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16999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农业生产活动教学设计遵化市堡子店中学 吴英飞一、农业在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价值。另外, 在历年的高考题目多有涉及。二、考纲要求:1、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2、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考查要求:1、考查内容:侧重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及新型农业2、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以选择题

2、居多3、考查能力:侧重农业区位因素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关系、农业地域类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灵活应用和分析论证四、考情分析:1.以文字信息和区域图为背景,重在分析热点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及生态农业的发展,关注粮食安全。2.通过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考查农业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设计思路: 高考农业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知识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是选取生活中的热点作为主题情境,将这些分散的考点贯穿到综合题的各小题中,问题情境新颖,设问巧妙,层层递进,具有探究价值。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以生活中的热点情境为主线索,以

3、农业中常考知识点作为切入点,使这些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融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建构新知识提供适当的支撑和学习平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六、教学目标:1、再次明确考纲要求、回熟教科理论,归纳重要的知识点,辨析易混淆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相关知识。2、通过高考真题演练,指导学生养成依据材料联系教科理论和生产实际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掌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迁移运用知识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准确、全面、简洁、规范的表达能力。3、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练习巩因相关知识和解题套路,提升应对新题的技能技巧。七、基础知识体系

4、:八、讲授新课: 考向一农业的区位选择(高考真题演练)(2018海南卷,89)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据此回答(1)(2)题:(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生产技术先进B.交通运输便捷C.自然条件优越D.生产成本低廉(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国内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研发水平D.增强国际影响知识点小结:1、常见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农业部门布局原则种植业一般布局在远离城市并且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花卉、蔬菜布局

5、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区乳畜业布局在交通便利、饲料充足、邻近城市的近郊区林果业布局在低山丘陵地带林业布局在山地坡度较大的位置渔业布局在水源地(湖泊、水库等)2.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法指导:1.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是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要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要素。(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条件,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

6、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类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它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详见下表所示:(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如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技术进步。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地形对城市分布和农业生产都有很大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 (1)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境内。河谷地区所产油菜籽粒大、品质优、单产高,其优势自然区位条件是()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热量充足降水量大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A. B

7、. C. D.命题角度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018安徽蚌埠三模)西红柿起源于秘鲁等国,秘鲁的安第斯山脉森林地带至今有大面积的野生西红柿分布。下图示意秘鲁地理位置。据此回答(1)(3)题:(1)西红柿的主要习性是()A.喜温暖 B.喜湿热C.需长于17小时的日照D.需腐殖质高的黑土(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美国引进并大规模推广耐储运、产量高的西红柿品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西红柿()A.产品主要转向了美国市场B.生产更多依赖温室大棚等设施C.生产基地到市场距离加大D.北方消费南方生产的格局形成考向二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真题演练)小组合作探究(2017全国卷,36)阅

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1) 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

9、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知识点小结: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学法指导:1、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2.农业问题对策分析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平原区:土地增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2)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4)牧区:退耕还草,

10、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6)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命题角度一农业地域类型(2018山东潍坊二模)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回答(1)(3)题:(1)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A.光热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2)在1

1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旱涝灾害频繁B.种植经验缺乏C.劳动力 D.机械化水平低(3)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河湖众多政策引导兴修水利科技进步 A.B.C.D.命题角度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断地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新型农业的必由之路。下图是“富碳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富碳农业”生产模式要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主要依靠()A.市场B.政策C.气候D.技术(2)“富碳农业”的生产模式如果得到推广,则会()加快全球变暖缓解粮食短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A.

12、B.C.D.知识拓展 微专题 强化技能素养提升农田覆盖技术农田覆盖是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早在我国西汉元帝、成帝之世(公元前48-7年)年间和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在农田上覆盖泥沙、鹅卵石、谷草、树叶、畜粪之类记载。考向1覆砂类【命题探源】 在清朝顺治年间,我国西北地区劳动人民创造了“砂田种植法”,用以栽培粮食、棉花、瓜果、蔬菜和其他一些作物。由于砂田表面粗糙,可有效防止径流过快流失,砂石间隙大、渗水作用强;有砂层覆盖,不仅可以防风蚀,并能有效防止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砂田耕作法可使降雨量在300 mm以下且灌溉条件差的地区获得较高而稳

13、定的作物产量,如今覆砂石的做法仍然在一些地区使用。【命题示例】 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如图)。小组合作探究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考向2覆草类【命题探源】 20世纪初期,我国农民在秋冬季节利用作物残茬、秸秆进行农田覆盖,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水分蒸发,起到了保墒作用,达到了增产的效果。同时,秸秆覆盖具有改良土壤和不污染环境等特点。但秸秆覆盖前期土壤温度低,从而导致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延迟,因此不宜在生育期覆盖。由于有机质积累量大,耕层土壤不翻耕,故导致某些病虫害加重。【命题示例】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

14、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如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B.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C.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D.节约灌溉用水,减轻水土流失(2)与枣林地膜覆盖技术相比,枣林秸秆覆盖技术的主要优势是()A.抗风抗旱,地区适应性强 B.抑制杂草,减轻杂草危害C.病虫害少,增产效果显著 D.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3)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A.改变枣林内与枣林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B.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D.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考向3覆膜类【命题探源】 1978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塑料地膜,1981年国产地膜投入生产。自此,在我国引起了一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地膜覆盖面积迅速扩大。地膜分类多样化,主要有白地膜、黑地膜、双色膜三种。透明白地膜透光、地温回升快。黑地膜不透光、地温回升慢、有压草的作用。黑色地膜阻隔阳光,因而除草效果显著。此外白天还有降温作用。银灰双色膜不透光、压草。反光率高于35%,反光中带有红外线,对蚜虫有驱避作用。除以上类型外,反光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铺反光膜能使原来着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