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208625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 东阳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 科学合理地制定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块状经济培育发展计划,是加快东阳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带动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市工业基础和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发展升级和六个块状经济培育发展三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六六”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 1、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创业创新促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崇尚实干

2、抓落实”的工作主题,深入实施“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战略定位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市“六六”计划的战略定位为:立足浙中城市群,充分利用东阳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紧密依托周边的市场及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规模和经济质量的双飞跃,打造浙中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和重要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和发展预期目标 1、基本原则 制定“六六”计划纲要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原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国家、省产业政策,制定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发展重点,从投资、税收

3、、人才等方面实施政策导向,引导和组织企业有序生产及技术开发。 ?市场配置原则。遵循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形成、发展、升级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关联企业联合、兼并和重组,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发展。 ?发挥优势原则。围绕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确定发展重点和方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主导产品、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集聚发展原则。加强布局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向经济开发区、横店电子产业园区和镇乡工业功能区集中,中小企业、家庭工业向农村创业基地集聚,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的集聚度。

4、?优化环境原则。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对主导产业与块状经济培育提升的规划、指导和支持,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品牌、技术、信息资源共享。 2、发展预期目标 ?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壮大。到2010年,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6%以上。其中,六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285亿元,年均增长19.0%以上,培育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3个,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六个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35亿元,年均增长20.0%以上,培育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块状经济2个。 ?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

5、优化。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建成若干个重要的特色制造中心和产业基地。经济开发区、镇乡工业功能区的发展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 ?产业升级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实施市级以上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年均 38个以上,工业性投资年均38亿元以上。建立较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重点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争取到2010年,新增一批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一批国家和省级品牌称号,一批国家和省级商标。 三、产业布局和发展架构 1、产业区域布局 结合各地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基础等条件,科学定位产业

6、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和区域产业同质化。 ?构建“三区”平台。中心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或以发展无污染、低能耗、精细化的都市型工业企业为主;开发区整体定位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集聚区、商贸新市的龙头区、城市建设的新城区,其中白云商贸园区重点发展商贸业,江北高新产业园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城北工业新区以工业为主;横店电子产业园区有序发展磁性电子、机械制造和医药化工业,确保工业与影视旅游业协调发展。 ?打造二大产业带。以中心镇为依托,加快发展镇域特色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一是以怀万线、37省道为纽带,以巍山、歌山为重点,整合城东、六石、虎鹿、佐村等区域打造北乡工业带;二

7、是以画南下线为纽带,以南马为重点,整合南市、画水、千祥、马宅等区域打造南乡工业带。 2、产业发展架构 坚持 “兴工强市”、“一主多元”战略,按照“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的思路,形成以工业为龙头,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六大主导产业和六个块状经济,重点发展磁性电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工艺美术、食品(火腿)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千祥、南市的皮具箱包,虎鹿、巍山的缝配,巍山的金银丝,画水、南市的塑料塑胶,南马、千祥的草(竹)席加工和画水的中国结等六个块状经济。 ?建筑建材业,充分发挥“建筑之乡”优势,扶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建筑建材等与建筑相关产业的发展。 ?商贸业

8、,大力推进“商贸新市”建设,做好世贸城培育期的稳定和提升工作,扎实推进白云商贸园区专业市场群建设,实现市场与产业共同发展。 ?影视文化业,充分发挥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独特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拉长影视产业链,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旅游业,以创建全省旅游经济强市为抓手,加快构筑“南中北联动、文化旅游融合、商贸旅游共同繁荣”的大旅游格局,形成旅游与产业互动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香榧、中药材、茶叶、席草、青枣、果蔬食品、两头乌等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工业发展空间。 四、工作重点 1、加强平台建设 深化和完善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开发区活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

9、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经济开发区产业支撑。进一步理顺中心镇工业功能区管理机制,盘活土地、资金等要素,着力抓好横店电子产业园区和军工小区、南马机械工业功能区、六怀工业功能区等工业功能区建设,完善园区的产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园区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适时扩大扩权强镇实施范围,增强镇乡发展经济主体意识。 2、强化项目支撑 按照“做大做强一批、引进快上一批、优化升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的思路,着力启动项目建设,加大有效工业性投入。从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中,每年优先筛选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扶持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

10、科技创新项目、重大科技项目、合力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以项目建设聚集、调动、盘活各种资源和要素。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引商,招商引资重点向六大主导产业和六个块状经济倾斜,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3、抓大扶中育小 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战略,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中重点选择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提高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的集中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延伸产品产业链,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主动参与大企业的配套产品生产,提高产业协作发展能力,带动配套产业和企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中小企业群体;同时,要激发群众创业热情,

11、推动开展全民创业,带动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产业链,培育壮大地方特色经济。 4、完善创新体系 制定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和措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层次的科技经费投入格局,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向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倾斜。加强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市科技创业中心和磁性材料区域创新平台,提高行业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项目合作,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从家族式管理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提高经营管理、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能力和水平,积极鼓励企业上市,扶持做大做强。 5、突出品

12、牌建设 加强品牌宣传,增强企业创牌意识,引导企业创建品牌、经营品牌、提升品牌、保护品牌,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生产的转变,走品牌发展之路。深入推进“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结合全市品牌建设计划,提出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品牌创建目标,分步落实品牌创建任务。全力打造特色区域品牌、行业品牌,实现行业统一品牌和区域品牌共享,提升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品牌竞争力。鼓励行业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制定技术标准,争创省级以上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免检产品,提升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 6、推动产业转型 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产品层次,实现从生产中间体产品为主逐步向终端产品转

13、变。注重引进带动型、辐射能力强的企业和产品,通过技术引进和嫁接改造,推动传统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的改造升级。推动磁性电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缝配等产业开发终端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纺织服装、金银丝、塑料塑胶、皮具箱包等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工艺美术、食品(火腿)加工、草(竹)席加工、中国结等实施产品创新,做大产业规模。 五、保障措施 实施“六六”计划是事关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支持和服务体系,形成全市合力扶持之势,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保障条件。 1、组织体系保障 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主导产业发展和块状经济培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协调解决培育发展中的重大问

14、题。把主导产业发展和块状经济培育列为考核内容之一,加大考核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人、目标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件件有实效。建立健全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加强考核,确保重点技改项目和新开工项目顺利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企业察实情、鼓士气,关心企业生产建设情况,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帮助调整发展理念和思路,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和水平。 2、政策激励保障 加强对上级政策和法规的分类研究,加强产业发展与上级政策的配套衔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效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出台新的“六六”计划培育政策和激励体系,突出公共技术平台、品牌、技术

15、创新等重点,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导向性和实效性。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简化审批程序,做到执行政策一视同仁,制定的政策及时兑现,奖励资金全过程公开,形成公开、公正、统一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对现有的经济政策及时进行梳理,逐步进行完善和提高,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要素支撑保障 土地、电力、金融等各种要素资源向重点产业和企业倾斜,重点保障六大主导产业和六个块状经济企业和项目的发展需要。大力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整顿、土地和宅基地整理,鼓励建设标准厂房,积极破解用地瓶颈。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社会诚信体系,改善政银、银企关系,为企业打造更强的融资平台,破解金融瓶颈。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强劳务对接服务,破解劳动力瓶颈。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关键技术,挖掘节能潜力。同时,吸引“东阳人”回乡创业,吸引外部要素流入,重点引进带动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带动本地经济和产业发展。 4、行业服务保障 建立和完善市委企业工委、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等组织架构体系,构建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工委牵头,镇乡街道和部门各司其职,企业家协会、各行业协会等全面参与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机制。建立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减少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