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溶液的形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2100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溶液的形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合肥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溶液的形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合肥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溶液的形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合肥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溶液的形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合肥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溶液的形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溶液的形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溶液的形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中考化学备考之化学溶液的形成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有w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加入3w/20克的硝酸钾C蒸发掉w/2克溶剂D加入3w/14克的硝酸钾【答案】C【解析】【详解】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Wg-y)20%=Wg10%,y= 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B、设需要再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Wg+x)20%=Wg10%+x,x= 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C、由A选项的分析,应蒸发掉 (g)溶剂,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2、D、由B选项的分析,应加入(g)的硝酸钾,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故选:C。2如图是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 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Bt2 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 时,将40 g 的c加到100 g水中,制得的溶液不饱和D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cba,错误;B、t2 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t2 时,C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时40gC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3、,错误;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睛: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3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B. 食盐。A. 面粉, 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4下列对水的说法中明显错误的是A尚湖中清澈的湖水是溶液 B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C可用肥皂水检测沙家浜的水是否属于硬水 D过滤可以除去湖水中的可溶性

4、杂质【答案】D【解析】A、湖水中有可溶性的化合物,故是溶液,正确;B、净化水的步骤分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正确;C、通常用肥皂水检验软硬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正确;D、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错误。故选D。5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石蜡B面粉C蔗糖D植物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C。考点:溶液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5g饱和溶液C

5、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答案】D【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的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只能够溶解25g,得到溶液的质量为75g,正确;C、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降低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错误。故选D。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t

6、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Ct1时烧杯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若烧杯和烧杯的溶液都升温到t2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解析】A、烧杯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剩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错误;B、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的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所以烧杯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烧杯

7、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错误;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烧杯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烧杯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烧杯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烧杯物质的溶解度,烧杯中的物质在t1时完全溶解,所以在t2时,两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D。8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 A溶液总质量B消耗锌粉的质量C生成ZnCl2的质量D生成H2的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

8、】A、不是溶液总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总质量应一直增加,故A错误;B、消耗锌粉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消耗锌粉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消耗完,故B正确;C、生成ZnCl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ZnCl2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C正确;D、生成H2的质量,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加,直至达一定值,故D正确。故选A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和氯化钠 水B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C纯铝和硬铝 互相刻划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酚酞溶液【答案】D【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可以鉴别,正确;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能生成浮渣

9、,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C、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互相刻划,纯铝上会留有痕迹,可以鉴别,正确;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遇酚酞溶液都变红,无法鉴别,错误。故选D。点睛:在进行物质鉴别时,所选择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应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把欲鉴别的物质区分开来。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C甲属于易溶物质D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答案】C【解析】A、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错误

10、;B、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的水最多能溶解50g的甲,30g甲溶解于50g水中最多溶解25g 的甲,形成75g溶液,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甲的溶解度是10g,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10g,甲属于易溶物质,正确;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错误。故选C。1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析出晶体B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C溶液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必然一定增大D恒温蒸发少量溶剂一定能得到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只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11、升高的物质,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会析出晶体;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的物质,饱和溶液降温时不但不析出晶体,反而变得更不饱和,选项错误;B、如果是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升高的物质,不饱和溶液降温时不但变不成饱和溶液,反而变得更不饱和,选项正确;C、饱和溶液中加入作溶质的物质就不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化,选项错误;D、溶剂比饱和溶液的溶剂多很多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溶剂不会达到饱和,选项错误,故选B。12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

12、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

13、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13下列反应完毕后的混合物不是溶液的是( )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B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C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水中【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不能得到溶液;B、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易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C、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锌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

14、碳酸,碳酸溶于水,得到的是溶液。故选A。14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15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B牛奶C白酒D生理盐水【答案】B【解析】【详解】A、碘酒的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B、牛奶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C、白酒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属于溶液,故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