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184292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卜算子咏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卜算子咏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卜算子咏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卜算子咏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卜算子咏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卜算子咏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乐教学234”教学模式课时备课 周次 总课时数 课题卜算子 咏梅主备课人安城中学备课使用人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背诵这两首词 2、学习衬托的手法能力目标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情感目标学习梅花的品质,从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难点分析1、比较阅读。2、总结词篇中梅花的象征意义。 3、理解词篇中所表现的精神内涵。知识网络图陆、毛咏梅比较表 陆 词 毛 词 生长环境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 悬崖百丈冰,飞雪 拥有感受 寂寞,独自愁 自得、自在、自信、自豪 命运结局 无主,著风雨,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 花枝俏,迎春,不争春,报春 山花烂漫时,丛中笑 精神气质

2、洁身自好,坚贞不渝, 九死不悔,壮志难泯 坚贞不屈,昂扬乐观, 无私坦荡,大气洒脱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步骤(自主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3)二次备课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回答听记讨论回答探究问题分析回答板书讨论结果讨论写法分析对比指出异同比较欣赏。讨论练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导入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今天我们就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二)、简介课文背景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

3、际上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三)、相关知识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词前的两句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四)、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他的卜算子 咏梅就表现了这一情绪。毛泽东的这一首词,和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咏物词,也都

4、是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的感情却和陆游不同,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五)、检查自学情况1、让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有关写梅花的古诗词,并介绍感受。2、请学生总结梅花这一千古以来人们反复赞颂的形象的特点:要点点拨:凌寒开放 坚贞不屈 美丽孤独等等二、探究研讨,建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1、词前的两句话,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的原题而作;“反其意”是指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2、整体感知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1)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头句说“春归”,次句说“春到”,心中春天离开了

5、,时间是何其短暂。“已是悬崖百丈冰”,承“飞雪”,将严寒写得更为具体,形象地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梅花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开放的难能可贵。“犹有花枝俏”显得格外醒目:梅花不但在这样严寒的季节开放,而且开放得特别俏丽呢! (2)下阕写梅花的品格。“俏也不争春”,承“俏”字写起,“也”字不可忽视。梅花俏丽开放却并不想争占春光,她只是想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描写春天到来时梅花高兴的样子,表现梅花高尚的品格:虽然自己谢了,但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 总的看来,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质,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

6、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3、文章的结构 季节 风雨送春 上阕 飞雪迎春到 梅花凌寒开放 背景 百丈冰崖 花枝犹俏 目的 俏不争春 下阕 只来报春 梅花的品格 心态 山茶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形象。三、展示交流,质疑问难写作手法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词人的叙写耐人寻味,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说说这两句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2、这首词中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作者想表现出梅花一种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词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4、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尾,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根据全诗内容作

7、一赏析。5、卜算子咏梅中,梅花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笔下的梅花,表现了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时又不拘泥于梅花本身,以冰雪衬托梅花,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俏”字既表现了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梅花面对春天的来临,在丛中悄悄凋谢,笑逐颜开,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梅花的形象正是表现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低头的决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 对比阅读同样是咏梅,毛泽东和陆游两人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 相同处: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其四,两位

8、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处:其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四、运用拓展,收获讲评小结:课外收集一些描写梅花的诗词,并和课内学习的词作比较欣赏。梅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

9、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安石:不怕独树一帜的与众不同的心态王冕:一清二白、清气为重延伸拓展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词中描绘了一幅秋色图,这幅秋色图与古诗词中的秋色图有明显的区别,请说说这幅图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与抱负? _(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奋进的情感。)2唐代有位诗人刘禹锡也写过一首与此词有着同样特点的秋词,请将它写出来。_(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将 “看”领起的内容写下来。_(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4沁园春长沙一词,作者通过_的描写和对_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_、对统治阶级的_以及要改造_的豪情壮志。全词分两阕,上阕写_,描绘了绚丽的_图,并借景抒情提出了_的问题,下阕抒情,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所提的问题。(湘江秋色斗争生活关注蔑视旧世界景湘江秋色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谁来主宰国家民族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