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19680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SI光电池的照度计设计与调试一、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光电池的性能、参数及设计应用。2、 综合运用光电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控制器知识,用光电池设计一个照度计。3、 熟练掌握光电信号处理系统的调试技术。二、实验仪器面包板两块;硅光电池1个;ADC0809一块;1602液晶一块;51单片机一块;三极管一个;晶振一个;滑动变阻器、电阻、电容若干;导线若干;三、 实验原理A/D转换LCD显示光电转换前置放大89S51单片机系统照度计系统框图1.硅光电池硅光电池是一种直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它的结构很简单,核心部分是一个大面积的PN结,硅光电池的PN结面积比二极管的PN结大得多,所

2、以受到的光照时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也大得多。典型的硅光电池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光谱响应特性,其光谱响应波长一般为0.4-1.1um,峰值响应波长为0.9um,适合作为一般情况(通常硅光电池的使用温度应该限制在125以内)光照度检测的探测器使用。在不同光照度下,硅光电池有不同的电信号输出值,且二者之间具有单值对应关系,据此,我们通过检测其电信号输出值并根据其输出特性关系,便可以得到对应的光照度信息,已达到光照度检测的目的。2ADC0809芯片ADC0809是M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

3、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8位通用A/D芯片(1)主要特性1)8路输入通道,8位AD转换器,即分辨率为8位。 2)具有转换起停控制端。 3)转换时间为100s(时钟为640kHz时),130s(时钟为500kHz时) 4)单个5V电源供电 5)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5V,不需零点和满刻度校准。 6)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摄氏度 7)低功耗,约15mW。(2)内部结构ADC0809是CMOS单片型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内部结构如图1322所示,它由8路模拟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比较器、8位开关树型A/D转换器、逐次逼近(3)外部特性(引脚功能)IN0IN7

4、:8路模拟量输入端。 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 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 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START: 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100ns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 EOC: 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 不高于640KHZ。 REF(+)、R

5、EF(-):基准电压。 Vcc:电源,单一5V。 GND:地。(4)ADC0809的工作过程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 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 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转换数据的传送 A/D转换后得到的数据应及时传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数据传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认A/D转换的完成,因为只有确认完成后,

6、才能进行传送。389S51引脚排列及功能-P0口8位、开漏极、双向I/O口。 P0口可作为通用I/O口,但必须外接上拉电阻;作为输出口,每个引脚课吸收8个TTL的灌电流。作为输入时,首先应将引脚置1。 在Flash编程时,Po口接受代码数据;在编程校验时,P0口输出代码字节数据(需要外接上拉电阻)。-P1口8位、双向I/O口、内部含有行拉电阻。 编程和校验时,P1口可输入低字节地址。在串行编程和校验时,P1.0/MOSI,P1.6/OSI和P1.7/SCK分别是串行数据输入、输出和移位脉冲引脚。- P2口用作输出口时,可驱动四个TTL负载;用作输入口时,先将引脚置1,由内部上拉电阻将其提高到高

7、电平。若负载为低电平,则通过内部上拉电阻向外输出电流。 CPU访问外部16位地址的存储器时,P2口提供高8位的地址。当CPU用8位地址寻址外部存储器时,P2口为P2特殊功能寄存器内容。 在FLASH并行编程和校检时,P2口可输入高字节地址和某些控制信号。-P3口局有内部上拉电阻8位双向口。P3.0 RXD 串行口输入P3.1 TXD 串行口输出P3.2 INT0 外部中断0P3.3 INT1 外部中断0 P3.4 T0 T0定时器的外部计数输入 P3.5 T1 T1定时器的外部计数输入P3.6 WR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写选通P3.7 RD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选通-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编

8、程脉冲信号端。-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EA/Vpp外部程序存储器允许。-XTAL1和XTAL2XTAL1是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是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RST复位输入段,高电平有效。-Vcc电源电压输入端。-GND电源地。 4.1602(1)Vss 电源地(GND)(2)Vdd 电源电压(+5V)(3)V0 LCD 驱动电压(可调)(4)RS 寄存器选择输入端,输入MPU 选择模块内部寄存器类型信号:RS=0,当MPU 进行写模块操作,指向指令寄存器;当 MPU 进行读模块操作,指向地址计数器;RS=1,无论MPU 读操作还是

9、写操作,均指向数据寄存器(5)R/W 读写控制输入端,输入MPU 选择读/写模块操作信号:R/W=0 读操作;R/W=1 写操作(6)E 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MPU 读/写模块操作使能信号:读操作时,高电平有效;写操作时,下降沿有效(7)DB0DB7 数据输入/输出口,MPU 与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送通道(8)A 背光的正端+5V(9)K 背光的负端0V四、实验内容1. 利用硅光电池设计光电转换与信号处理电路。工作原理:光电池接收光照后产生电流,经三极管放大,随着光照的变化,电流线性变化,进而电压也线性变化,从而被放大电压也可以线性变化,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实现0-5V的电压输出变化。2.

10、 以51单片机为核心对输出电流信号进行A/D转换,在单片机控制程序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本电路由ADC0809与AT80S51构成,模数转换电路的IN0口作为放大信号输入端,D0-D7为8个数字信号输出端,送与单片机进行处理。3. 参照图进行电路连接。(尽量避免飞线、交叉线等)。4. 编写驱动程序,并进行仿真运行。5. 将程序烧进单片机,对电路进行调试。主要调试任务:单片机系统的运行调试;数模转换模块的调试;LCD显示调试。五、实验过程(一)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电路连接图参考程序:#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11、uint unsigned int sbit RS=P36; sbit RW=P37; sbit E=P30; sbit ST=P17; /定义START引脚 sbit EOC=P16; /定义EOC引脚void init(void);/初始化函数void write_com(char command);/写指令函数void write_data(char dat);/写数据函数uchar table18=zhaoduji;void delay(uchar n) int i,j; for (i=0; in; i+) for (j=0; j100; j+) ; void main(void)in

12、it(); delay(1); while(1) ST=0; ST=1; ST=0; /启动AD转换开始 while(EOC=0) int i,j,k,s; s=P0*2;i=s/100;j=(s%100)/10;k=s%10; write_com(0xC0) ; write_data(i+0x30); write_data(0x2e); write_data(j+0x30);write_data(k+0x30); /*初始化函数* void init(void) uint i; E=0;write_com(0x38);/设置8位格式,2行,5x7write_com(0x0c);/整体显示,关

13、光标,不闪烁write_com(0x06);/设定输入方式,增量不移位write_com(0x01);/清除屏幕显示write_com(0x80); for(i=0;i8;i+) write_data(table1i); /*写指令函数*void write_com(uchar command)RS=0;/指令RW=0;/写入P2=command;delay(5);E=1;/允许delay(10);E=0;/*写数据函数*void write_data(uchar dat)RS=1;/数据/RW=0;/写入P2=dat;delay(5);E=1;/允许delay(10);E=0;时间分配记录:查找资料:5个小时;连接电路;8个小时;编写程序:5个小时;调试电路:5个小时;写报告:4个小时;(二)实验现象记录LCD工作,显示为:ZHAODUJ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