌。由于我国目前还无专用的肉牛品种,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1)种类。我国

15、肉牛主要指普通牛及其改良牛,其中包括各地方的黄牛品种,还有牦牛及其杂种。根据各地生产经验,西门塔尔牛改良我国地方品种牛,产奶产肉效果都好;利木辛牛可使杂交牛肉的大理石花纹明显改善;夏洛来牛的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从杂种代数看,杂种1代肥育效果好。从品种组合来说,三元杂交组合所生后代,比二元杂交组合所生后代肥育效果好。土种牛肥育效果较差。 (2)年龄。肉用牛的肥育年龄有幼牛、成年牛、老龄牛。幼牛包括犊牛、周岁、1.5岁2岁。乳犊育肥很少,1岁1.5岁的幼年牛育肥效果最好;成年牛以2岁3岁的育肥效果最好,4岁8岁较好,老龄牛为8岁以上,只要体质健壮,短期催肥,效果也较明显,但肉质较差。一般要求年龄越小越好,因为牛在2周岁以前,骨、肉、内脏增长较快,饲料转化率高,生长周期短,年龄大的牛,增长较慢,增重效果全靠积累脂肪,因此,老龄牛进行育肥,应尽量缩短时间,早出烂,早屠宰。 (3)体形外貌。对专用型的肉牛,一般要求体躯高大,肩、背、腰、尻部长、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