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读好书教师成长.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17542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读好书教师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也谈读好书教师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也谈读好书教师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也谈读好书教师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也谈读好书教师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读好书教师成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也谈读书与教师成长湖北省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焦鹏程 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所以,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 题记我是一名一线教师,扎根在一线教学二十年,现在刚刚走上教研员的岗位。但无论是从前站在讲台上,还是现在行走在思考间,我都深深地体会到:读书对于一位教师的成长太重要了。中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伟大国度,然而在当今这个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的社会,读书渐行渐远,教育的世界,也没能脱离现实世界独展它的高洁。现代教育赋予“师者”新的内涵,它是带有一种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应当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认为我们拥有文化。

2、而事实上,扪心自问,我们谁敢自称自己为文化人?我们距离文化人的要求太遥远了。教师作为崇尚读书这个伟大国度中的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最应该担负起读书的重任。为此,读书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一、让读书为我们的文化人生奠基 书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因为书籍可穿越时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是传承文明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发展的。一本好书就是尘世间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每一次细细的品读,就是一次心灵的远行。常言说得好,“室无诗书使人鲁”,是讲不读书的人会变得粗俗;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3、”,是说饱读诗书就会有不凡的气质。如果读书蔚然成风,那么文明和高雅就会相继而至。读书不单是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手段,更是现代人之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和生命组成部分。教师的阅读不能仅囿于自己的教学领域,而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尽可能广泛涉猎历史、哲学、美学甚至自然科学。也就是具有“面广点深、动态平衡”的T形结构,底蕴也好,学养也罢,皆出于此。要知道,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不管是多高水平的名师,你不可能真正地克隆它,因为那不是你的;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读教相长”,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高层次的书,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

4、”的话,我们任何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让我们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由内而外的散发光泽,在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 二、让思考伴随着读书闪耀智慧的光芒 读书是第一位的,而思考是第二位的。只读书不思考,往往是身入宝山空手而返。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这样认为:读书是借鉴别人的智慧,思考才是产生自己的智慧。我在阅读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一书后,深深感佩于漪的睿智,钱梦龙的宽厚、魏书生的卓越、宁鸿彬的渊博、蔡澄清的机敏。折服之余,我发现在他们专业成长的共性中,除了勤于读书之外还有另外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课前的独立阅读、思考

5、和课后深刻的反思。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点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心灵一文中也说到,“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保持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我们要反思宏观教育,反思教育细节,反思历史,反思现在,尤其要反思自己。让思考从读书开始,善于做一点笔记。灵感是随时闪现的,读书时,课堂上,反思中,时时会有你自己的思考冒出来。那就赶紧用你的笔、你的键盘记录下来,哪怕是零零碎碎的几个词,几个句子。因为那是你精神发育的痕迹。要多开展交流。与那些相熟或陌生的朋友相聚在一起,做一次精神的聚餐。当我们沉淀书中,便有朋自书中来,悲愤的屈原,狂放的李白,忧郁的曹雪芹,他们从书中走来,引导我们穿过喧嚣浮躁的尘世,为我

6、们接通那通向智慧与哲理光芒的精神电波。交流是很好的学习。有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网络的沟通,只要是真诚的,就会有所启迪,有所收获。即使是闲聊,也会时时有智慧的碰撞。一旦对共同思考的主题发生争执,就会有深刻的东西不断地滋长出来。或许这样的时间和机会是不多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期盼,更有满足感。三、让写作成为读书思考后的一种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 这话也同样适合我们教师。从真实意义上说,教师的“真正的成长是自我成长”。学校搭建的一切平台都是外因,关键是教师自己的主动自学发展,这是内因。作为一名教了二十年语文的老师,我十分理解教师的艰辛与不易,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很多人在向生

7、命透支,糟糕的是我们不懂如何偷懒。工作的每个时刻都在紧绷,回家后便全线瘫痪。我们的确很苦,的确很累,但是,我想,如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疏于读书、懒于思考、拒绝写作,不仅会丧失教师的优势,而且我们将遗憾地看到我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忙忙碌碌年复一年之后,除了一些久积尘封的备课笔记本之外,忙碌辛苦的生活还会周而复始地继续下去,不会有任何改变和创新。写作是苦的,但也是甜的。写作的过程是不断总结人生经验的过程,是不断丰富自我的过程,更是不断体现教师的人生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经历多彩而积淀为厚重的过程。当我们惊讶于肖川教授十年积玉的时候,词林偶拾

8、片面之辞一声叹息、说三道四非典时期的日记为我们道出了积累的真谛。是的,“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爱来做小事”。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一如肖川教授般“用真诚的文字,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让生命在习惯的累积中愈发凝重与雅致。阅读、思考、写作将是我们教师人生的三部曲。三足鼎立,自我成长,我们将轻松上阵。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诗结束此文: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是一片看不够的景,是一腔抒不倦的情。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目标。让阵阵馥郁的书香在校园萦绕,陶冶你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自由的精神,高尚的情操。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