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实效 铸品牌威信县理论武装活力迸发.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19846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重实效 铸品牌威信县理论武装活力迸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重实效 铸品牌威信县理论武装活力迸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重实效 铸品牌威信县理论武装活力迸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重实效 铸品牌威信县理论武装活力迸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重实效 铸品牌威信县理论武装活力迸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重实效 铸品牌威信县理论武装活力迸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实效铸品牌威信县理论武装活力迸发近年来,威信县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省、市理论武装工作相关精神和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的要求,在注重学习实效的前提下,开展理论学习,注重学习品牌打造,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和创新,理论武装呈现出向活力迸发的良好趋势。一、“三请三走”相结合,理论学习重实效。结合威信县实际,我县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出发点,以推动威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落脚点,积极探索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新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请三走”的学习方式。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就是请专家进来授课,让全县的干部都能吸收新思想、新观念,在新旧思

2、想的交流碰撞中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2013年,我县邀请省统计局办公室主任李赪就县域经济发展作了专题辅导,邀请国资委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延宁女士作专题讲座。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部分县直单位干部职工1200人次先后聆听了讲座。走出去,组织部分科局级干部到国内、省内参观学习,看外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找准自身发展的短板,同时借鉴他人的发展思路,认真思考、周密制定县乡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坚持走出去,把现场作为生动的教学课堂。在今年开展的县城管理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我县派出党政代表团赴四川省珙县学习当地城市经验管理的先进经验。请上来和走下去相结合。威信县改变过去领导讲学、闭门坐学、集体听学的传

3、统学习模式,请上来听取呼声意见,走下去让中心组学习“接地气”。理论中心组成员组成11个调研小组,分别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威信县文化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等一批调研成果,进一步为威信经济社会发展理清了思路。 请过来和走过去相结合。建立中心组联组学习制度,增进中心组之间、中心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大家围绕中心议题集体学习、共同提高。全县各县直单位党组织中心组、各乡镇党委中心组通过联组学习的形式,解决了过去由于沟通交流不到位、职能交叉等因素导致的推诿扯皮等问题,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工作局面。二、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学习精品。威信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

4、资源潜在力,培育以影视作品红哥哥MV、电影扎西1935和党性教育基地扎西烈士陵园、纪念馆、扎西会议旧址等红色文化学习载体,精心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五红”学习品牌(“五红”学习品牌,即开辟“红色教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实践活动、读红色经典、开展系列“红色主题”活动、观红色影剧),通过红色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忆苦思甜、牢记信仰,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2013年,红色教育课堂共举办8期,培训党员干部1000余人;共组织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长征路等红色体验活动10余次共计3000余名干部群众参与;以体育馆电子大屏和“千场电影进千村”为载体,放映红色电影500余场次,观看群众达3万余人次。在上级各

5、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今年,我县扎西会议纪念馆被命名为全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该馆的教育教学功能作用得到进一步拓展。三、规范学建标准,打造“学建”品牌。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为载体,深化学习领域,突出学习特色,健全学习制度,制定学习具体考评办法,广泛开展知识讲座、“好书大家读”、征文比赛等活动,为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提升了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创建上,坚持以“十有四上墙”为创建指标,“十有”即:有架子、有屋子、有牌子、有图书、有本子、有制度、有计划、有载体、有痕迹、有氛围;“四上墙”即:牌子上墙、领导机构上墙、制度上墙、学习进度上墙,一抓到底,从县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到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一套量化指标,确保工作按进度有序推进。去年,我县水田镇党委被云南省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评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