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21006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路勘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道路勘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道路勘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道路勘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设计车速: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 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 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决定 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行驶速度: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根据道路沿途的地形条件、 道路条件、交通条件以及自身的驾驶技术实际采用的速度。道路通行能力:是指某一路段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量,也称道路容量,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辆/小时)。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某一路段 可以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可能通行能

2、力是由于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与理想条件有较大差 距,考虑了影响通行能力的诸多因素如车道宽、侧向净宽和大型车混入 后,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后的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V/C:每一级服务水平相应的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 其值小的时候最大服务交通量小, 车流运行条件好,相应地服务水平就 高;反之,其值大时,服务交通量大,车流运行条件差,服务水平也低。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其普遍计量单位是年 平均日交通量。规划交通量: 也称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

3、平均日交通量。不宜直接用于道路几何设计。设计小时交通量:小时交通量(辆/小时)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 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行车轨迹:行驶过程中车轮在路面所留下的痕迹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汽车行驶阻力包括: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横向超高:为了减小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把平曲线路面做成内侧高、外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横向超高。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上的横向力。横向附着系数:单位车重的横向附着力圆曲线设计半径R二,R (不设超高时)127 ( h ih)127(i1)2极限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在采用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

4、阻系数情况 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的超高和横向摩阻系数时,能保证汽车以设计速度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最小半径。 回头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回头曲线是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 辅曲线所夹的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最大半径: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缓和曲线的性质(三个假设)汽车是等速行驶驾驶员匀速转动方向盘汽车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空气阻力: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车后真空吸引力及空气质点 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总称为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滚动阻力

5、;坡度阻力滚动阻力:轮胎表面于路面之间的摩阻滑移,轮胎橡胶在接触表面 处的弯曲变形,车轮滚过路表面突出的石子或不平整的破碎路面,车辆从道路的低洼处爬出,推动车轮通过砂、雪或泥地,在轮、轴和组合器 轴承处以及变速齿轮中的内部摩阻等坡度阻力: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车辆受到其重量平行于坡面的分力的作用惯性阻力: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质量变速运动时产生的惯性 力和惯性力距汽车动力性能:表示汽车行驶所具有的爬坡力、行驶速度以及加减速性 能。动力因数调整系数:即考虑海拔及荷载影响系数汽车的动力因数:表示某型汽车在海平面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 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常见的几种车速:1最高车速:是

6、指在良好的路面上,稳定行驶的汽车能达到的最大车速;2最小稳定车速:即临界车速,是汽车行驶行的极限最小车速3最高车速:是指油门全开,汽车满载(不带挂车)在平整坚实的水平 路段上,以直接档稳定行驶的最大速度。合成坡度:由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 纵坡最小值。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合成纵坡: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3%行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部分统称为行车道路拱:路面从中间向两边倾斜的横向坡度公路路幅:指公

7、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公路分隔方式:一种是用等宽同咼的分隔带分隔,叫做整体式断面;一种是将上、下行车道放在不同的平面上分隔,称为分离式断面 整体式断面(不设分隔带)的路幅构成: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 等。分离式断面:少了中间带,多了土路肩 机动车道宽度:包括快车道和慢车道,宽度要根据车辆宽度、设计交通 量、交通组成和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 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在混合交通硬路肩:有铺装的路肩。它可以承受汽车荷载的作用力, 的公路上便于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在填方路段,为使路肩能汇

8、集路面 积水,在路肩边缘应设置缘石。土路肩:它起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加宽原因: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平曲线加宽标准: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 250m时,应在 平曲线内侧加宽。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 变段。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 之间的相对坡度。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 最大距离叫横净距。行车视距: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视距曲线:与行车轨迹相切的曲

9、线。爬坡车道是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避险车道:在长陡坡下坡路段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它是为保证车辆 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净高即净空高度,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 竖向高度。净宽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路基土石方调配目的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 挖方+借方二填方+弃方经济运距:纵向调运和借土的临界距离运行速度(行驶速度

10、):指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正常的交通环境下,一般驾驶员驾驶汽车沿某条道路行驶时实际采取的速度。临界标咼: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咼。展线方式: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方法: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3、 变左转为右转方向岛:又称导流岛,用以指引行车方向,约束车道,使车辆减速转弯,保证行车安全。分隔岛:用来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快速车和慢速车,以及对向行驶的车流,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长条形交通岛。交织角:指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标高计算线网主要采用圆心法和等分法。基本车道数:一条道路或某一区段内,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所 需

11、要的一定数量的车道数服务水平划分指标:1)高速、一级公路:车流密度2)二、三级公路: 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3)交叉口:车辆延误行驶中的汽车其重心轨迹在几何性质上的特征:1)重心轨迹是连续的而且是圆滑的。2)重心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何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3)重心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汽车行驶须具备何种条件,对路面有什么要求?驱动力大于或等于道路阻力,同时驱动力须小于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这就要求路面不仅有一定的坡度而且要有一定的粗糙度。平面设计中有哪几种控制半径,如何使用?1)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一般最小半径、最大 半径、

12、不设缓和曲线临界半径、回头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极限最小半径一般不采用,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一般最小半径 是一般情况下半径最小值;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区分是否设置超高的界 限;最大半径为ioooom回头曲线最小半径只在越岭线的三级和四级公 路才能采用,也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不和设缓和曲线临届半径为转向 相同的两个圆曲线间是否可以省略缓和曲线的判断条件之一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横坡度以及加宽逐渐变化, 行车更加稳定,满足汽车行车轨迹要 求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断链:如果不出现意外,一般情况下从起点到终点的里程是连续的, 但

13、在现实条件下道路里程传递可能出现不连续,称为断链。产生的原因有:1)工作断链:由于分段设计等工作需要而认为使里 程不连续。2)改线和移线断链:由于后期工作需要而改变、移动路线位置或采用比较方案而使里程不连续。3)工作误差或错误断链:由于工作 失误而使里程不连续。汽车行驶条件分析(如何提高汽车的效率)a. 提高汽车牵引力,可以采取增加发动机扭矩M加大传动比和提高发动机机械效率等b. 提高附着力,主要是从增加路面表面粗糙度,加强路面排水,使路面 具有较大的附着系及改进汽车轮胎和粗糙度等方面着手c. 减小行车阻力:主要是从提高路面质量,使路面平整,减小滚动阻力R,降低路线纵坡, 减坡度阻力,改进车型

14、,减小空气阻力等。汽车的制动性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1)制动效能包括汽车党的制动减速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如惹急衰退性能等;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甩 尾及丧失转向能力。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规定如下: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 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 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标高;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 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平总线型组合基本要求1.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

15、平曲线 应稍长于竖曲线; 竖曲线起终点落在平曲线的缓和曲线段;凸型竖曲线的顶部与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宜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2. 直线与纵断面组合:平面的直线与一个大半径的凸型竖曲线配合 较好,与一个凹形竖曲线配合次之;3. 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过小对排水不利,过大对行车不利,最 好小与8%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0.5%路肩作用:1)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2)供临时停车之用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 5)对 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加宽过渡段的长度:1)对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 的长度2 )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采 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3 )既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 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4)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LC B i , Lc最小超高缓和段长(m);P超高过渡方式1.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