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策略.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19277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策略.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之朗读训练策略【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项重要技能。“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因此,朗读教学也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关键词】朗读要求 朗读方式 朗读评价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勇于表现,情感单纯,如果用传统的说教来让学生理解课本中要传达的意思既扼杀的小学生的思维,又扼杀他们对情感表达方式的探索。虽然有些文本里

2、要表达的意思较深刻,但仍可以通过对课文朗读的指导来牵引学生对文本所表达的意义的体会,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良好的朗读习惯,从把握朗读的要求开始。1、对语音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到底怎样才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呢?笔者认为,“读正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应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能恰当的停顿。“读流利”的要求是:视具体情况停顿,断句;不用手指读;不重复读;不唱读(很多孩子一大声读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语速适中。2、对感官的要求。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3、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眼到”是指读书时眼睛要跟着课本,看清文本的内容,不跳字,不跳行。“口到”是指嘴巴能跟着眼睛所到到之处正确、流利地朗诵。“心到”是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指读书时注意力一定到集中,边读体会文本的意思,从而恰当地停顿,把握重音,恰当地抑扬语气。 如果“心到”做到了,前“两到”也会自然地做到。3、对仪态的要求。坐姿:要求朗读者身正,腰直,头放松,立书,书本稍微向外倾斜,保证最好的视线,站姿:站姿跟坐姿的要求差不多,只是要求朗读者自然站头,双手拿书,认真朗读。同时可以视文本的

4、要求适当的做一些表情、动作,但不可以太夸张或动作太多,毕竟不是表演。此外还要求朗读者做到声音宏亮,仪态自然,不紧张。二、创设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同的文本,可以有不同的朗读方式。或者在同一篇课文中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常见的朗读方式有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等。除了这些常见的方式,还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朗读。1、示范读。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朗读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的朗读习惯。教师只有在自己充分地理解文章,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感染学生,起到对学生的启发作用。通常情况下,在遇到生字较多,学生较难把握

5、文时,或者是古诗,古文这一类较难理解的文章时,可以给学生一个较好的模仿对象。2、分角色读。分角色朗读是调动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的一个较好的方法。让学生扮演文章里的人物,体会角色的心理和情感,加深了对角色的理解。一般适用于对话较多的文章。如:小学语文课本纸船和风筝、陶罐和铁罐等,还有现代诗也可以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如金子美铃的诗这条路,顾城的诗毛虫和蛾子等。3、想象读。 想象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借助于二次想象即“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使原始文本上升到创造性文本的过程。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记忆,甚至可以说一种背诵的好方法。如荷花一文

6、中,作者曾想象自己是池塘里的一枝荷花,在风中舞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枝荷花,在风中舞蹈,在阳光中站立,看到蜻蜓飞舞,感受鱼儿游过的可爱4、配乐读。 合适的文本配上恰当的乐曲来朗诵,就营造了一种情境,把朗诵者和听众尽快带入作品的所传达的意境中,学生在音乐中感悟,感动,引起心灵的碰撞,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情感就容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升华了对文章的情感理解。例如秋天的雨一文配上秋日私语这样的钢琴曲,让人们沉浸在天高云淡的秋景中。中华少年一文配上影视插曲,更能增添一抹豪情,一丝悲壮。但配乐一定要用在恰当的地方。三、朗读的评价。评价是对朗读者朗读技巧提升的一种好方式。一方面听的同学会认真听,并从别人的朗读中找出和自己理解不一样的地方;另一方面,给朗读的同学客观的评价也显示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过,在操作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如:先肯定优点,读得流利否?正确否?有感情吗?要是你读,你会怎么读?总之要在尊重学生和鼓励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切不可伤着学生的自尊心。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驾驭朗读技巧,让学生在每一堂课的朗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参考文献】引自电子文献【1】朗读技巧 王宇红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1.1引自电子文献【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