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194874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合肥市侯店小学 骆之宏 上个学期初,我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杨韬。他是我多年前邻居张先生的小孩。杨韬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学生。记得他上学的第一天放学时,她母亲问:“今天老师教什么?”他想了半天说:“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一起回来的同班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 旁人听到后,都朝他大笑。在一年级放寒假时,他母亲看到其他同学个个喜洋洋的拿着奖状回家。便问杨韬:“你得奖状了吗?”他回答道:“老师说买的不多,不给我了。”从小学到五年级,老师都说其“不行”、拖班级后腿,甚至有的老师找杨先生发牢骚,说小孩“智力有问题”。再加上贪玩,杨韬的学习成绩总不

2、理想,每况愈下。教师的评语我在杨韬进班的第一次课外作业上打了批语,没想到短短的一句话,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将杨韬周记中一段话摘录如下:当我怀着对自己的一些肯定和对以前不务正业的否定的心情,第一次认认真真地做好的数学作业时,我就在等待着。我知道老师如果还有一丝心情想管我的话,就会对那前半本不著一字的风流好好批判一翻,而对我后面的努力,也会有一丝满意。期盼中的我翻开了练习册,在那个别人都打“优”的地方,老师给我写了个“好”字,还加了一句评语:“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好收获。”这是对我的肯定,这是我多年来首次得到的老师的肯定啊!那时的我几乎百感交集,我想起天真幼稚的过去,现在的感觉竟如此的相似。麻木了这

3、么久的灵魂终于有了一丝触动,如果当时旁边没有同学的话,我一定会哭的。虽然按时做作业对别人来说,是如此稀松平常,可是我,我很久没这么认真了,我真的很高兴。我知道我的感觉也许很幼稚可笑,可我终究要写出来,就为那心中好久不曾荡起的涟漪。多一点鼓励在新学校,没有人知道杨韬曾是“弱智生”,老师和同学们像对待普通学生那样对待他。杨韬的自信心恢复了,他刻苦努力,很快就赶上了大家。老师对他很满意。不仅如此,他还在同学中荣获了“聪明人”的雅号。事情是这样的。一天,语文老师利用最后的几分钟时间,给大家出了条谜语,活跃气氛。并且说,谁要是先猜对,那他就是今天班里最聪明的人。谜面是:楼下客满。打一成语。谁知,杨韬第一

4、个站起来答道:“后来居上!”老师满意地笑笑说:“对,杨韬是我们班今天最聪明的人。”我们班的老师耐心特别好,不仅不批评学生,相反,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老师就会给予适当的称赞表扬。在每一次考试之后,老师总要和每一位同学进行谈话,帮助他们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给予鼓励,促使上进。杨韬在这样的环境中进步特别快,不但成绩达到中等,而且在期末还破天荒捧回了一张“学习积极分子”奖状。张先生感慨地对我说:“看来不是孩子的智力有问题,而是老师的态度有问题啊!”探究原因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校表现却判若两人呢?从教育心理学看,杨韬的经历,体现了“心理惩罚”对青少年求学带来的“隐性障碍”。如今体罚已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但“心理惩罚”由于对学生的伤害不易被人察觉而长期被忽视。“心理惩罚”主要是指由于学校老师教育方法、管理方式、措施等不完善或失当,给学生精神上带来的伤害,最常见的是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据了解,这类事件在学校平时教学中并不少见。正是如此,虽然面临着考试、升学等压力,但学生在校最害怕的并不是考试,而是“被老师批评”、“被人瞧不起”,尤其是被老师瞧不起。因为老师的行为与态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导向性,被老师瞧不起,在同学中就会受到轻视或遭冷遇。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尊重学生,莫让心理惩罚给学生在求学道路上背上沉重的包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