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19187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力学_习题集含答案解析结构力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结构力学(编号为06014)共有单选题,判断题,计算题1,计算题2,计算题3,计算题4,几何构造分析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计算题4等试题类型未进入。一、单选题1.弯矩图肯定发生突变的截面是()。A.有集中力作用的截面;B.剪力为零的截面;C.荷载为零的截面;D.有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2.图示梁中C截面的弯矩是()。4m2m4mA.12kN.m(下拉);B.3kN.m(上拉);C.8kN.m(下拉);D.11kN.m(下拉)。3.静定结构有变温时,()。A.无变形,无位移,无内力;B

2、.有变形,有位移,有内力;C.有变形,有位移,无内力;D.无变形,有位移,无内力。4.图示桁架a杆的内力是()。A.2P;B.2P;C.3P;D.3P。5.图示桁架,各杆EA为常数,除支座链杆外,零杆数为()。A.四根;B.二根;C.一根;D.零根。l = a 6 6. 图示梁A 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 )。A.)24/(3EI Pl ;B.)16/(3EI Pl ;C.)96/(53EI Pl ;D.)48/(53EI Pl 。 P 7.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 )。 A.EI 无关;B.EI 相对值有关;C.EI 绝对值有关;D.E无关,I 有关。8. 图示桁架,零杆的数目为:( )

3、。A.5; B.10;C.15;D.20。 9. 图示结构的零杆数目为( )。A.5; B.6; C.7; D.8。 10. 图示两结构及其受力状态,它们的内力符合( )。A.弯矩相同,剪力不同;B.弯矩相同,轴力不同;C.弯矩不同,剪力相同; D.弯矩不同,轴力不同。PPll 11. 刚结点在结构发生变形时的主要特征是( )。A.各杆可以绕结点结心自由转动;B.不变形;C.各杆之间的夹角可任意改变;D.各杆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12. 若荷载作用在静定多跨梁的基本部分上,附属部分上无荷载作用,则( )。A.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均有内力;B.基本部分有内力,附属部分没有内力;C.基本部分无内力,附

4、属部分有内力;D.不经过计算,无法判断。13. 图示桁架C 杆的内力是( )。A .P ; B.P /2;C.P /2;D.0。 14. 用单位荷载法求两截面的相对转角时,所设单位荷载应是( )。A.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集中荷载;B.集中荷载;C.弯矩;D.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偶。15. 用图乘法求位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单位荷载下的弯矩图为一直线;B.结构可分为等截面直杆段;C.所有杆件EI 为常数且相同;D.结构必须是静定的。16. 一般在绘制影响线时,所施加的荷载是一个( )。 A.集中力偶;B.指向不变的单位移动集中力;C.单位力偶;D.集中力。17.下图中各图乘结果正

5、确的是()。A. B. C. D.S=y0 S=1y1+2y2 S=y0 S=y018.图示伸臂梁,支座左侧截面B的剪力影响线正确的是()。A. B.C. D.19.利用机动法作静定梁影响线的原理是()。A.虚功原理;B.叠加原理;C.平衡条件;D.变形条件。20.图示伸臂梁的影响线为哪个量值的影响线()。A.F左; B.QA F; C. QA F右; D.RA F。QA21.图示结构,超静定次数为()。A.9;B.12;C.15;D.20。22.力法方程中的系数ki表示的是基本结构由()。A.X i产生的沿X k方向的位移;B.X i=1产生的沿X k方向的位移;C.X i=1产生的沿X i

6、方向的位移;D.X k=1产生的沿X i方向的位移。23.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其()。A.弯矩图和轴力图对称,剪力图反对称,变形与位移对称;B.弯矩图和轴力图对称,剪力图对称;变形与位移反对称;C.弯矩图和轴力图对称,剪力图对称,变形与位移对称;D.弯矩图和轴力图对称,剪力图反对称,变形与位移反对称。24.力法的基本未知力是通过变形协调条件确定的,而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是通过()条件确定的。A.平衡;B.物理;C.图乘法;D.变形协调。25.图示结构,超静定次数为()。A4;B5;C6;D7。26.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A.3;B.4;C5;D6。27.打开连接三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去

7、掉()个约束?A.2;B.3;C.4;D.5。28.图示结构C截面不为零的是()。A.竖向位移;B.弯矩;C.轴力;D.转角。29.力法的基本未知量是()。A.多余未知力;B.支座反力;C.独立的结点线位移;D.角位移。30.对于下图所示结构,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A点线位移为零;B.AB杆无弯矩;C. AB杆无剪力;D. AB杆无轴力。31.位移法经典方程中主系数一定()。A.等于零;B.大于零;C.小于零;D.大于等于零。32.在位移法中,将铰接端的角位移,滑动支撑端的线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A.绝对不可;B.可以,但不必;C.一定条件下可以;D.必须。33.计算刚架时,位移法的基本

8、结构是()。A.单跨静定梁的集合体;B.静定刚架;C.单跨超静定梁的集合体;D.超静定铰结体。34.在位移法基本方程中,k ij代表()。A.只有j=1时,由于j=1在附加约束i处产生的约束力;B.只有i=1时,由于i=1在附加约束j处产生的约束力;C.j=1时,在附加约束j处产生的约束力;D.i=1时,在附加约束i处产生的约束力。35.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是()。A.支座反力;B.杆端弯矩;C.独立的结点位移;D.多余未知力。二、判断题36.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37.构成二元体的链杆可以是复链杆。()38.每一个无铰封闭框都有3个多余约束。()39.如果体系的计算自由度等于

9、其实际自由度,那么该体系没有多余约束。()40.若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小于或等于零,则该体系一定是几何不变体系。()41.对于静定结构,改变材料的性质或者改变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不会改变其内力分布,也不会改变其变形和位移。()42.下图所示两相同的对称刚架,承受的荷载不同,但二者的支座反力是相同的。()43.温度改变,支座移动和制造误差等因素在静定结构中均引起内力。()44.图示结构水平杆件的轴力和弯矩均为0。() 45. 在荷载作用下,刚架和梁的位移主要是由于各杆的弯曲变形引起。( )46. 用机动法作得下图(a)所示结构b Q 左影响线如图(b)所示。( )( )ab( )B ( 左 )Q B

10、47. 影响线的正负号仅表示实际的内力(或反力)与假设的方向是否一致。( ) 48. 静定结构指定量值的影响线总是由直线段组成的折线,折点位于铰结点和欲求截面处。( )49. 荷载的临界位置必然有一集中力作用在影响线顶点,若有一集中力作用在影响线顶点也必为一荷载的临界位置。( )50. 一组集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不可能出现在跨中截面。( ) 51. 力法的基本体系是不唯一的,且可以是可变体系。( )52. n 次超静定结构,任意去掉n 个多余约束均可作为力法基本结构。() 53. 图(a )对称结构可简化为图(b )来计算。( ) 54. 下图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是n=8。(

11、 ) 55. 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与各杆刚度相对值有关。( )56.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温度变化影响下会产生内力。()57.超静定结构中的杆端力矩只取决于杆端位移。()58.位移法的基本结构有多种选择。()59.位移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方法,不能求解静定结构。()60.位移法方程的物理意义是结点位移的变形协调方程。()三、计算题161.求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aa62.用结点法或截面法求图示桁架各杆的轴力。63.请用叠加法作下图所示静定梁的M图。64.作图示三铰刚架的弯矩图。 65. 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四、计算题266. 用机动法作下图中E M 、L QB F 、RQB

12、F 的影响线。1m 2m2mFp 1=1mEBA 2mCD 67. 作图示结构F M 、QF F 的影响线。 68. 用机动法作图示结构影响线L Q B F F M ,。 69. 用机动法作图示结构RQ B C F M ,的影响线。 70. 作图示结构QB F 、E M 、QE F 的影响线。 五、计算题371. 用力法作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l B DPACllEI =常数 72. 用力法求作下图所示刚架的M 图。73.利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作弯矩图。74.用力法求作下图所示结构的M图,EI=常数。75.用力法计算下图所示刚架,作M图。六、几何构造分析76.77.78.79.80.81.82

13、.83.84.85.七、计算题4(略)答案一、单选题1. D2. D3. C4. D5. A6. C7. A8. C9. C12. B13. A14. D15. B16. B17. D18. A19. A20. C21. B22. B23. A24. A25. A26. C27. C28. D29. A30. D31. B32. B33. C34. A35. C二、判断题36.37.38.39.40.41.42.43.44.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三、计算题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0AM=,得2220yB x

14、B aF aF qa +-= (1)(2分)取BC 部分为研究对象,由0CM=,得yB xB aF aF =,即yB xB F F =(2)(2分)由(1)、(2)联立解得23xB yB F F qa =(2分) 由0x F =有 20xA xBF qa F +-= 解得 43xA F qa =-(1分) 由0y F =有 0yA yB F F += 解得 23yA yB F F qa =-=-(1分)则2224222333D yB xB M aF aF qa qa qa =-=-=()(2分)弯矩图(3分)62. 解:(1)判断零杆(12根)。(4分)(2)节点法进行内力计算,结果如图。每个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