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项目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方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204830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场项目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场项目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场项目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场项目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场项目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场项目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场项目建筑智能化建筑管理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节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它具有十分鲜明的信息社会的时代特征。它已初步形成人们选择工作环境和购房置业的新时尚、新热点,也将成为21世纪房地产商投资开发的主导方向之一。1. 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智能建筑在我国兴起与发展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1997年建设部颁布(97)290号文件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建设部颁布(194)号文件“关于建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化专项资质及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它包括两个附件:建筑智能化系

2、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资质标准(试行),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2000年建设部颁布了GB/t50341-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信息产业部颁布了GB/t50311-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及验收规范,这些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与颁布,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了政策与法规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发展和普及应用,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2. 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智能建筑是一个飞速发展中的事物,在设计、施工、管理等

3、方面还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下面仅从房地产开发商在智能化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以探讨。2.1 有些开发商对智能建筑的内涵和复杂程度了解不深,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状况知之甚少,专业技术人才配备不够。2.2 专业技术人员对规范和标准的学习和掌握不及时、不全面,更谈不上深刻理解和有效实施。2.3 开发商对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多,对自己开发的项目定位不准。2.4 不能对智能化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要求,对图纸的设计标准、设计质量判断不准。2.5 没有形成对智能化技术在质量方面把握和控制的方法与程序,尤其对设备和产品的质量、性能与真伪缺乏辨别能力和检验手段。2.6 贪新求全,片面听信某些供应商的虚假广告宣传,

4、不能真正能做到综合考虑、优化设计,既能满足各子系统的功能,又能实现系统集成。2.7 有些开发商尽量压低投资,造成建筑物功能、档次下降,智能化系统肢离破碎,智能建筑虚有其名。3. 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和方法3.1 要培养或引进所需的专业人才,不但要了解智能建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还应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本企业的发展规划。3.2 不宜盲目跟风,要根据本公司开发项目的类型做好功能分析,确定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标准和要求。3.3 有了准确的功能和需求定位后,就应提出详细的设计原则和要求,设计原则一定要先进、专业、经济、合理、适用。3.4 应坚持设计公司设计的主导地位,智能建筑的设计不但需要选择有资质的设

5、计公司进行设计,而且应由该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工程设计单位总体负责,避免集成商大包大揽的现象。3.5 工程招标阶段主要要编制好招标文件,做好投标单位(系统集成商)的资质预审工作。3.6 对中标单位的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应进行审核、确认。3.7 应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及施工组织设计审核等前期技术管理工作和工序之间的检查验收等质量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设备、材料的进场检验和见证送检(验)工作。4. 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4.1 市场定位。智能化技术是向建筑市场对各类建筑产品提供具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延伸性功能,是建筑市场化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市场特征,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建筑,能大大增加其卖点。4.2 功能限

6、额。智能化绝是以满足功能和经济性的需求来设定的,更重要的是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要防止质量和功能的过剩。4.3 防止技术陷阱。实现智能化功能主要是靠大量的应用技术集成,决不是某些集成商标榜的那样,技术如何的高尖端,对系统而言,可靠性是第一位的。4.4 开放性原则。设计的现场总线结构宜是开放性系统,系统集成的主要内容是解决不同系统产品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使它们之间达到“互操作性”。4.5 先进性。智能化系统宜尽量采用市场上的先进技术产品、设备,保证系统与后继先进技术产品衔接,保证系统功能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4.6 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在方案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

7、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涉及家庭的安防产品。4.7 经济性。在功能与经济发生矛盾时,可以采用“技术降效”的办法来解决,系统集成商应尽力使自己的产品具有好的性能比指标。5.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专业配合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强电)、暖通等各专业的配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即在建设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均有专业配合的问题。5.1 与建筑专业的配合5.1.1 向建筑专业提供各智能化子系统弱电机房的配置要求。5.1.2 向建筑专业提供弱电竖井的设置要求,一般工程中,弱电竖井与强电竖井分开设置,弱电竖井门向外开启,并朝向公共通道,采用防火门。5.1.3 了解

8、电梯、自动扶梯等设备的配置情况,要求电梯厂家配套提供远程实时监控装置。5.1.4 了解层高、吊顶情况,特别是通道吊顶高度。提供弱电桥架安装位置及标高。5.2 与结构专业的配合5.2.1 向结构专业提供各弱电机房的荷载情况。5.2.2 楼板、剪力墙留孔留洞要求。桥架进出竖井留洞必须提供。5.2.3 如果管子要穿梁必须向结构专业提出,一般不允许穿梁。5.2.4 管子沿墙暗敷时,如果有管子密集的地方要经结构专业同意。5.2.5 嵌墙安装的设备箱位置要向结构专业提供墙体留洞尺寸及标高。5.2.6 向结构专业提供进出建筑物管线穿越地下层剪力墙孔洞大小、数量及位置。5.3 与电气(强电)专业的配合5.3.

9、1 向电气专业提供各弱电机房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相应配置的UPS容量,三相或单相,要求电气专业提供供电电源,重要机房要求双回路供电。5.3.2 向电气专业提供用电设备,如计算机信息点、电视终端、电视前端放大器、分配器箱平面布置位置,要求电气专业设置相应的单相电源插座。5.3.3 楼层弱电竖井(楼层设备间)设置小配电箱、插座箱或插座等由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确定。5.3.4 要求电气专业对智能化系统供电电源作防雷设计,UPS后配电系统防雷设计及智能化子系统进出管线防雷由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设计,光纤不必防雷。5.3.5 智能化系统机房接地系统,弱电竖井接地干线等由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设计,由电气专业配合

10、。5.3.6 要求电气专业提供变电所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配置情况,要求中置式高压开关柜真空断路器、低压开关柜变压器进线柜主开关及联络开关提供与BA系统联网的通信接口。5.3.7 要求电气专业提供要求BA系统控制的通道、大厅、公共照明、室外泛光照明、道路照明、屋面照明、航空障碍灯的配电箱情况。5.3.8 要求电气专业提供要求BA系统控制的机电设备电控箱的情况,如各种泵、风机(不包括消防设备)的电控箱。5.3.9 电气专业设计各种泵、风机控制原理图时要配合提供BA接口。5.3.10 要求电气专业提供消防紧急广播配置及消防模块切换情况,要求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装置提供与BAS联网的通信接口。5.4 与

11、暖通专业的配合5.4.1 要求暖通专业提供冷源设备、热源设备、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等的配置情况。5.4.2 要求暖通专业提供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的控制要求,消防风机的控制不予考虑。5.5 与给排水专业的配合要求给排水专业提供生活给水设备、空调冷却水系统设备、排水设备、热水系统设备等的配置情况,如生活水泵(是否变频泵)、冷却循环水泵、冷却塔风机、潜水排污泵、热水泵等(不包括消防水泵)。6. 总结总之,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成系统工程,应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用户需求,认真研究分析以达到功能实现的目标,提高系统集成的水平和可靠度,降低智能化建设的成本,合理选择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