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21).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195190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 (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 (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 (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 (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 (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 (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 (2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购物小票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材分析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一是核对“购物小票”,安排这一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问题,所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是很有必要的。二是通过涂一涂的过程,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时,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即小数点对齐)。三是直接用竖式计算,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小数计算的必要性。教师可以采用教材中“购物小票”的情境,也可以采用当地学生熟悉的题材。其次是利用直观手段(

2、如涂一涂,算一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应重点指导学生讨论小数加减法中,“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班学生通过近四年的课改教材的学习,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与人合作,探究与交流,并能进行大胆的质疑,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四、课堂实录(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去过超市购物吗?生:去过。师: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机处付款后,收款员阿姨会给你什么?生:一张小票。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购物小票上的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索。1核对购物小票。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张小票(实

3、物展示),(用书上的购物小票)你从上面可以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从小票上知道了酸牛奶1.25元,饼干2.41元。生2:我还知道了应付金额是3.66元。生3:我知道了收款的时间和超市的电话号码。师:同学们对小票上的每一项内容都了解得非常清楚,那么我们怎么能知道购物小票上应收的钱数对不对呢?以小组为单位,核对一下购物小票上找回的钱数对不对,并能用适当的算式表示出来。全班反馈生1:我们用买酸牛奶和饼干的钱数加起来,看一看是不是应收的钱数。算式是:1.252.41生2:我们组把应收的钱数减去酸牛奶的钱数,看一看是不是饼干的钱数,算式是:3.661.25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这是两道小数加减法。怎

4、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5页“涂一涂”谁知道这两幅图什么意思吗?生:第一幅图表示1 .252.41?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第二幅图表示3 .661.25?让我们在横线下面方格图中涂一涂。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先涂一涂,再和同伴说一说什么意思。(全班交流)生1:第一幅图5个百分之一加1个百分之一是6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6个格;2个十分之一加4个十分之一是6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一的方格中涂6个格;123,在3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3.66。生2:第二幅图6个百分之一减去5个百分之一还剩1个百分之一,在表示百分之几的方格中涂1个格;6个十分之一减去2个十分之一还剩4

5、个十分之一,在表示十分之几的方格中涂4个格;312,在2个大方格中都要涂色,等于2.41。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对照方格图同学们能不能用竖式进行计算呢?试一试。(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全班反馈)生1: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各个相同数位都对齐了。生2:只要小数点对齐,其它就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一样了。生3:我们核对结果,购物小票上的应收3.66元对了。3、试一试。师:同学们来计算下面的两道题:7.91.715.212.5(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同学汇报,交流。生1:7.91.79.615.212.62.67.9 15.21.7 12.69.6 2.6 师:计算这两道题时还应注意什么? 生:计算小数加

6、减法除了要小数点对齐外,还要注意加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相减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再减。(三)实践与应用。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和交流,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实际应用。!摘帽子。老师身高1.64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41米高处的物体吗?生1:摸不到,因为教师的身高1.64米加凳子的高度0.64米,是2.28米,小于2.41米,所以老师摸不到。生2:1.64+0.64=2.28 2.41-2.28=0.13如果结果是0,老师就能摸到,但是结果是0.13,那老师就摸不到2.41米高处的物体了。生3:老师,我认

7、为摸得到。生4:摸不到。(学生分两派激烈的进行争论,多数同学认为摸不到,少数同学认为摸得到。)(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师:咱们听一听摸得到的同学的意见。生1:因为,老师的身高是1.64米,加上凳子的高度0.64米,是2.28米,如果去摸物体,是要伸手去摸得,再加上胳膊的长度,肯定大于0.12米,所以老师能摸到2.41米高处的物体。(学生哑然)师:同学们,我的身高正好是1.64米,能否摸到2.41米处的物体,我给你们实际演示一下。生2:老师,不行,你必须脱掉鞋子。(教师脱掉鞋子演示,用米尺进行现场测量。)生3:摸得到。师:同学们,你们表现太棒了,你们学会了小数的加减法,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8、题,真聪明!(伸出大拇指表扬),给自己一些掌声吧!(四)学习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生1:我学习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和整数加减计算一样,我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如刘青,刘青同学的发言很完整,我要向她学习。生2:我认识了购物小票,知道了购物小票上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后我会注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尝试着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在这节课中,我的发言不积极,害怕我的发言不正确。但是今后我会努力的。五、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知识模型的构建,而且体

9、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