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钢筋笔记-(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21371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法钢筋笔记-(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法钢筋笔记-(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法钢筋笔记-(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法钢筋笔记-(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法钢筋笔记-(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法钢筋笔记-(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法钢筋笔记-(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板1、板传统标注2、板平法(04G101-4)1)B板底部钢筋(底筋); 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3)原位标注中负筋线长度尺寸 为伸至支座中心线尺寸。3、板受力筋3.0、板受力筋计算3.1、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板底钢筋的长度净跨左伸进长度右伸进长度弯勾注: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3.2、伸进长度计算注:04G101-4中规定,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此处软件未予考虑。3.3、板底钢筋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

2、梁或墙边50mm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通常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04G101-4)注:为什么软件默认为50mm?04G101-4中规定,起步距离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则可以推算第一根钢筋距梁边的长度应该为“S2 梁保护层厚度”。工程中板受力筋的间距一般为120mm、150mm、180mm,平均一下约为150mm,间距的一半为75mm,梁保护层一般为25mm,752550mm。所以目前软件仍然按传统算法设置起步距离。4、板负筋4.0、板负筋计算(结合图纸设计不同来进行

3、理解)4.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通常算法);2)板厚保护层(04G101-4)水平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 清晰理解:向板内的延伸长度是从支座中线还是从支座边线开始标注的,如果是从支座边线开始标注,则水平长度要加上支座宽度。4.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的计算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锚入长度的计算方法:1)La(通常算法/04G101-4);2)0.4La15d(通常算法);3)(支座宽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 4)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情况一: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 ; 情况二:弯折长度板厚保护

4、层。4.3、负筋的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同板受力筋)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通常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04G101-4)5、板分布筋5.0、板分布筋计算规范不同、地区不同、设计院不同、施工单位不同等,都会导致分布筋长度计算的方法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归为下列三种算法: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一定的长度,如150、300mm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

5、长度2参差长度2方式二:分布筋带弯勾: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勾2 分布筋不带弯勾: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方式三:分布筋带弯勾:分布筋长度(净跨502)弯勾2 不带弯勾:分布筋长度净跨5025.1、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为什么用“负筋板内净长”,而不扣除起步距离?原因是分布筋是自外向内布置的。红点顺序即为负筋布置顺序。根数是否加1根?预算手工习惯为向上取整加1根。实际中施工时是不加1根的。(图中)负筋板内净长900mm,分布筋间距250。则按排列方式布置,第4根时距离150mm,此时蓝色点处钢筋是否布置?很显然施工时是不会布置。所以板负筋的正确计算公

6、式应该为向上取整,不加1根。软件中的设置为向下取整加1根,与向上取整不加1根是一回事。5.2、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计算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注:手工计算时,往往不像上面给出的计算公式精确,一般会按“(布筋范围1 布筋范围2 )间距1”计算,而严格意义上讲,两侧应该分别按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6、板温度筋什么是板温度筋?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依据GB50010-2002中10.1.9条,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

7、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1%。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6.0、板温度筋计算6.1、温度筋长度计算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a负筋标注b参差长度2注:温度筋与负筋搭接的长度(参差长度)实际工程中一般会以图示形式给出,如未明示,则可以按150mm计算。6.2、温度筋根数计算温度筋根数ceil(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手工算法为向上取整减1根,为什么需要减1根呢? 例如:左右负筋间净距为900,分布筋间距为250,则手工计算为ceil(900250)1=3根。目前

8、软件计算与手工有差异,软件在计算时只是向上取整,并未减掉1根。7、马凳筋型型马凳筋多用于板内。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起固定上层板钢筋。钢筋马凳一般图纸上不注,由技术员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标明其规格、长度和间距,通常马凳的规格比板受力筋小一个级别,如板筋直径12可用直径为10的钢筋做马凳,当然也可与板筋相同。纵向和横向的间距一般为1米。不过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对待,如果是双层双向的板筋为8,钢筋刚度较低,需要缩小马凳之间的距离。总之马凳设置的原则是固定牢上层钢筋网,能承受各种施工荷载,确保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7.0、马凳筋型长度计算马凳筋长度L1L22+L32设计有规定者

9、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一般可按L1、L2、L3的长度为板厚2保护层。7.1、马凳筋型根数计算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型马凳筋根数计算分两种情况:1)双层双向板,马凳筋的根数计算同墙水平筋根数计算。2)负筋受力筋,为了支撑分布筋也需要马凳筋,根数计算时是按排进行计算的。负筋长度较短,可设置1排;较长时可设置2排或2排以上。关于“梅花状”的排列方法的理解?在什么为梅花状排列的理解上存在很多不同的理解。8、马凳筋字型一字型马凳筋多用于筏板内。基础底板大于800MM时应采用角铁做支架,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MM,在立柱只需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

10、角铁,这个方向应该是与上部钢筋最下一皮钢筋垂直,间距一般为2000米。除此之外还要用斜撑焊接。支架的设计应该要有计算式,经过审批才能施工,不能只凭经验。马凳筋不是个简单的概念,不仅图集中没有,设计图纸上一般也没有 ,应深入施工现场,这样才有感性认识。道理弄明白了,也了解实际施工,那么计算马凳筋就不是件难事。8.0、马凳筋字型计算设计有规定者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无规定一般可按L1为2000mm,支架间距为1500mm,L2为板厚减2保护层(第一种,第二种可实际考虑),L3为250mm。马凳筋长度L1L22L32 ; 马凳筋长度L1L22L348.1、马凳筋一字型根数计算根数排数每排个数一字形马凳

11、筋施工有三种方式:第一种:一字形马凳筋梅花状布置;第二种:一字形马凳筋拉通,一排即一根;第三种:一字形马凳筋直线排列,等间距分排布置(软件处理)。第三种方式是软件采用的方式,根数排数每排个数。其中:排数ceil(板净长间距)每排个数ceil(板净长L1)1L1一字形马凳筋长度9、板中开洞钢筋计算9.1、洞口构造(一)04G101-4 P35矩形洞边长和圆洞直径不大于300时钢筋构造(受力钢筋绕过孔洞,不另设补强钢筋)。此种情况在计算时可以不考虑板洞的存在。9.2、洞口构造(二)04G101-4 P36矩形洞边长和圆洞直径大于300但不大于1000时补强钢筋构造。板洞补强筋(洞口加筋)一般图纸设

12、计中的标注会与04G101-4有所差异,我们应以图纸设计为准。9.3、板洞加筋计算此处提一下图纸设计与图集的差异,洞口边长在200400间需设置洞口加筋,小于了300mm。另外长度计算公式中的LaE也应该根据实际图纸设计计取,又是会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或多少倍的钢筋直径。9.2、板中开洞钢筋计算构造(二)04G101-4P36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构造无上部钢筋时,下部钢筋洞口边向上弯折+5*d有上部钢筋时,上下部钢筋洞口边弯折此处弯折长度可理解为“板厚-2*保护层”,同时洞口补强筋的设置应以图纸设计为准。案例(1)板厚120mm;分布筋采用6300,计算板钢筋:受力筋、负筋、分布筋。案例(2)温度筋L6150;与负筋搭接300mm,计算板钢筋:温度筋。案例(3)支座宽300mm,轴线距中,计算板钢筋:面筋、型马凳筋、L81000*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