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21473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 作 者:文 红 赵 蕊工作单位: 韶山市银田中学时 间: 2013年9月让“规矩”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 摘 要:中国有句古训:“无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就道出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加强行为规范培养的重要性。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班级管理的好与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教学效果。关 键 词: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学校管理、举足轻重、厌学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良好品质、文明礼貌、守时守纪、树立正气、科学的班级管理正 文:中国有句古训:“无以规矩何以

2、成方圆”,就道出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加强行为规范培养的重要性。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班级管理的好与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教学效果。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在当前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我们农村中学一度忽视了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重视。结果呢?除了少数的好学生以外,很多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包括不少家长在内认为现在孩子成绩好与坏无关紧要,因此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我想是与我们对忽视行为规范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即“养

3、成教育”。那么就我个人认为,农村中学学生的“养成教育”关键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养成教育”重要性的具体体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一半是儿童,一半是成人”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又较弱,如果不及时巩固、加强,已有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可能被自我放纵所征服。学生不做作业、顶撞、起哄、闹恶作剧、违反纪律等现象就会经常发生,有的还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离家出走,个别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其本质就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就是通过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健全其人格,从而为他们

4、能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求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概括起来,“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文明、礼貌。这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展示一个人良好素质的无声的语言。为此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你们要把“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词放在嘴边,要讲究文明礼貌用语。要学生们相互监督,比一比一天下来看谁的脏话多,就选他为“脏话大王”,试想一下又有哪一个孩子真的愿意当“脏话大王”呢?2、守时、守纪。这是一个人诚信和尊重社会的体现,是一种意志力的锻炼,也是培养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思想品质的锻炼。每接一个班级,我就告诉他们:一、要守时,当然我自己身先士卒,做得好;二、要守纪,课堂上如果

5、不认真听课,甚至还影响老师授课和其他同学听课,不管你的理由有多充足,你都是不应该的,要好好反省自己。3、循规、专注。这是整个“养成教育”的核心,也是一种深层次的品质。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其他事物的“专注”精神,可以激发他们去追究食物发展的源泉,是培养他们创造性学习和思维的动力。“循规”是培养学生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为探究未知领域找到有效地学习方法。4、卫生、健体。指的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强健的体魄。它所展现的思想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也会给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征途中带来无穷的力量。我常教育学生不仅卫生工作要及时做好,而且要养成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而不是

6、随手扔垃圾的坏习惯。二、“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操作:“养成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靠一些简单的口号来解决问题。它应该是班主任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将其思想、理念、情感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感化、引导、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1、 抓住教育契机,明确行为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换了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时,总有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想法和愿望,希望在新的环境中扬长避短,重塑自我形象,学生亦如此。新学年初,学生面对新的课程、新的老师与同学,好奇心与要重新有一个良好开端的想法交织在一起,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所收敛。抓住这个契机,我结合学校的

7、有关规定,开学第一天,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利用黑板报宣传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建立评比小组,开展组内成员和小组间常规形成速度比赛。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分别引导学生争做“行为规范人”、“文明礼貌人”、“勤奋好学人”、“自立自强人”。学期初的前两周,还深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从小事抓起,因为班主任工作实际就是一些繁琐工作的整理加工过程,这个过程非常的艰辛。作为班主任必须不怕辛苦,认真细致地观察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言谈举止、遵守纪律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等,从中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教育学生的切入口,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在最短

8、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摸清每个同学的“底细”,把他们“分门别类”,方便日后的严格管理。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要从低到高,从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循序渐进,切忌“一步登天”、“一口气吃成胖子”。对过去行为习惯一直较差或缺点很多的学生,想要在极短时间内让其完全“转型”,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此类学生的管理需井然有序、逐步强化,不能操之过急,若有改正或进步就是向胜利跨进了一步;相对于“违规新学生”必须严加管理,将其扼制在萌芽状态,免得其日后“声势壮大”,难以驾驭,影响全班之风貌。2、 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倾注了不少的心血

9、和精力,从而忽视了由此而带来的精神上的负面影响。例如:零花钱以及生活上的盲目攀比,不讲究卫生、劳动中拈轻怕重甚至想方设法逃避,不讲社会公德,不尊重老师和同学,课堂违纪捣乱,学习上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等等。为此要挖掘“典型学生”或一些学生的“典型事例”,在班级中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氛围,特别是要宣扬生活中能做到勤俭、朴素、大方,学习上能勤奋、守纪、刻苦的学生。记得2005年下期由于撤校合并,我们来到另一所学校任教,我当时接手的是一个初二的班级,还没看到学生,就听到同事说我们班的谢同学,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上课迟到,课上给老师捣乱,课间给同学捣蛋,作业几乎不做,成

10、绩必然垫底。更为恼火的是班上还有几个也想加入他的行列。我为了改造这个“不良分子”,为其制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首先从其违反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口,解决迟到、早退和上课捣乱等问题;接下来是要求他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作业;在前两个阶段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我要求他尽力提高学习成绩。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到初二结束时,他的常规表现大有进步,学习成绩也稍有好转。其他几个调皮的学生也不敢学样了,班风学风大有好转,我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肯定。此外加强家校沟通,将“养成教育”带进家庭生活环境。这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但有时候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一些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总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什

11、么也不要去做,家务等其它事情自有家长处理。家长的重智轻德教育,使子女“热爱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良好行为习惯和品格的形成受到抑制,长期下去,孩子渐渐产生了依赖、自卑、焦虑心理,有的与家长有了敌对情绪,从而削弱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影响了个性发展。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的。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学生的思想或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3、 科学的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能否贯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每接手一个新班,首先就是物色好班干部,因此

12、确定班干部时,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拔成绩好、守纪律、思想开拓、号召力强、对集体事物非常热心的同学,指导他们多为同学服务,多关心班级事情,对他们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梳理他们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威信。并且协助班主任制定出合理、公平的班级管理制度,带领全班同学共同遵守,集体监督,从而在班级里形成一种弘扬正气、积极向上的风气。我的具体做法是:班干部具有明确的分工,但同时又要密切合作,同时从班干部中又挑选出五个值日干部,负责每天班级的事物,如:课堂违纪、卫生的督查、课间的活动等等,在每天放学的时候进行小结,指出当天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以及指出不足之处,尤其是课堂违纪的学生,提出批评。班干部在每周星期一

13、的周会课上总结上一周班上的各项情况,力求详细。并且我还特设了两名“小秘书”,轮流值周,负责班上每天的大小事情,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就可以由他们处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通力合作,使得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人。 4、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是“养成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其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班主任要和任课老师经常交流,形成共识,有意识地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发了他们对自身品德修养和前途的思考。(2)、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会。选好班会的主题,精心组织好班会的材料

14、,特别是一些主题班会。要发动学生共同参与,让他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谈体会,谈认识,谈解决问题的方法。(3)、要留给学生一个“反复”的空间。有这样一个科学实验,当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中时,它会立即蹦出来。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入冷水中,然后慢慢把水加热,那么,它会怡然自得地呆在水中而浑然不觉水温的变化。等水温逐渐升高后想逃出却为时已晚。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未曾逃离“冷水中的青蛙”的命运!如果变化是逐渐的,我们也常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免不了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它们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养成,甚至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正如心理学所指出的,人的

15、意识有潜意识和显意识之分。显意识是人清醒状态下的知觉活动,而潜意识则是在显意识之下,静静等待。人类的许多奥妙,就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因此,要改变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特别是像我班的个别学生,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性(如:早自习迟到、上课不是讲话就是睡觉、作业根本不做等等),要在短期内改变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反复抓、抓反复”,留给学生一个“反复”的空间。(4)、积极利用家访机会,延伸“养成教育”的过程。这一点对于一些思想和行为有问题的学生尤为重要。人们常说,转化一个问题学生首先要从改造他的家庭氛围入手,这一点的确不假,大凡这样的学生光靠我们在

16、学校里面加强教育史不够的,要提升家长对教育孩子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的力度,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入手,逐步转化他们的思想意识。在老师和家长充满爱心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真正地转化好一个问题学生。我班有一个女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在课堂上照镜子、梳头发,注重穿着打扮,佩戴耳环,而且一有空闲就去上网,和社会上的几个青年往来密切,有时甚至彻夜不归,我几次到她家进行家访,她的父母亲也多次来学校,每一次她的母亲都是以泪洗面,我们对该女生进行共同的教育,刚开始她不以为然,还认为我们有点小题大做,后来经过我和其父母无数次苦口婆心的劝说,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应该,这一期从开学的表现来看,确有悔改之意,而且在她的计划书中,也重点写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