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钓鱼的启示.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19943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钓鱼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3、钓鱼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3、钓鱼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3、钓鱼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3、钓鱼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钓鱼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钓鱼的启示.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理解“启示、小心翼翼、争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能说出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我当时所做的艰难的道德抉择的心情。 4、初步感受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教学重点 :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 :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美国有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

2、地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二、初步了解课文 1、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而且有的很难读。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捕捞 鱼饵 溅起 鱼钩 操纵 翕动 鱼鳃 沮丧 诱惑 告诫 实践 抉择 小心翼翼 月光皎洁 月光如水 银光闪闪 放好鱼饵 小心翼翼 一收一放 不容争辩 2、重点记忆生字:唇:

3、上边是“辰”,第二笔要长,盖住下边的“口”诫:右边是“戒”,注意笔顺。翼:由两部分组成,要写紧凑。上边的“羽”没有钩。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4、学生质疑,教师帮助梳理。三、 抓“启示”的句子。1、通过钓鱼这件事,作者又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答案就在文中,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吧!画出有关语句.2、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与大家交流呢?a、课件出示: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b、你们都觉得这句话是钓鱼给作者带来的启示吗?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发现了吗?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板书:是 非你认为“是”是什么意思

4、?“非”是什么意思?师:那么在钓鱼这件事上,怎样做就是对的,怎样做就是错?板书:放 不放面对这样一条大鲈鱼,作者与父亲的意见一致吗?他们的意见是什么?板书:父亲 “我”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在距离开放捕捞鲈鱼还有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 直接导入、释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看看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有着怎样的影响。二、 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1、为什

5、么作者不愿意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呢?能找见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课件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阳光下轻轻翕动着。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能把作者这种得意的神情读出来吗?2、同学们,从哪些句子也能看出作者舍不得把鲈鱼放回湖里呢?3、交流,谈理由,并引导想象作者的心理活动,指导读。4、课件出示“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

6、地把它放回湖里。5、透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快速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板书:(得意)(急切)(伤心)(乞求)(依依不舍)6、作者的心情由捕到鲈鱼时的“得意”,到父亲要求放掉鲈鱼时的急切、伤心,以至到舍不得放掉鲈鱼时的乞求,依依不舍,心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7、我们看到作者对这条大鲈鱼实在是太喜爱了,但因为喜爱就能占为己有吗?为什么?(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来两个小时)8、师:这就是道德的抉择,面对这样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只是放与不放的问题,可作者做起来却很难,作者不想放,不愿意放,而父亲却(坚持要“我”放)

7、,老师相信你们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了解。9、再次出示启示的句子齐读。10、从哪儿看出父亲坚持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呢?(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a、引导抓词体会“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体会到父亲的坚决。b、指导读好父亲的话c、那么,你们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舍不得放,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抉择),但父亲最终选择的还是“放”。(2)、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

8、余地的。引导理解:不容争辩看插图想象:父亲会“不容争辩”地会对作者说些什么?11、师:孩子们,此时老师心中有一个疑问,在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到处都静悄悄的,除了天知、地知、父亲知,“我”知外,根本再也没有人知道“我”没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可父亲却坚决让“我”放掉鲈鱼,这是不是不爱我呢?(生谈)12、师:这就是爱,他不是溺爱,而是一种严厉的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道德实践是没法妥协的,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在作者11岁的人生旅途中,父亲给他上了一堂道德课,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是在人生旅途中,作者却不止一次地

9、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面对这诱惑人的“鱼”,大家猜猜作者会怎样做呢?课件出示:但是,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大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加引号的“鱼”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儿有两种答案供同学们选择:(1)、捕捞指作者到诱人的大鲈鱼。( )(2)、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师:作者之所以在面临道德抉择时是非分明,一切都因为出示父亲的话(生读):作者也深深明白:是父亲让作者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作者后来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重要原因。课件出示(生读):一个人要是从小力量。四、德育渗透

10、1、师: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你会怎样做?、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怎样做?、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你或怎样做?2、师:听着你们的回答,老师看到了你们在道德面前,是非分明的表现,这就是钓鱼的启示一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澎湃着千言万语,那你就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3、交流师:同学们,让我们记住法国著名数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这句话吧!出示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得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也让我们记住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这句话吧!出示: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在生活中怎样对待形形色色的诱惑,道德的遵守主要依靠自觉。五、 作业设计: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来之不易 放回水中 做诚实守信的人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