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制度创新.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179766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企业制度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试论企业制度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试论企业制度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试论企业制度创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试论企业制度创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企业制度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企业制度创新.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企业制度创新第一章 概论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标志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1.1企业制度创新的含义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

2、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都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经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 1.2 企业制度创新的类型企业制度创新

3、的类型主要有组织形式创新、产权制度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四大类。组织创新可以是职能部门间的重新分工或企业流程再造,可以是部分调整或全面革新,还可以是企业内部调整或企业供应链和经营方式的重塑;企业产权制度主要指企业财产权属关系,我国目前的产权制度创新主要是指股份制的建立;企业文化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着力培养和形成的有别于其他企业文化的结果;企业管理创新则是指企业运行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形成和采用的新的机制、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1.3 企业制度创新的特点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企业制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企业是一组与市场相对应的契约关系,企业与市场的替代,仅仅是一种

4、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二是企业这组契约是不完善的。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契约可完善,容易导致机会主义的产生,而机会主义行为会使合约双方的专用性投资无法达到最优,只有通过纵向一体化,将不同的市场交易主体合并到一个企业内部,才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三是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是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契约关系的集合。但企业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其内部同样存在交易成本,主要表现为代理成本,因此,企业资金所有者必须设计一种制度安排来尽可能降低这种代理成本。由此可见,企业家创新的动机是扩充自己的财富、权力、地位,而会将其他的因素放在次要的位置。因此,虽然企业创新的内容清单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而在实践中由于受到经

5、济和制度的约束,必须有所选择。 1.4 企业制度创新的意义企业制度创新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非凡的意义,但同时也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为其提供充分的发展条件。1.4.1制度创新是保证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保障制度创新是保证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繁荣发展所必须的。毫无疑问,美国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勇于制度创新的国家,所以至今无论是经济领域里还是政治领域里最优秀的制度几乎绝大多数与美国有关。比如,反垄断制度、现代公司制度、现代金融制度、现代股票市场、现代期货市场等等;又比如现代法制、健全的民主制度等等,我们都可以在美国寻找到最好的模式和范例。恐怕今天谁也不会认为美国的经济制度阻碍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与发

6、展,相反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繁荣发展是与美国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有密切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不妨对世界上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考察,就会发现,她们之所以经济发展落后,既不在于她们经济资源是否缺乏、也不在于人民是否勤劳;而在于制度,在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落后。这一点我们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可以得到启示:不进行制度创新,经济即使一时上去了,最终仍会出问题。 1.4.2制度创新必须由政府和国家权力机构来完成制度创新必须由政府和国家权力机构来完成。这是由现代社会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在美国,尽管制度创新的最初呼吁者和发起者可能来自民间和企业界,但历次制度创新无不是由总统(

7、政府)和议会来完成的。比如此次的美国金融制度创新,在议会讨论之前的若干年里金融界便已经开始了激烈讨论。金融界有识这士普遍认为始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实行的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跨界经营的法律,已经愈来愈明显阻碍美国金融业全面迈入新世纪。最终美国参众两院顺应民意,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跨界经营。 由此可见在一个现代国家里没有一种力量比政府和权力机构更有能力实现制度变革。1.4.3制度创新的成本应当由全社会来承担这是因为制度创新虽然可能短期内对某些行业、某些企业、甚至某些利益集团更有利,但是最终结果却是对全社会有利。所以制度创新的成本和代价就不

8、应当由社会的少数人或者多数人或者国家政府来承担,而应当由全社会来承担。再有对于制度创新必须有正确的评估,也就是说制度创新必须对社会大多数成员有好处,而不能只对少数人有好处。否则制度创新就是失败的,或者还不如不创新为好。 如果说,人类的生命在于运动;那么,经济发展的动力就在于创新。1.5 企业制度创新的动因 利润是制度创新的原动力,制度创新是一种特定组织的行为变化,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与相互关系的规则变化。如果制度创新的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制度安排之所以会被创新,是因为有许多外在性变化促成了利润的形成,而这些潜在的外部利润无法

9、在现有的制度框架结构内实现,于是在原有制度安排下的某些人为获取潜在利润,就会率先克服这些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的形成。 制度变迁是诱发企业制度创新的另一个动因,制度变迁理论认为,造成制度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为消除和分散社会或经济风险,节约交易费用,或者是因为资源禀赋的改变、技术的进步、外部经济内部化、收入的预期变化及重新安排,也可能是来自政府的外在推动等。如果与制度有关的不同利益主体对制度变迁的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安排就有可能被创新。第二章 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2.1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创新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被首次提出

10、之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主要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辟原材料新来源、实现工业新组织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创新理论是一个被纳入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分析和研究领域。创新理论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若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熊彼特首开技术创新研究之先河,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虽然对制度创新有一定的意义,但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集中

11、在技术创新领域,如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对创新进行类型划分的;此外,希克斯将创新分为“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和“中性”三大类;门茨则将创新划分为“基础创新”和“二次创新”两大类。由此可见,他们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偏重于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问题的研究是很有限的。2.2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人的行为的分析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仍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已用效用最大化替代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定,理性被理解为人能根据各种约束作出一系列欲望、期望与偏好的选择;二是熟悉到按传统理论的观点,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受“市场”这一

12、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样实际上是假定了市场的运作不存在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交易费用。事实上,任何一项交易的完成,都需要进行合约的议定、对合约进行监督和讨价还价等,因而必然存在交易费用,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产生了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不同制度安排;三是完全竞争模型要求完全界定私产制度,认为这样是最有效率的,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期望,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产权结构的多重特征也证实了这一点。基于这些熟悉,产权学派企图揭示产权制度的功能及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内生的,并探讨了制度的基本功能、

13、影响制度变迁的各种因素以及作出不同制度安排选择的原因等多个方面。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C.诺思率先在制度创新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研究,根据诺思的定义,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方式、产权结构、治理体制及市场规则等;T.W.舒尔茨认为,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某些服务的供给者,是应经济增长的需求而产生的,需求的不同也会导致制度安排的不同;林毅夫认为,人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为一个理性人能力的有限性,他在做出决策时要支付信息费用,以及人生活环境与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方面是人需要用制度来确保生命期的安全;另一方面又需要它来促进与他人的合

14、作,将外部效应内在化。关于制度创新的定义,普遍的观点认为主要是指创新者为获得潜在利润而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的种种措施和对策。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C.诺思认为制度创新的全过程包括五个主要的阶段,即形成“初级行动集团”阶段、“初级行动集团”提出制度创新方案的阶段、“初级行动集团”对已提出的各种创新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的阶段、形成“次级行动集团”阶段、“初级行动集团”和“次级行动集团”协作实施制度创新并将其变为现实的阶段。并认为这个过程是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制度创新存在时滞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熟悉与组织的时滞,即从熟悉外识外部利润到组织初次行动团体所需要的时间;二是发明的时滞;三是

15、“菜单选择”时滞,即搜寻已知的可替换的菜单和从中选定一个能满足初级行动团体利润最大化的创新的时间;四是启动时间时滞,即可选择的最佳创新和开始旨在获取外部利润的实际经营之间存在的时滞。2.3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国企业由生产型到经营型、再到创新型的变革,创新型企业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和经营型企业有很多的不同,创新型企业在内部实现研究和开发的制度化,把开发研究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目标、运行机制、企业的治理等都完全依靠企业创新,而制度创新则成为了一切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从制度角度对企业进行分析,始于罗纳德科斯,他在其成名作企业的性质中把企业定义

16、为与市场相对应的可以相互替代的经济制度,从而引发了现代经济学中新制度主义革命;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作是一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而新制度学派的主流观点,则是把企业看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关系,认为企业是契约的有机组合和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随着企业制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以市场和企业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交易成本理论和以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代理关系的代理理论两大分支,其共同点是强调企业的契约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第三章 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制度创新是指引入新的制度安排,如组织的结构、组织运行规范等。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作为市场微观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