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拌和站岗位职责制度(DOC35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180954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拌和站岗位职责制度(DOC3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沥青拌和站岗位职责制度(DOC3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沥青拌和站岗位职责制度(DOC3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沥青拌和站岗位职责制度(DOC3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沥青拌和站岗位职责制度(DOC3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沥青拌和站岗位职责制度(DOC3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拌和站岗位职责制度(DOC35页)(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沥青拌和站管理制度1、 沥青拌和站安全注意事项2、 沥青混凝土路面工艺流程图3、 沥青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图4、 沥青拌和站岗位职责5、 质量管理制度6、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7、 安全管理制度8、 仓库安全防火制度9、 拌和站站长职责10、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11、 沥青混合料摊铺队队长岗位职责.12、 摊铺机安全操作规程.13、 生产调度岗位职责.14、 会计岗位职责.15、 出纳岗位职责.16、 统计员岗位职责.17、 司磅员岗位职责.18、 质检员岗位职责.19、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20、 实验室岗位职责.2

2、1、 试验员岗位职责.22、 材料员岗位职责.23、 保管员岗位职责.24、 测量员岗位职责.25、 维修班长岗位职责.26、 电工、维修岗位职责.27、 拌和站操作手岗位职责.28、 压路机手岗位职责.29、 食堂管理制度.30、 食堂就餐管理制度.31、 宿舍管理制度.32、 门卫岗位职责.沥青拌和站安全注意事项人员着装要求拌和站工作人员要求穿工作服上班,控制室外拌和楼巡逻人员和配合工需要戴好安全帽,严禁穿拖鞋上班。 拌和楼运转工作期间 在开机器前控制室操作手需要拉喇叭示警,机器周围工作人员听到喇叭声后应离开危险部位,操作手在确认外面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开动机器。机器在运转当中工作人员不能

3、擅自进行设备的维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维修,同时要让控制室操作手知道,控制室操作手只有得到外面人员的认可后才能重新开动机器。拌和楼维修期间人在高处工作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当有人在机器内部工作时需有人在外面照看,同时拌和机电源应切断,不经外面人员认可控制室操作手不能擅自开机。 铲车方面铲车在场地上料过程中要注意车前车后的人员,往冷料仓上料时一定要注意速度和位置,不能碰撞设备。 其他方面在柴油罐和放刷车油桶的周围3米内不准抽烟,不准生明火,放油者一定要确保油不能漫出来。放沥青时一定要先看好罐内沥青数量,把整个阀开好后才能开泵放沥青,同时严禁在沥青罐上抽烟。沥青混凝土路面工艺流程图沥青拌和站

4、岗位职责1、沥青拌和站是沥青路面施工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向前场按时按量地提供优质的沥青混合料。2、拌和站操作手在站长的领导下工作,负责拌和站的操作、维修、保养,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和生产工艺生产,掌握机械运转情况,确保混合料的质量。3、拌和站修理工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严格按照设备的润滑时间表加注润滑油,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在设备周围巡逻,发现情况及时处理。4、配合班组人员配合沥青拌和站的生产,班长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配合修理工巡视设备和保养设备,同时传达领导思想,组织班组人员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5、铲车司机在拌料期间主要是上料和清理溢料和回收粉,停机后负责料场

5、原材料的堆放,同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6、拌和站站长负责领导管理拌和站的全面工作,督促和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掌握设备运转情况,制定和贯彻设备整体维修保养计划,处理设备潜在故障,保证按时按量地完成当天的施工任务。质量管理制度1、坚持经常性的质量教育,使全体员工时刻牢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并自觉运用到工作之中。2、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和监督,确保沥青土质量符合新建质量验收暂行标准。3、把好原材料进场关,对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坚决拒收。4、准确通知拌和站操作员所用配合比,操作员及时准确作好记录,按要求操作,经常检查各系统(计量统计等)是否正常。5、现场施工人

6、员要经常检查运到工地的沥青混凝土质量,若发现沥青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及时处理。6、试验员将所用材料及时送检,确认材料质量的合格性。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立质量台账。8、按上级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的内业资料。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健全各部门消防责任管理制度,把防火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人。2、加强防火、救火知识教育,做到人人会防火、会报警、会用灭火器材。3、对消防器材、火源、电源定期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自检),检查要有记录。4、各种防火器材、灭火工具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随时保持良好状态。5、不准私自移动电线、线路,临时用火、用电要请示领导批准。6、

7、使用易燃易爆物品,要登记建帐,安全检查员对其储藏、使用予以监督。7、储存、使用、保管易燃易爆的设备及容器,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凡能产生静电的容器、设备必须有导电设备。8、不准在易燃易爆物存放处会客、吸烟及携带引火物。9、一旦发生火灾,立即启动应急予案,同时拨打119报警,安全检查员要对火灾损失情况进行如实登记,与事故报告一起报公司安质科。10、对发生的火灾事故,要配合上级、公安、消防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火灾事故,并对责任者进行处理。安全管理制度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内业资料管理,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2、坚持

8、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自我防范能力。3、对新职人员要进行岗前教育,针对本工程特点,培养员工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4、坚持定期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登记、整改、消项制度,对重点施工地段,要实行安全防护制度。5、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工作时要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酒后驾车、当班睡觉,不进行有影响工作的活动。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下班后应关闭电源,搞好机械设备和运输车的清洗保养,所有运输车必须停放整齐。7、电工、机修工检修设备时,应先挂好警示牌并安排人值班

9、;高空作业要系好安全带,操作工、机修工应经常检查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8、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不准穿拖鞋。9、非操作人员严禁上机,严禁擅自将设备(包括运输车)交给无证人员操作。仓库安全防火制度1、认真学习防火安全知识,增强防火意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思想。2、严禁在库区、库内吸烟和燃放烟花、爆竹。3、库内使用电热取暖设备要指定专人负责,离开前要关闭电源。4、库区和库房内要经常保持整洁,对散落的可燃物品和库区杂草及时清除。5、能自燃的物品不得与一般物品同车运输或存放。6、库房内不得使用碘钨灯等易引发火灾的电器。7、使用乙炔时,应将气瓶直立,严禁平放,瓶阀冻结

10、时,严禁用火烤;气瓶不得靠近热源或电源设备,严禁敲撞、爆晒,使用时必须装有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8、要经常检查站内的电力设备,不准超负荷运转,电线线路、照明线路要与物资保持一定距离,不准乱扔乱放。9、消防设备、工具要齐全,搞好保管、保养,保持良好状态。拌和站站长职责1、拌合站站长负责领导管理拌合站的全面工作, 在拌合站范围内所出现的一切质量行政责任事故,由站长负一切责任。2、拌合站的人员、机械设备要有明确的分工,实行定人、定位、定设备、定人管理。整个拌合机械维修与保养要严格按计划实施,保证机械设备完好率,达到每日拌合量的要求。3、必须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做到开机前先检查人员到位情况和拌合机的大概

11、运转情况后,方可开机,如有违反操作规程者必须严处。4、拌合的各种材料要严格按实验室给的配比配料拌合。配比不得随意漏项或更改,有什么情况要及时与试验室取得联系,便于指导拌合,要保证拌合时间,确保拌合质量。5、拌合站的人员、设备等有关事情的处理实行包干。全部由拌合站站长负责处理。6、对拌合出的成品料有质量间题,按材料损失量和人工机械成本费,经经理办公会研究对当机人员和站长给予罚款。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1、负责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参与项目质量进度计划的编制及具体实施,协助项目经理贯彻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2、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政策、法规规范标准条文,组织实施项目各项技术管理工作。3、编制项目施

12、工组织总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4、参加工程图纸技术会审,做好变更洽商的办理及发放工作。5、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负责组织质量检查工作。6、组织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参加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7、控制施工过程的规范标准,设计图纸、文件和技术资料的管理及必要的技术签证。8、负责组织和指导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具体实施。9、负责组织施工队伍各工种的技术培训工作。10、审核单位工程技术档案资料。11、对施工现场防治扬尘、噪声、水污染及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12、协调解决各专业间技术配合工作。沥青混合料摊铺队队长职责1、 明确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任务,包括设计要求、工程数量、工程地点等原始信息。2、 根据原始信息,经实地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