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186193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文献综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顾光科 学号:201005910606 班级:工管实验班文献综述一、前言利率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它包括存贷款利率、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再贴现利率、票据市场利率、证券收益率、债券收益率、债券回购利率等等。世界上的利率管理体制有三种:1、市场型,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水平;2、限制型,由货币当局限定利率的上下限,在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在上下限的范围内决定利率水平;3、管制型,完全由货币当局来决定利率水平。从广义上来说,管制型利率体制的概念有时包括了上述的管制型和限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制,由市场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以达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

2、。其基本含义如下:第一,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第二,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第三,市场主体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自主决定资金交易对象、规模、价格、期限和融资条件。20世纪,世界各国曾经掀起一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热潮,成功国家不少,而失败的国家则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都是对理论的实践。国外的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中,有的是在成熟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理论,如弗里德曼、凯恩斯的理论;有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研究的成果,如著名的麦金农、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另外,现在国外关于利率市场化又有一些新的理论研究,但往往从动态或静态角度研究不同利率制度下的效率问题,没有涉及具体国家经济制度环境的具体研究

3、,不能解决具体国家利率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问题。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制度的变迁,我们应该更多的从制度变迁的有关理论中汲取营养,才能理解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逻辑。二、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研究1国外理论背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种学说是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中产生的,因此理论成立的隐含假设是成熟市场经济环境。而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是中间过渡的状态,意味着资源配置形式的高度不稳定,市场分割、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经济主体对一些市场信号的不敏感等问题,使得模型中涉及的资本和商品的价格变化(即利率和物价变化),不一定导出理论模型中描述的数量变化,中国的经济并不能完全按照这两种学说所描述的那样运作。2.国外利率

4、市场化的相关理论(1)凯恩斯利率理论按照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是调节整个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变量。利率高低对于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率对经济作用的机制是:利率由对货币的供求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导致利率变动,利率变动改变投资和消费的成本,改变储蓄的报酬,进而影响总支出,最后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凯恩斯把经济的萧条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利率是连接货币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纽带,因而利率可用作启动经济的杠杆。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扩大货币供给的政策效应为: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水平下降投资水平上升,消费水平上升总支出增加(有效需求增加)经济复苏(2)货币学派的利率理论货币学派认为,利率与货币供求

5、的关系并非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货币增加使得利率下降、货币减少时利率上升。他们认为这只有在短期分析中是正确的,但在长期分析中则并不对。因为:(1)价格水平的提高将使降低了的利率回升(2)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存在与价格上涨形成合力推动利率的进一步上扬(3)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1973年,美国有两位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在大约同一年先后出版的两部著作中,不约而同的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模型。虽然他们论述的角度和问题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讲却得出了颇为近似的结论: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实行金融深化、利率市场化。麦金农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提出了“金融抑制论”。他发现发展中国家往往存

6、在金融抑制现象,而且程度很深。金融抑制两个基本特征是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和有选择的信贷分配。政府管制的过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导致低水平储蓄和过高的资金需求,这种供求矛盾又导致政府更多的干预,如强制储蓄、有选择性的信贷配给、差别利率,以及发放营业许可证、财政补贴等各种各样的财政的、货币当局的其他形式的干预。金融抑制经济中金融市场被分割成两个市场:一个是被政府管制的有组织的市场,另一个是没有正规管制的自由市场,其利率水平高于前者,中小私人企业和家庭的投资或依靠内部积累,或通过这一市场进行高成本的融资。这降低了资金配置的效率,使市场行为扭曲。在麦金农看来要使这些国家摆脱贫困就必须解除“金融抑制”,实施金融自

7、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爱德华萧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中阐述金融深化论。爱德华萧指出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是两个意义相对的概念,它们带给经济完全相反的结果。金融抑制主要是人为的低利率政策,金融业内的垄断和信贷的硬性配给等。金融抑制的后果是减少金融资产总量、降低国内的私人储蓄率、导致高的投资一产出比率和低的生产要素产出率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进一步的效应是有组织的金融市场萎缩,而地下金融市场膨胀,金融市场的无序竞争加剧,导致“金融短浅”。因而要实现金融深化,就必须消除金融抑制,放开利率管制,取消信贷配给制,实行金融的自由化,因此,利率自由化是金融自由化的关键和核心。与凯恩斯的廉价货币政策相反,他们

8、认为在落后国家,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才有助于经济发展。他们认为高利率有助于吸引储蓄,会促使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实际利率的关键在于放松对利率尤其是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金融自由化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70年代和8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实践,掀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的热潮,有一些国家获得了成功,但对于发展中国来说,有很多却很惨痛的失败了。人们批评他们的理论存在很大缺陷。吉布森等(Gibson,1994)认为,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是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制度作用是以何种方式发挥的,金融自由化的战略应与发展已有的金融机构和创建新的金融机构结合起来。D

9、emetriades等(1996)指出,在金融抑制的各种模型中,金融机构的作用要么被忽略,要么是完全被动的,除少数例外,金融机构被视为是完全竞争者,存款转为贷款是没有成本的,但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通常是为少数银行所垄断的,加上信息的不对称,银行业并不是完全竞争的。三、国内利率自由化的研究1、国内理论背景改革,或者说制度变迁,有“外生推动型改革”和“内生演进型改革”之分,而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中国的大多数改革一样,属于政府推动的“外生推动型改革”,不是完全由市场内生演进的。当前国内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很多是对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时,要如何兼顾宏观经济的稳定、市场机制的培

10、育、监管能力的提高,以及合格微观主体的培育等等的研究,涉及一系列指标和数量关系的研究。虽然国内也有一些质量较高的关于“制度性条件”的分析研究(虽然没有用这种提法),但是有许多较为深入的研究没有最终抽象出一个统一的框架或者模型来实现逻辑的抽象一致性。2、国内关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赵天荣、李成(2009)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分析框架阐述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在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分解出实际贷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投资效率和规模两种影响效应,通过实证检验模型得出实际贷款利平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年的冲击效应不显著。提出实施存款利率管制下的贷款利率市场化策略既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又能通过激活市场机制

11、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引领中国经济平稳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胡国晖、刘志立(2006)认为实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增强我国银行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他们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宏观投资效益、存贷款先后次序安排及汇率的效应分析,有利于改进资金使用的宏观效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应选择渐近式实施利率市场化进程为宜。江春、刘春华(2006)认为利率市场化为经济转轨国家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通过对中、东欧和亚洲典型经济转轨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选择渐进式或激进式转轨路径的依据是本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产权制度的变革是

12、经济转轨国家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制度前提利率市场化的效果直接影响了经济转轨国家的银行效率。何问陶、唐瑶(2004)研究称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模式是政府供给主导型,政府供给主导型的路径依赖造成利率市场化缺乏微观基础。当前利率市场化已进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关键而复杂的阶段,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有待转换制度变迁的思路,以金融创新为介质,双轨推进政府供给主导型与市场需求引致型制度变迁。微观金融创新需要制度创新来提供条件。孙敏(2004)研究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并认为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基本稳定,是利率市场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的宏观调控监管体系、构造市场主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

13、展;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资金供求基本平衡,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和内在约束意识正在增强,信贷无序扩张和利率失控的可能性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在经营管理水平、内控制度建设、不良资产处置、风险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参考文献:【1】 马胜杰: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世界经济 2001年5月【2】 张杰: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管理世界 2001【3】 施维明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相关问题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4】 胡国晖、刘志立: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若干问题的研究 商业研究 2006(2)【5】 何问陶、唐瑶: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的思考 开发研究2004 (3)【6】 孙敏: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难点与对策 学术探索 2004年第七期【7】 赵天荣、李成: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的实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