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179993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反思:开学第一课习惯篇的教学,由于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也给我自己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综观全课,在沉浸于教学快感的同时,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一、习惯篇教学要有“整体意识” 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拿起书来对着“习惯篇”就开讲。孩子们不是很感兴趣,自己也认为只是走过场,让孩子们知道一下而已。其实内涵并不如此简单,而教法更不能如此应付。在这一课“习惯篇”的教学前,我认真地通读了全篇教材,作了全面的梳理。梳理中发现,朗读背

2、诵是本学期语感培养的重点所在,而教材的开篇也正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要求。这正体现了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有着强烈的整体意识。作为教者,让这种整体意识决定自己的教法,显得更为重要。这就决定我们不能仅仅把“习惯篇”当作说话课来教,也不能仅仅只着眼于课本上的几幅图,应该着眼于全册教学,甚至更远。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从全册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去练习朗读。有选择必定也有通览、有比较,孩子们在通览、比较的选择中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朗读。 二、在习惯实践中培养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低年段阅读要求中有这么一条: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朗读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细化成:喜欢

3、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对于“勤于朗读背诵”这一习惯篇的教学,我的语文实践就是朗读比赛。学生在自主选择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又在比赛中大胆展示自我。朗读者不仅能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有的还加上了适当的提示语,更有两位同学已经把青蛙看海、乡下孩子背得滚瓜烂熟,背诵起来声情并茂。这正是因为在朗读的实践中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而听者,也在欣赏别人朗读时,来了兴趣。记得课堂上采取的非点名,自愿者上台的方式。一开始寥寥无几,而到后来每次都有很多同学要求上讲台前朗读。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活动中高涨起来,朗读水平也产生

4、了向优力,有了提高。三、在品质点拨中形成朗读习惯 有了兴趣,没有品质,朗读习惯得不到很好的养成,朗读能力得不到很快的形成。所以,课堂上,对于学生朗读品质的培养,时时处处注意点拨。孩子们会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课文的感受时,便适时告诉学生“读书时就是带着思考去读”。准备朗读时,不忘提醒学生身正、肩平这些良好的读书姿势。在同学们能做到这一点后,再往更高的品质引领,那就是“读书要专注”,如果说“身正、肩平”形于外,那么“专注”就是动于中了。专注,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思考才会有一定的效度,朗读才会真正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乃至一种优秀品质。识字1教学反思:为了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本课识字我重在让

5、学生学会“读出画面”。虽然由于孩子的生活积累不够丰富,语言表达得不是特别到位。但画面感还是在孩子的想象加模仿中产生了。“读成电影”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要通过朗读让相对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这不仅需要朗读技巧,更需要孩子有生活经历作为背景。但经过此课的教学,我觉得词串识字教学确实要不断训练学生“读出画面,读成电影”,让孩子自己投入进“词串识字”的留白境界中,去想象,去感悟。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内容,景是形式,从而成“韵”;言为心声,情由心生,才是真“味”。语文教学的韵味来自于情感的自然生成。有些教师为了激发情感,人为的激昂处给它个激昂,悲伤初给它个悲伤,以教师之情来感染学生之情,其结

6、果往往徒有其形。即便学生受到感染,那那也是由外而内的,不是真正的感动,这样的东西很难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试问:失去“真”的语文教学又何谈“韵味”?语文教学的韵味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从“你感觉词中、画中哪些地方最有情趣”到“水乡生活看着就像一幅画,听起来就是一首歌”,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不仅仅在于专注学生,更在于思考学生的“所有”并依此进行教育加工。韵味是一种艺术的追求,是一种教学的品位,“如水在口,冷暖自知”。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疏横斜水清浅影,暗香浮动月黄昏”。潜心诵读马卡连柯的教育诗时,我们更容易感慨他那浪漫主义的教育韵味。正如新生代名师张康桥所言:韵味是一种想象力,也是一

7、种教育的智慧。识字2本课的词语大都描绘国庆大典的盛大场面。全课12个词语,分成四组。每组三个词,七个字。颇有七言诗的韵味。既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又利于学生积累语文。文中图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首都天安门广场国庆盛典的恢宏场面。既能帮助学生识字和词语,又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既是识字课,识字写字就成了教学的重点。因为此识字有七言诗的韵味,教学时就不能把这些词语当儿独立的词组来教。把它们作为七言诗来学习,就会让人感觉是一幅图画,在叙述一个故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前准备:友情提示向家长询问有关国庆大典的内容。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天安门和大典的资料。课前把你搜集到的材料告诉你的同

8、学,比一比谁搜集到的材料多。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对照课文读一读,想象国庆大典的场面。用你的语言把你想象到的内容说一说。识字3让学生把刚刚学会的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巩固,通过诵读歌谣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三、细读课文。用心品味 1刚才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来说说你对宁宁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教学中,坚持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既注意字词的表象联系,又注意每一个词语与歌谣相关语句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始终围绕着学习中不断出现的层层递进的各种疑问、困难和障碍展开。课文的韵文是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改编而成

9、,编者最后用的是一个问号,这个问号用得非常好,宁宁画炉灶没有门,画鸭子尖嘴巴,画桌子腿歪斜,画大马没尾巴,仅仅是粗心吗?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宁宁这样画有马虎的因素,同时还和宁宁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或者见到了观察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问句的读法。诵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含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性全面欣赏、品味的过程。读完课文后,配以优美的音乐旋律,让学生朗读欣赏,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创造。背诵不仅是对原文的重现与记忆。同时也是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一种释放,也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识字4这节课的设计,打破了教材的顺序,先呈现儿歌,再带出转转盘识字。可以说是对教材的活用用这样的方式来呈现教材就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发现、理解、再发现、再理解的过程。自始至终,学生始终处于有趣的识字游戏中,兴趣被不断的激发,学生感兴趣的是生字,是有趣的形声字的规律,这就体现了本节课的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