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212301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内容及相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及各部分的名称。2、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课件。播报:2019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示两面国旗:两面国旗都是长15cm,宽10cm。)2、提问: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

2、?(1)用比多比少的方法来表示:长比宽多5cm,宽比长少5cm。(2)用倍数关系来表示:长是宽的3/2,宽是长的2/3。3、导入新课:在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除了可以用“多多少、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来描述外,还可以用“比”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活动一】比的意义学习方式:独立自学、汇报交流学习任务1、同类量的比。(1)启发:除了用已经学过的这些方法来表示长和宽的关系外,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2)自学课本第48页的内容。(3)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10比15。(4)指出:不论是长和宽

3、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这样的两个比我们称为同类的比。2、不同类量的比。(1)出示数据,列式求飞船的速度:4225290。(2)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提问: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能不能用比来表示呢?应该怎样表示呢?(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3)提问:路程和时间是不是同类的量?(4)指出:两个同类量的比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如“路程比时间”又表示速度。3、概括比的意义:通过两数相除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比来表示,所以“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活动二】比的读写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习

4、方式:独立自学、汇报交流学习任务1、自学课本第49页,思考: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汇报交流:15 : 10 =1510 =3/2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3、比值。(1)什么是比值?怎么求比值?(2)比值可以怎样表示?(分数、小数、整数)(3)讨论:比值和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活动三】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习方式: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学习任务1、提问: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和分数中的什么?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2、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0没有意义。)三、达标测评1、完成课本第49页的“做一做”

5、,集体订正。2、完成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四、课堂小结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

6、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

7、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比,回顾一下你有什么收获。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