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172333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教学这个根本,核心引导学生对精美典范语言的学习。感受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表现力,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真挚感情。并通过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一篇课文要根据年级要求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抓好几个语言训练点,语言训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语言特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配乐朗诵、范读、赏读都是常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谈感受、想法。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

2、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感受。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我们要强调榕树茂盛的词语,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榕树的样子。读完第三句后,停顿要稍长,在心中酝酿感情,最后把喜爱之情充分的表达出来。这样的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还增强了阅读的学习兴趣。二、在理解课文中品味重点词语 语文学习应该是先有语言文字再有思想内容,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四段时,我是这样安排的:(1)边读课文变化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学生抓住“抢”“夺”“插”“举”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初步体会班长的机智勇敢。(2)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如 有的学生认为“猛”和“磨盘大的”两个词语用的好,因为他们不仅写出了班长的动作很迅速,而且显示了他对敌人的仇恨。(3)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砸”换成“扔”“投”“掷”等词,让他们揣摩表达效果的不同,就这样较好的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和推敲,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三、引导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文章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的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字面的分析上,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导学生阅读,可以有选择的做具体的深入文本,对语言进行品析、演绎。例如二泉映月一课的教学,其

4、中一段描写了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如果教学中只在字面上解释“坎坷”一词,教学的任务似乎完成了。但教师不是要让学生在字面上理解“坎坷”,而是要让学生从情感上了解阿炳人生的“坎坷”经历,以品读的方式悟出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从而为孕育出“二泉映月”音乐的诞生留下伏笔。下面是一段教学片断:师:把你们看到阿炳的特殊镜头读出来。“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漴漴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生-齐读:他想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师:谁能把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地三句话换成一个词?这个词最能概括这三句话。生1:我觉得是“坎坷”生

5、2:“坎坷”生齐说:“坎坷”(师板书“坎坷”师:一起读生:坎坷师:再读生:“坎坷”师:我觉得这样读你们肯定读不好,哪怕读一百变也读不好。因为你们没有体会阿炳的感触。到书上找,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生:第三自然段,“他戴着墨镜,撑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师:是的,那么长的一句话,写的只有一个词:读生齐读:“坎坷”师: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师:一个词,读生读:坎坷师:文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生命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那就是在音乐当中的生齐:坎坷这个教学过程使语言文字训练跃然纸上,不仅学生透彻地理

6、解了词义,而且发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概括性的语言尽量使其内容具体化,才能使学生不全于囫囵吞枣,确实提高阅读效果。四、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 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有规律的,要经历识字、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孤立的进行,应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使语言训练的内容相互联系,训练要求逐步提高,形成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如: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时,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生命垂危、形容槁枯、奄奄一息”这六个词语的学习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一)检查预习情况,默写描写瀑布的两组词语:(1)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2)生命垂危、形容槁枯、奄奄

7、一息 (二)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用上这两组词语简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巴西总统亲自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原委。(3)引导学生深入品读重点句子,想象这六个词语所描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4)指导拓展说话,用上这六个词语描述黄河某些领域的今昔情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得到展现和提高,语言不断的得到内化,情感也受到强烈的震撼。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渐的过程,宜于采取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安排方式,企图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是不切合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方面有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