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21586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作用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710061) 冯越摘要: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条很好的方法途径。笔者从礼仪教育与道德建设、普法教育的关系入手,探讨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作用,并在该校进行实践取得一定效果。关键词:礼仪教育 自律 促进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而作为在校的学生,处在向社会迈进过度的时期

2、,更是有数不清的纪律和规则来要求他们,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尽管多年我国德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水平在不断提升,德育的科学性与时效性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在这些看起来强有力的连续性的大量政策规约下,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状况却不尽人意,需要完善与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大。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条很好的方法途径。一、理论支持2010年12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

3、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任务,迫切需要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出系统性和规范性要求,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礼仪教育的目标任务是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

4、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二、礼仪教育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乃至互相包容。道德之中包含礼仪,如社会公德中就有“明礼”的内容。礼仪之中有道德,礼仪中的“敬、理、序、诚”等含义也正是道德的基本要求。礼仪正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即具体表现。没有道德,礼仪就徒具形式;没有礼仪,道德也无所依托。礼仪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然而两者之间毕竟有区别。道德是理论方面的思想意识,礼仪则是实践方面的行为表现;道德是礼仪实践的内在要求,礼仪则是道德意识的外在体现。如果说伦理道德偏重于理论性,较为抽象的话,那么礼仪礼貌则重于实践性,较为具体,易于操作。例如,“尊重他人”是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在礼仪上就是很具体,如递交物品就得做到“安全、便利、尊重”。三、礼仪教育与普法建设的关系礼仪与法律息息相关,二者皆为行为规范,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违法的行为必是悖礼的举动;悖礼的举动,法律也必不赞成。然而,法律和礼仪毕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普法教育和礼仪教育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礼是一种社会性的范畴,而法律是一种政治性的规范。法凭借政府权力,

6、是强制性的;礼则以习俗、舆论以及社会和人们的自觉和习惯来维持。如果说二者都是为了维护某种社会关系的话,法制教育之目的是使人们不敢破坏已形成的这种关系,礼仪教育则是为了改善社会关系及人际关系。四、礼仪教育对学生自律意识的促进作用 多年来,我们大力进行道德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但成效欠佳。究其原因,宣传导向性的多,考虑学生广泛接受的少;抽象的号召多,具体操作的少。诚然,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各种要求是维护某种校园秩序最有效的手段。但学校各种现象错综复杂,规章制度难以巨细兼顾。况且,慑于制度的威严,学生们会不得不服从之,甚至敬而远之。而礼仪则渗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涉

7、及法律难以企及之外,弥补法律之缺憾,发挥独特之作用。比如,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若用刑罚加以惩处,恰如给重患病人开刀动手术,见效很快,但毕竟令人痛心,迫不得已的事。人们都希望把犯罪制止在萌芽状态,更希望防患于未然,那就必须从一个人启蒙阶段开始抓好养成教育。 相对法律而言,礼仪对儿童的养成教育更有实在意义。众所周知,良好的行为规范应从小养成。在启蒙阶段,与其对孩子灌输法律知识,不如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礼仪对青少年的教育无副作用。以“尊敬(包括自尊和尊人)、真诚”等为基本原则,“使大家都感到舒适”为宗旨的礼仪能强化人们“因不良行为而羞耻”的情感意识,这对预防青少年犯罪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作用。因此

8、,强调学校制度约束固然重要,仍应坚持强化;而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也应下决心抓紧抓好。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八项注意”实际上就是“八项礼仪规范”要求,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礼仪之师,打下人民江山,其重要因素就是恪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官兵平等、互相尊敬之风,既增强了军队内部的团结,又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要自律,当然要有具体的要求。在配合现在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方面,我们指导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自律意识,对学校、班级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比如在校礼仪规范中对课堂上的礼仪要求细

9、则很明确指导学生在行为上,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尊师重教、尊重来客。 对学生来说,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首先体现出自己教育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曾突出强调了这一点,他指出:“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则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学校礼仪教育中,不是枯燥的宣讲礼仪规范条例,而是通过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启发他们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体育、劳动等方面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学校成立的自律委员会,目的就是为了能督促和鼓励学生自

10、觉自律。它并不是一个要一批同学来管理其他同学的组织,而是一个促使大家互相监督,做好自律的一个新的学生团体,只为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保持良好的秩序。 五、实践成效我校礼仪教育活动从学校教育和学生实际出发,将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养成教育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教师文明礼仪,带动学生文明礼仪,促进家庭文明礼仪,推进社会文明礼仪,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创建文明校园努力奋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初中、高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文明礼仪的兴趣。 在初中年级结合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生讲文明礼仪小故事活动,举

11、办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朗读比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与父母共同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分享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心得,监督家中的不文明行为,编写“家庭文明公约”,共建文明和谐的快乐家庭,让礼仪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在高中年级成立礼仪班、礼仪社团(优雅少女社团)、训练礼仪班学生承担大型活动礼仪接待工作、话剧表演、开展礼仪文明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每学期开学在全校范围进行礼仪展示活动,由礼仪班学生承担。团委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和高三年级成人礼活动。我校还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全校每年评选礼仪标兵、礼仪示范班,每月各班评选礼仪之星。我校的礼仪教育实践从

12、学生着装、仪容仪表、文明礼貌三个角度出发,强调了升旗仪式的庄严、平常活动的自由活泼、衣服颜色的和谐搭配,同时,对男女生的发型、言谈举止进行更为合理的引导,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又要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围绕以上三个角度,通过主题班会、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校服统一、仪容仪表抽查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为了更好地规范学生的礼仪规范,我们在卫生方面恢复了流动红旗评选、成立了维护校园卫生的学生社团米兰社并定期展开清洁校园的活动、我们召开了公物保护现场会、开展了优秀新年贺词评选、强化了感恩教育;我们“跳出礼仪”完善礼仪教育,使我校学生的礼仪规范养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参考文献:1林友华.大学生礼仪素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2张晓东.德育政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王春芝.青少年礼仪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5贝新茝.中小学礼仪美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6 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