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理论改革MicrosoftWord文档(3).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21249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理论改革MicrosoftWord文档(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理论改革MicrosoftWord文档(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理论改革MicrosoftWord文档(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理论改革MicrosoftWord文档(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理论改革MicrosoftWord文档(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理论改革MicrosoftWord文档(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理论改革MicrosoftWord文档(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的理论初探小学语文教学是初等教育的基础,要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首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关系着小学各科教学,关系着小学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实施,关系着我国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从1979年开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第一轮一个班已于1985年毕业(因数学没有实验,六年毕业)。第二轮1983年开始,现有六个实验班。这是一项以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以集中识字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大量阅读,读写结合;从整体出发,分段突出重点训练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从第一轮的实验结果看,实验是成功的。第一个实验班第五年结束时,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

2、科测试成绩都超过普通班;而且学生在发展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更值得重视。特点是学生识字多,读书多,认识的事物多,知识面比较广阔,学生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活跃、敏捷,思维能力发展较好,自学自治能力较强。学生不但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而且兴趣广泛。由于语文学习负担不重,学生有余力学习其他学科,也为开展课外阅读和文体活动创造了条件。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生的才智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上,对这项实验进行初步探讨。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必须从识字

3、、阅读、作文的内部规律求得明确认识,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的关系;最后解决好低、中、高各阶段的关系。我们的做法:低年级以集中识字为基础,中年级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突出训练重点,高年级以综合训练为主。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如下。一以汉字构字规律为指导,以集中识字为基础,正确处理识字、读书、作文的关系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了字才能读书和作文,这是由汉字、汉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学习汉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认、读、写、记。汉字数量又较多,常用的有5 000多个,最常用的还有3 000字左右。初入学的儿童,如不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就难以进入阅读和作文。识字是为了学习书面语言准备物质材料,

4、是掌握书面语言最初步的要求。学龄儿童的口语向书面语过渡,必须是先识字,当儿童的记忆里储存起一定数量的字词后,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书面语言或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作为发展儿童书面语言的一种手段,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小学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如果识字量少,就会妨碍读书和作文;若多认识一些字,就会提早阅读和作文。因此,识字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量少,不仅直接影响阅读和作文,而且也影响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例如数学应用题往往因儿童不认识或理解不了文字含义而计算错误;自然常识、历史、地理等学科,也都需要文字基础,只有

5、在识字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学习各科知识。所以识字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初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研究识字问题。识字教学的改革,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为阅读和作文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怎样识字更快呢?我们除了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外,主要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在低年级不但继承了以识字教学为重点,采用集中识字的传统经验,而且对集中识字进行了科学的改进。我们是以汉字构字规律及学习心理的迁移规律为指导,将汉字归类,同类相聚,适量集中,分批教学;教一批生字,阅读数篇课文,识字、阅读间隔进行;识字和识词、学句、读文、写话相结合。这样使识字既有规律可循

6、,又和发展语言紧密结合。因此,学生在低年级掌握2 500个常用字,巩固率在95%以上,教师教不感到困难,学生学也不费气力。阅读量增加,一年级学生就开始写日记,看图写话,二年级学生能写片断和短文。这样低年级的识字不仅为中、高年级的阅读、作文打下基础,还由于三年级以后识字量较少,中、高年级就可以重点进行阅读和作文教学。有人认为低年级识字多,会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不能把识字和发展语言对立起来,必须明白识字和发展语言的关系。识字的目的就是为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做准备。(1)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看词汇量是否增多;词汇量增多,标志着知识的扩展。识字多,必然识词也多。认识一个字,一般来说,

7、就是掌握了一个词,获得了一个新概念,概念增多,就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和语言的发展。学生掌握词汇量越多,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越强。(2)识字多,会为发展儿童语言创造更多的语言动机。识字多,构词能力强的字可以多组词,有的一字可组七八个词,这样,儿童说话、造句的机会就多。有的一节识字课,能教认读十七八个字,组词七十余个,造句练习十五六人次。这样的识字课能说和发展语言没有关系吗?(3)识字多,才能通过阅读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才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人担心儿童识字占时间多,是否会影响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明白识字和发展思维的关系。(1)识字可以促进儿童内部言语的发展;内部言语的发展是以掌握书面

8、语言为条件的。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需要事先加以思考,如读书要通过反复思考,才能理解阅读内容;作文更需要思考周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法,要展开系统的、连贯的思维活动,才能有条理地表达思想感情。只有识了字,才能为读和写创造条件。学生读得多了,写得多了,必然会促进思维的发展。(2)识字本身会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发展思维的过程。集中归类识字,需要对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以及进行类比等思维活动,因此,随着识字儿童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也随之发展起来。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以集中识字为基础,并不等于孤立地识字,必须把

9、识字和识词、造句结合起来,识字和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以识字带动听说读写训练。实验班学生低年级正由于识字多,为三年级以后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基础,五年共读488篇文章,共38万多字。还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因为读的书多,掌握词汇量大,知识面广,所以语言发展比较快,思维比较活跃。二以语感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正确处理语感与语言规律的关系所谓语感,就是通过听人讲话和阅读直接感知语言。语言规律,也可称为语言法则,或称语言组织规律,也就是组织语言的规律和法则。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语言感受,不大注意运用语言规律。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成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等,都是传统的学习语

10、文的经验谈。幼儿学习语言,掌握语法结构就是从语言实践中学到的。如鲁迅先生所讲:“孩子们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说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遍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33页。这个不断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的过程,人人都经过的。鲁迅由讲学话转到学语文。他说:“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就是说:

11、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用多读,多写的方法,也可称为语感教学法。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但是这种方法费时间较多,能够学出来的人不多。少数人之所以学出来,一是靠读得多,感知得多,二是要经过自己不断地分析、比较。而是在“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并且要经过“年深月久之后”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11页。,才能摸索出点方法来;用已掌握的方法,再去读写。从这个学习过程分析,是经过了感知语言、掌握语言规律,记忆与运用语言及其规律的过程。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学出来,恐怕是只靠语感,死记语言,而没有能够从中经过自己的分析、比较而悟出一定的道理规律、方法。从正反两方面

12、总结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既要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有直接感知语言的实践,还要把前人摸索到的语言规律教给学生。也就是说一要多读,二要有指导地去读。所谓指导,主要是语言规律的指导。学生以掌握的语言规律为指导,比较自觉地去读、去写,这样,不仅会提高读、写效率,也会使语文教学走向科学化的途径。各年级究竟应该教给哪些语文规律知识和方法呢?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应该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在我们的实验班里,给了以下几方面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方法。所谓语文规律和方法,即分析理解文章的语言和结构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分析理解词句的方法,分析文章段落结构的方法,归纳、概括文章中心

13、思想的方法等。教读书方法,就是要给学生一定的读写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读、写规律:(1)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规律。除教学生解词、品词、用词方法之外,还要结合课文教给学生一定的词类知识,词组知识及词的构成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在说话、造句基础上,结合课文教给学生句子成分、句式、句层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句子的能力。(2)教给学生一定的文章结构规律,如文章的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和表达方法,文章开头、结尾方法,文章标题和审题方法,文章的详略写法,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方式,写景、状物、写人方法等等。(3)教给学生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方法,以及划重点,写标

14、题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的方法。过去的语文教学也曾教过语法知识,但多因脱离阅读、作文的语言实践,孤立地讲语法而告失败。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更不能抽象地脱离课文讲语法知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语感和语言规律的关系。根据我们近几年来的教学实验,认为必须以语感教学为基础,以语言规律为指导,使语感和语言规律结合起来。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过程,一般要体现学生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文,适时地教给学生规律知识,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当学生基本掌握了语言规律、方法之后,再去阅读、作文,这是从一般到个别。例如,一二年级的儿童还不能理解词和词的语法关系,到三年级以后,在积累了一定词汇的基础

15、上,学生可以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概念,这就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当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些概念之后,才能逐步掌握词所包含的物体、动作、形态或特征的实际意义以及词的语法范畴,这时儿童就会比较自觉地对词的语法范畴进行分析,如哪些词是名词、动词,哪些词是形容词,而且在自己的说话、造句、作文中,就会比较准确地用词。句子的理解和运用也是这样,先要通过感知积累大量的句子,再教给句子的基本成分、简单句式、句型知识以及理解句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自觉地分析句子,作文中就会写出比较完整、准确的句子,减少写病句。关于文章的段落及中心思想的训练,文章表达方式的训练等,都要经过由感性知识到掌握语言及文章表达规

16、律,再以规律性的知识指导运用语言的过程。当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经过在课文中的多次出现、印证、理解之后,学生就会逐步掌握规律和方法。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实验班正是采用了这样的训练过程和方法,才使增大阅读量有了可能。这个班从二年级就开始了语言规律指导下的语言训练,到四年级时有1/3的学生能够独立在阅读和作文中运用已掌握的语言规律知识,五年级时有50%以上的学生达到这个水平,读、写能力有显著提高。有的学生对一篇文章会从文题、内容、结构几方面理解,也可以对数篇文章用一种方法理解;有的数名学生对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也可以对数篇文章从一个角度去认识。总之,学生阅读、作文既有法遵循,又比较灵活。凡每学期教给学生的语文规律知识,到期末学生都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总结,整理成笔记。如“怎样给文章分段”“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记叙顺序”以及某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比较等。经过整理,学生将平时结合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