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17974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4)高中物理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甘肃兰州一中 20132014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说明:本试题分为第 卷和第 卷,共 22 小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地址,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本试题在计算中g 均取 10m/s2。第 I 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 小题,每题4 分,共 48 分。其中第1、 3、 5、 6、 9、 10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其余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 分)1、南北朝时期的傅翕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2、: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 其中 “桥流水不流 ”一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 水B桥C人D地面2、关于位移和行程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物体经过的行程必然不会小于位移的大小B 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的位移时,它们经过的行程也必然相同C几个运动物体经过的行程不等,它们的位移可能相同D 物体经过的行程不等于零,其位移也必然不等于零3、以下列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 图象,则以下关于甲、乙两物体运动x/m乙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甲x2A 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出发x1B 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地址出发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oD t 2 时辰两个物体速度相同t1 t2

3、t/s4、关于质点的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只有体积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B 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就必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D 做旋转运动的物体,有时也能看作质点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碰到的支持力,是由于书发生了渺小形变而产生的B用细木棍拨动浮在水中的圆木,圆木碰到的弹力是由于细木棍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缩短的方向 / D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6、关于力的有关看法,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有力的作用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碰到力的作用D 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7、以下说法中

4、吻合历史事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第一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看法B伽利略用实验考据v 与 t 成正比的最大困难是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C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友善地结合起来D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8、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 t 图象以下列图,由图象可知A 第 1s 末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v(m/s)B第 2s 内、第 3s 内物体的加速度相同2C第 2s 末物体返回出发点,并向反方向运动0t/sD在图示 6s 内物体的位移向来不为负值246-29、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和加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 加速

5、度不断减小,速度也必然不断减小1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某物体从A 运动到C 所用时间是t, B 是 AC 连线上的一点,已知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3v,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应当为A 2v/tB 4v/tC2t/vD 4t/v11、从某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在5s 内该物体经过的行程为65m,若空气阻力不计,则该物体抛出时的速度可能是A 20m/sC 40m/sB 30m/sD 60m/s12、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获取的运动小车的v-t 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以知道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 小车运动

6、的最大速度约为C 小车在 0 15s 内的位移约为 8mD 小车做的是曲线运动第 卷(非选择题,共52 分)二、填空及实验研究题(本题共7 小题,共 26 分)13、(每空 1 分,共 2 分)目前我们知道的自然界中的基真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原子核内部质子与质子之间、质子与中子之间、中子与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属于 相互作用, 重力是由引力作用引起的, 而平常生活中常有的弹力则是由 相互作用引起的。14、( 2 分)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1的长度,以下列图。已知曝光时间为

7、1000s,则小石子的出发点离A点约为m。15、(4 分)从某高处由静止下落到地面的物体,在中间1s 内经过的行程为 30m,若空气阻力不计,则该物体下落时的高度为m。16、( 4分)一辆汽车以18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司机见前面有阻挡物时马上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3m/s2,若不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则汽车刹车后2s 内及刹车后 8s 内位移大小之比为。17、( 4分)一物体被从某一高处以1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若空气阻力不计,则该物体从抛出到速度变为向下的40m/s 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的大小是m/s,经过的位移的大小是m。18、(4 分)在 “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

8、的规律”的实验中,请依照实验进行的先后序次,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A 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边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D 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E使小车停在凑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F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超出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19、(共6 分)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 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结果均要求保留该匀

9、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 与纸带上 D 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3 位有效数字):m/s2;v=m/s。单位: cmOABCDEF三、解析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26 分。解析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0、( 6 分)一物块从静止开始由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已知第5s 末的速度是6m/s。试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第 4s 末物体的速度;( 3)物体运动后第 7s 内的位移。21、( 10 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画出汽车在

10、060s 内的 v-t 图线;求在这 60s 内汽车行驶的行程。-2)a/( m s2160300t/s-122、( 10 分)一列货车以的速度在铁路上运行,由于调换事故,在货车后边700m 处有一列快车以72km/h 的速度行家驶,快车司机察觉后马上合上制动器,但快车要滑行2000m 才能停下来,则:( 1)试判断两车会不会相撞,并说明原由。( 2)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近来时的距离。若相撞,求快车刹车后经多长时间与货车相撞?参照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题4 分,共 48分。其中第1、 3、 5、 6、 9、 10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其余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 分

11、,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 分)题号123456答案AACCCDAC题号789101112答案CDBDBBABABC二、填空及实验研究题(本题共7 小题,共26 分)13、(每空 1 分,共2 分)强;电磁14、( 2 分) 20m15、( 4 分) 18016、( 4 分) 5:917、( 4分) 15; 7518、( 4分) DBAFEGC19、( 6分)三、解析计算题(本题共3 小题,共 26 分。解析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0、( 6分)( 1)22分v/( m/s)( 2)2分( 3)2分2021、( 10 分)106030( 5 分)速度图象以下列图0t/s( 5 分) 900m22、( 10 分)( 1)由于 v 货,v 快 =72km/h=20m/s ,快车合上制动器后的加速度为a= vt2v02=020 2m/s222s22000快车速度减至 8m/s 的所需时间为v货v快820t=a=s =120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