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阅读精练.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20615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天寺阅读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承天寺阅读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承天寺阅读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承天寺阅读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承天寺阅读精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承天寺阅读精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天寺阅读精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记承天寺夜游总复习(熊甫军)(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参考答案

2、:1念:考虑、想到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3、人耳。 1、选文的作者_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3、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步于中庭 步: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_ 6、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作者描绘的世界: 作者的心境: 参考答案:1、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4、交横。 6、盖竹柏影也 3、考虑,想到 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4、(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 5、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本文选自,作者是_,题目是 2解释加点的词语。 欣然起行 欣然: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3用现代汉语翻

5、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文: 4画线句子蕴涵着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答: 答案:1东坡志林,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欣然:高兴的样子相与:共同,一起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 蕴涵着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悠闲等微妙复杂的感情。(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1解释加点的词。念无与为乐者( ) 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怀民亦未寝 ( ) 水中藻荇交横 ( )2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相与步于中庭 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答案1考虑 只是 睡觉 交错纵横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 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3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 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

7、,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旷达情怀 (五) 无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农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加点的词。 念: 遂: 盖: 2此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 ; 第二层,写景,写 ;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3贯穿全文线索的是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答: 。 答案 1考虑,想到 于是,就 原来是 2赏月散步的时间

8、,原因 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3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相影也 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六)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东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 ,宋朝文学

9、家、书画家、被喻为 之一。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在文中的含义。(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念无与为乐者3、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并说说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5、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奇趣, 闲情。6、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7、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9、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