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213415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厦门市-市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0页,22题。全卷满分10分。考试用时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体现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13题。 建筑在本质上是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场合,它一方面满足人的实用需要。由于大部分建筑不能脱离实用功能,其审美价值受到实用功能的制约,还不能被看作是建筑艺术,如一般住宅、厂房、办公楼等。真正的建筑艺术体目前

2、某些纪念性建筑(纪念堂、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之中。这些建筑的目的重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纪念、信奉、审美、娱乐等),因而在建造时一方面考虑的不是其实用价值,而是其精神性价值,涉及审美价值。建筑的美重要在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型规定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多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因此建筑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 建筑艺术的造型都是体现一定的精神内容与审美抱负的。12世

3、纪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具有超人的尺度,尖塔的房顶耸入云端,门窗多为尖拱形,体现着向上飞升,超脱尘世,符合教会以宗教观念影响群众的规定。中国的寺庙建筑凝重阴森,窗户小少,光线暗淡,也显示了佛的神秘与庄严。可见,建筑艺术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们以巨大的体积迫使人们接受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内容的影响。建筑艺术的造型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受到特定期代生产力的制约,也受到该时代审美抱负和爱好的制约,象征着时代的特点。罗马式建筑在公元5世纪至14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反映着当时生产力尚不发达、封建庄园林立却互不往来的时代风尚。北京历史上的一种典型建筑四合院,封闭的空间,正侧房秩序井然,反映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

4、的生活的封闭性、上下尊卑的秩序与安静缓慢的生活节奏等时代特点。 建筑艺术的造型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着民族的审美抱负。如中国老式的审美抱负为温柔敦厚、中和之美,在建筑上侧重于群体组合,意境含蓄,装饰注重整体效果。在园林建筑上更是强调诗情画意,建筑与山水、花木构成综合的艺术体系,小巧、典雅的苏州园林和宏大、高贵的颐和园就是如此。而西方人则更关注外部世界,其建筑明窗巨柱,希腊式的开放,纹饰纵横,表面外在。如凡尔赛宫中花园,笔直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布置了次级轴线,与横轴线相交,构成花园骨架。花园中浮现一种个方格,形成巨大、清晰的几何网络,体现出欧洲人的审美抱负与外在、暴露的文化精神。 建筑诚然能体

5、现一定期代、民族的精神内容,但它只能体现一定的氛围、情绪,有极大的抽象性、朦胧性和象征性,不能强求它体现某种明确的观念或具体形象,否则总要失败。 (摘编自王旭晓美学原理).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对的的一项是A.大部分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建筑,满足了人的实用需要,制约了审美价值,因此不能被看作是建筑艺术。B.体现建筑艺术的纪念碑、宫殿、园林、神庙等,建造时一方面考虑它的精神性价值,这是由它的建筑目的决定的。.建筑之美重要以造型为载体,其设计的原则要高度符合造型艺术的规范和规定,符合形式美的多种规律。D如果建筑的各个部件都符合形式美的规定,它就富有内在的节奏与神韵,往往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下列理

6、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建筑艺术的造型与一定的精神内容相联系,它会对人产生精神影响,中国的佛教就是通过寺庙的空间形式来影响人的精神。.四合院作为北京历史上的典型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受到了封闭自足、级别秩序和慢生活等时代特点的影响。.建筑艺术的造型受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公元至14世纪欧洲各国的时代风尚,就在当时流行的罗马式建筑中有所体现。D.凡尔赛宫中花园在造型上呈现出对称的几何网络式格局,与东方园林不同,这与东西方民族的审美习惯有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对的的一项是A.有些古民居在建造之初一方面考虑的是实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其精神性价值不断凸显,也逐渐体现出建筑艺术。B.若想理解

7、12世纪法国哥特式建筑造型的内涵,需要理解特定期代和民族的心理习惯,也要理解西方宗教有关知识。C.苏州园林小巧、典雅,造型上的这种特点形成了中国老式的审美抱负和审美趣味,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D.某些仿古建筑要明确体现某种观念,又不能把人带入一定的氛围和情绪中,虽然形似,却不具有艺术价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4题。刃李新立 忽然想起“刃”,我被自己的这一闪念吓了一跳。 金属的刃,是技术高超的匠人千锤百炼精心打造而成的,大凡削铁如泥的利刃,要有柔而坚的优良材质。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好刃似乎都沾了过多的血腥。因此,我尽量避开血腥和与血腥有关的词语,只说生活的平常。那

8、年我十七岁,第一次进城。从东关车站出来,避开纷杂的喧闹,朝西缓缓而行。街道狭窄漫长,两侧的土台子上,摆满了高下不一的民房,这些房舍,檐子高挑,花格状的窗户裱糊了白纸,双扇大门钉了铜扣,笨拙得让人爱慕,而木质的材料上,所有涂了深红色的颜料,显得沉稳大气。想必它们一定是民国的建筑风格吧。临街的个别房子前,扬着商家的幌子,有酒有茶,有布有面,斗大的隶书是绣上去的,经年不会掉色。 先是听见“叮当,叮当,叮当”的敲打声,一前一后,一高一低,极具节奏。泥炉的火焰正好,一块铁在里面燃烧,支在一旁的砧台上,教师傅用钳子夹着一块已经打扁了的铁料,挥着小锤。小锤打下去,抬起,年轻的徒弟抡起大锤砸了下去。砧板上的铁

9、,红星四溅,随后由红变黑,师傅又将它丢进泥炉。如此反复,一把刀有了形状。水槽里的水泛着浊红,带着高温的铁放了进去,雾气升腾而起,上面坐了神仙似的。刀口处一抹白,与众不同,名叫铁白,那是一把利器的刃。可惜的是,这个美妙的去处不久消失了,先是街道拓宽,土台子和那些建筑尽悉拆除,硬化了的人行道和楼房修筑而成时,民国遗风茫然无存,我也就不懂得老手艺的去向。 目前想起这个,是由于我所寓居的巷子里一声唱腔般的“启刀磨剪子喽”,突兀得让人措手不及,险些将行人撞翻。这也是个老手艺人,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小巷子的出入口处摆了一条长凳,上面夹着她的家当。她没有坐在长条凳子上,而是坐在旁边的可折合的小马扎子上,当

10、时就想到,她这是出于对一种老手艺的尊重吧。她用钢质铁器启磨菜刀时,肯定用力却捉拿得有些分寸,刀口卷起的铁屑,刨皮一般。然后在磨石上稍加抛光,菜刀的刃口就闪着珍贵的银白。 无独有偶,不几日,又在巷口碰见了另一磨刀者。其实她是发售磨刀工具的,属于现代科技产品。叫卖声是从旁边的电喇叭里发出的,不是方言的唱,是一般话的讲。我看清晰了,任何刀具,置于规定的磨口,只需拉几下,刀口就可变得锋利,以她的现场演示,吹发可断,落纸可削。但不同的是,那个刃,有些粗糙,虽然发白,却不见银光划亮眼睛。 我仍然要说有刃的生活器具。 在老家农村,每一件有刃的家当都置放于指定的位置,例如,菜刀的刀背朝外或者朝下,出工的铁锨夹

11、在腋下,锨头朝前,刃口向下,更不容许用有刃的家当直指她人。但要成为一种合格的耕作者,要经得起许多磨练,要让它们熟悉你的体温和气息,你要有接近和使用它们的足够本领。一次,我合刃具时,没有多少经验,加上用力过猛,刃具的偏锋划在手掌上,没有声响,没有疼痛,只见鲜血直流,因此而耽误了几天的劳作。 假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就连一把用以收割的刃具,也会有假货,即便是真货,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奥妙只有经年和土地打交道的人懂得。我曾经跟着年长者去商店购买刃具,她拿过一沓,蹲在地上,抬起胳膊,逐个将手中的刃具摔到地面上去,将那种发出清脆声响的收到一边。而后,又在这些刃具中用手指试着刃口。这些,是生活累积的经验,口

12、传无效。假货材质不好,那只能算是一片硬铁,没有可用的刃口,就连裁纸也许均有些费力,更别说用来收割作物。年长者对这样的东西固然不会鉴别不出来,并且十分不屑。她们觉得,那但是是一片“死铁”罢了。由此,我认定一张好的刃具,是鲜活的,有生命的,甚至是有灵性的。 除了厨具和农具,几乎每个人都使用过有刃口的其他工具。小时,我用过的就有削铅笔的小刀,村小学门口不远处就是代销点,包容了许多平常所需的商品。我和许多同窗同样,不是用现钱去购买的,是拿了可以当作钱花的鸡蛋,换一把铅笔刀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目前回忆起来,剔除物质上的匮乏,居然觉得有些古风的味道。(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13、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中写作者第一次进城时看到古朴沉稳的民国风格建筑等景物,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民间老手艺的叙写。B.寓居的巷子里一声“启刀磨剪子喽”,让作者措手不及,险些将行人撞翻,体现作者内心的不安。C.读小学时用鸡蛋换铅笔刀和铅笔的经历,让作者在物质匮乏时期就懂得了要与人分享的道理。D作品以“刃”为线索,叙写了匠铺制作刃、启磨刀刃以及年长者鉴别刃具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民间老手艺人的尊重。.文中写了两位磨刀者,她们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分)6.第二段“只说生活的平常”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7题。材料一:【本

14、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状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如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贯彻状况喜忧参半。 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行。为掌握法律实行五年来的贯彻状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贯彻状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贯彻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截至8月1日,全国有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行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

15、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动。 评估报告显示,至底,全国各省级财政合计投入6731万元,有10省(市)合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局限性的问题。截至,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发布了1492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急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急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某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呈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浮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光明日报2月15日第版)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