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12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20573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312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312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312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312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312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312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312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312植树节活动筹划方案范例 篇一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植树活动的广泛、持续开展,日前,区绿委办下发了XX市余杭区201x年义务植树活动总体方案,对我区201x年义务植树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201x年全区义务植树活动以植树赏绿、文明之行为主旨,大力弘扬植绿、爱绿、护绿新风气,通过政府主导、平台运作、形式多样,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区美丽洲义务植树效劳中心作为我区义务植树活动的效劳平台,将为广阔市民、企业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提供报名、咨询、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等一条龙的效劳。具体载体形式和有关活动安排如下: 1.以政府为主导,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干部带头履行植树义务

2、,引导社会参与。 迎春林(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活动时间在201x年3月,活动对象为区四套班子领导、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 共建林(共建森林余杭共享绿色家园)。活动时间在201x年3月,活动对象为镇街、区直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干部。 协作林(协作共建一片绿携手同享一片蓝)。活动时间在201x年3月,活动形式为根据关于营建义务植树协作林的实施意见(杭绿化委20238号)有关要求,与XX县区有关部门对接共同开展协作林义务植树活动。 劳模林(植树造林做模范绿色家园同得益)。活动时间在201x年3月17日(星期二),活动对象为区有关劳模代表、区抗癌协会局部成员。 2.以平台

3、运作为主导,通过义务植树效劳平台,组织市民、企业参加植树赏绿活动。 巾帼林(营造森林余杭守望绿色家园)。活动时间在201x年3月5日(星期四),活动对象为广阔妇女,活动地点在南山林场立佳公司前,报名限额300人。 市民林(森森不息,从林做起,从我做起)。活动时间在201x年3月14日(星期六),活动对象为广阔市民,活动地点在长乐林场缸梅林区坑水坞,报名限额300人。 兴业林(种下常青树乐享一生福)。活动时间在201x年3月28日(星期六),活动对象为广阔企业主、企业职工,活动地点在鸬鸟镇雅城村清水湾,报名限额200人。 亲子林(全家一起来植树万户千家护成林)。活动时间在2023年4月11日(星

4、期六),活动对象为三口之家,活动地点在长乐林场缸梅林区坑水坞,报名限额300人。 青年林(植下一片绿,让地球变得更年青)。活动时间在2023年4月25日(星期六),活动对象为全区各界青年和志愿者,活动地点在长乐林场缸梅林区坑水坞,报名限额300人。 3.形式多样,通过宣传、护绿等其他尽责形式,发动社会参与,履行植树义务。 组织珍贵树种进村入户活动。根据全省珍贵树种进万村行动任务和总体要求,以森林村庄、美丽乡村等创立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发动广阔农户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河边山边种上一颗迎春树。 开展义务植树宣传。充分利用建议书、报纸、海报、黑板报、短信及网络媒体等多种载体途径进行义务植树宣传。

5、结合农民素质教育,广泛宣传义务植树的法定性、公益性,组织村干部、企业主、企业职工、苗木种植大户等为主要对象的义务植树宣讲活动。 组织护绿行动。以义务植树基地、主干道路、河道、街头公园等地段绿化养护、清洁垃圾为活动内容的护绿行动。大力倡导见缝插绿、墙上挂绿、屋顶建绿、栽花种草等形式的绿色家庭活动;发动小区业主,组织开展小区绿化义务劳动。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为指针,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开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开展的决定和xx省关于加快林业开展决议及xx省义务植树条例,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绿化全社会关注人居环境

6、的良好气氛,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二、活动安排 按照xx省义务植树条例的规定,全县义务植树适龄公民14万人,方案完成义务植树42万株(尽责率95%以上),总体要求在201x年4月15日开工于4月底前完成。今年我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由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在义务植树期间要进行大型义务植树签名活动,实行参加义务植树与以资代劳相结合的义务植树新机制,丰富义务植树形式义务植树,把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1、县直及驻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由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结合xx县人民政府关于201x年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实施方案,义

7、务植树基地安排如下:、完善鸳鸯河300亩绿化景观工程,实施造林万株。xx森林公园景观绿化工程,占地2022亩造林万株。、滨xx路、平安大街、一中东南路、希望路、水厂东路、交警巷等,2023条主次干道绿化植树万株。、住宅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植树万株。通过义务植树活动XX县区新增绿地800亩。(各单位义务植树任务见附表) 2、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乡镇所属其他适龄公民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的可采取收缴绿化费的形式,以资代劳。收取的绿化费由县绿委办委派专业队负责施工造林。各乡镇义务植树活动由所在乡镇组织开展,乡镇义务植树要求以乡镇所在地和主村庄为主,同时要重点安排新民居绿化和校园绿

8、化。 三、组织管理 各乡镇义务造林根据县绿委办下达的任务自行组织,及早谋划、科学规划、按时开工、按时完成、保证质量。各乡镇要将义务植树规划于4月2023日前报林业局(包括基地的具体位置、设计数种及数量)。植树期间,县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将对各单位义务植树活动及尽责情况造林质量进行抽查,植树期间县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各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抗旱保障措施严格标准,突出美化效果,提高绿化成效。义务植树单位要包栽、包活、包管理,确保基地植树成活率在90%以上。县绿委办将组织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对各单位义务植树活动完成情况、栽植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通报情况。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建全组织。 县政府成

9、立xx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组,检查督导组。技术指导组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以及造林、规划、苗木调运、现场技术指导。检查督导组主要负责各单位义务植树尽责情况,各乡镇义务植树开展及完成情况。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行动缓慢的、应付差事的要及时批评催促纠正,对于工作敷衍应付差事的单位通报批评,确保年度造林绿化任务的全面完成。 2、加大宣传,营造气氛。 为做到义务植树活动深入人心,义务植树条例家喻户晓,县绿委办根据市绿委办的安排确定4月份为全县义务植树月,采取媒体报道、大型集会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宣传活动。4月8日召开全县义务植树发动大会,4月15日在迎宾大道

10、植树基地举行全县义务植树启动仪式,同时开展万人义务植树签名活动。在义务植树期间媒体将对义务植树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3、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今年的义务植树,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管。县绿委办按照xx省义务植树条例的有关规定下发xx县全民义务植树通知书,完善登记、检查、督导和考核四大制度体系,标准义务植树管理程序,理顺管理体制。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所分任务抓好组织实施,确实做到栽一棵活一棵。今年继续实施义务植树以资代劳新机制,对于有困难确实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出资,林业局牵头指定专业队施工管理。根据市绿委办意见,每株树出资30元。同时做

11、到科学栽植,坚持质量第一的原那么,严把苗木、整地、栽植、浇水、管护五大环节。技术人员实行包单位、落实责任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实行义务植树质量负责制。 落实专人看护,明确责任实行看护人包片、包段、包树木,看护效果与工资挂钩,严明奖罚。 篇三 一、活动背景。学校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学习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和形成价值观,塑造品德和养成行为的重要场所。创立绿色学校是学校参与全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开展行动的起点和标志,在可持续开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主题。创立绿色校园。 三、活动时间。201x年3月12日。 四、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环保行动使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品质得以提高,通过校园带动社会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五、活动地点。绥阳城郊。 六、活动参与人员。绥阳中学局部青年志愿者。 七、活动内容。义务植树。 八、活动流程: 1.早上9。00准时在办公楼前集合,配发袖标。 2.分配好活动任务,由各组组长带着成员到指定位置。 3.活动结束,组织志愿者返回学校。 九、活动中注意的事项: 1、同学在来往途中注意自身平安,及遵守交通法规。 2、请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社员,遵守本次活动的时间约定,准时到达集合地点,切勿迟到。 3、请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社员,遵守现场负责人的活动安排和调整,以保证活动能够正常举行。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