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课程高考命题要求谈高三备考.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203708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新课程高考命题要求谈高三备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由新课程高考命题要求谈高三备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由新课程高考命题要求谈高三备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新课程高考命题要求谈高三备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新课程高考命题要求谈高三备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新课程高考命题测量要求谈高三备考如何提高高三历史的复习效率,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命题要求来指导自己的复习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分别谈一下新课程高考的命题要求和备考启示。一、命题测量要求和依据1.史学观念的更新新课程改革主要是理念上的更新,体现在命题思路上就是新课程史观的考察,在这个基础上,用文明观、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目标史观等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考试测量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的提升。2.命题的目标立意考试测量的试题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的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一个是能

2、力考察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3. 考试大纲的四大测量目标 与以往考试要求相比考试大纲做了较大调整,提出了四个目标,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个目标是文科三科共同的,是按照考试思维过程编排的。作为历史学科,四大目标在考试测量中体现得尤为明确。 4. 基本知识点是考试测量的基础考试测量固然是以能力为主,但是能力的考察也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同时知识本身也仍然是考试测量的一部分内容。学科知识是考试测量的最重要内容,它既是考试测量的对象,也是考试测量的基础。基本知识点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基本史

3、实、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基本概念等内容。在考试测量中,基本知识点起到两重作用。由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考试测量的内容之一,知识点本身就是考查的对象,必要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测量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5.立足于学科知识体系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体系,历史学科的学科知识包括学科体系和基本知识点等。学科知识体系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反映了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体现和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在考试测量中十分重要。只有把握住了学科知识体系,才能保证考试测量在历史观念方面的价值取向,保证考查的是主干知识。6.考试测量中依据课标的原则考试测量中基本知识点的确定遵循新课标,而不是具体教材。但是新课

4、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例如,在命题时,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或者打破材料题的界限,选择题和论述题也提供材料,更多地设计新的情景,让考生运用平时学习培养出来的能力去分析解答试题。 7.测量目标与课程目标的结合 在现行考试制度下,考试测量目标以往是、今后也应该是教学目标和高考考试测量目标二者的结合,因此,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也是今后考试测量的重要目标。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中,增加了

5、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并把它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列。可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去,使考试测量成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也可以改变以往从知识和能力来制定评分标准的方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评分标准之一。二、 今后教与学的启示和建议1.充分利用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以考定教,以考导学,提高复习指导的针对性。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各省市新课程高考试题,细致总结其考查内容范围、设问角度、答案设计、选材利用等方面的特点,准确把握新课程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结合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

6、,突出地方特色,因势利导,提高高三备考复习中教与学的实效性。2.加强基础、主干知识的教学。要注意整合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相关内容,依靠“求同去异”减少复习内容要点,从而提高掌握基础知识的质量;同时要注意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适当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3. 变教材观为课程观,依托教材但不盲从教材。今年各省新课程试卷大量的新材料投入考试,它们本身就是课程资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之一。在“一标多本”的课程体系下,我们更应多方涉猎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指导教学,而不应斤斤计较于哪个知识点是否超纲,因为课程标准强调根据新情景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4. 处理

7、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试卷信息量显著增加,所考内容纵横古今中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板块,对考生转换知识结构、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注重“双基”传统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迁移运用知识以及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应强化专题教学过渡到编年教学的有效性,改变“以背应考,以考促背”的复习方法。5. 注意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的矛盾,协调指导与主导的关系,反对教学上的包办代替的做法,反对大包大揽的教师一言堂,家长式的教学方法,主张给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与时

8、间,让学生有主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要敢于放手,也要舍得放手。6.平时教学中就应当锻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多设置一些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如提供材料,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方法,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为鼓励学生提出言之有据的问题,可以在评分说明中规定,如只提出问题或言之无理,不给分提出三个或三个以上问题并言之有理,可在该小题总分的基础上加1分等等。7.切实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1)要注重问题意识教学,命题考试是问题性的思维程序,需要考生以某一问题为中心,组织所学史实形成答案。这就需要教学中能够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

9、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重视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标准及方法;(3)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活动中,切实提高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8. 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适当与其它学科渗透。 当今高考,文综题的实践性、灵活性强,往往是通过热点问题进行命题,具有强烈现实意义与时代特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时代命运,运用知识解决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强调以史鉴今,服务于现实。高考的这一新变化,促使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关注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科技、环保等问题,并就这些热点问题积极与文综其它教师配合,寻找三科交叉点,共用一个背景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问题,多方考察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高考中面对热点不再无从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