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210150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 花 源 记一、解释加点词语 1、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表示条件的连词。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及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现代汉语中,“子”是词尾,无义。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鲜艳关丽 今义:(味道)新鲜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 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三解释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子)2、属:

2、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名词、类)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3、寻: 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寻向所志(动词,寻找)4、志: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寻向所志(名词,标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5、向: 寻向所志(名词,先前)眈眈相向(动词,对着)、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当做)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三、解释重点词语解释1 、诣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具答之。 具:详尽 3、悉如外人。悉:全部、完全。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咸,都 5、黄发(老人)垂髫(小孩)。6 、并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 并:都。7 、渔人甚异之。捕鱼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异

3、:对感到诧异。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豁:开阔。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邑人:同乡人。1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13、缘溪行:缘:沿着。1皆叹惋:惋,惊讶惊奇15、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16、俨然:整齐的样子。17、(阡陌)交通:交错相通。18、不复出焉:复:再。 19、欣然规往:欣然:高兴的样子。20、无问津者:津:渡口。21欣然规往:规,计划2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23便扶向路:扶,沿,顺着24皆叹惋:惋,惊讶惊奇四填写文章重点语句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

4、景象)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6、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文中描

5、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1、“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14、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

6、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5、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16、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衣:悉如外人貌:黄发垂髻 行:往来种作 神:(见人)大惊 情:怡然自乐。五.课文内容探究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 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

7、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3 )、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3、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4、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5、 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廹,自由快乐。6、渔人

8、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7、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或:(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

9、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8、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这可见作者的剪裁功夫。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当答以“今是晋”;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作者不正面地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叙的

10、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里。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11、“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12、举例说明文章的前后呼应之处。“忘路之远近”跟下文的“处处志之”是相互照应的,说明渔人此前没有到过这个地方。从“问所从来”可以看出,通向桃源的路一向不为“外人”所知;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的确没有“外人”来过。渔人离开

11、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下文重寻桃源的行动埋下伏笔。“处处志之”是指做了记号,“寻向所志”,寻的正是这些标记。1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14、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答:(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3)待渔人如此热情。15、(1)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2)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答:(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

12、安定和平。 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2) 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定(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16、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答:桃花源山洞口位于武陵源桃花林小溪尽头。1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安定,快乐。18、第一段中“渔人甚异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作答:这桃花林以前从未见过;桃花林面积广(夹岸数百步);桃花林没有其他树种(中无杂树);景色奇美。六.开放性试题 1、说出文中的成语及其含义:(1)世外桃源:原指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也

13、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5)怡然自乐:形奈和悦而自得其乐。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言之成理即可。示例:(1)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2)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3)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

14、,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4)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与世隔绝时间长;听见渔人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渔人说的是桃花源人并不知道的世事变迁,即秦末以来汉、魏、晋的历史,以及世人在历史的改朝换代的战争中遭受的磨难。)4、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5、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答: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