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语录.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167532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圣贤语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圣贤语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圣贤语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圣贤语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圣贤语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圣贤语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圣贤语录.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週課誦四 書 精 華 集大學1.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2.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3.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4.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5.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6.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7. 為

2、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與國人交,止於信。8. 詩云:“有斐(fei3)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9.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10.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11.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12.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4),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乐(yao3),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13. 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14.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15. 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

3、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後;所惡于後,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xie2)矩之道。16.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17.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18.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19.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德者本也,財者末也。20.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中庸1.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2.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3

4、.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4.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5.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6.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7. 子路問強。子曰:“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8. 君子之道,費而隱。9.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10. 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11.

5、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12.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辛。13.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14.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15.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16.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17.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

6、、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18.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19.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20.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21.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22.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23.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7、。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24.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25.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26.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27.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28.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29.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30.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

8、。可與入德矣。31. 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32. 詩曰:“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論語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5.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6.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9、,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7.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8.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9.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10.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11.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12.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13.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14. 子曰:“不患

10、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5.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16.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1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18.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19.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0.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21.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22.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11、人焉廋哉?”23.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24. 子曰:“君子不器。”25.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2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7.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8.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29.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30.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31.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32.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3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4. 子曰:“

12、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35.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36.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37.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38.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39.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40.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41. 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42. 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3.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44. 子曰:“君子無

13、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45.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46.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47.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48.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49.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50.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51.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52.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於利。”53.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54.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55.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56. 子曰:“父母之

14、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57.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58.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59.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於行。”60.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61. 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62.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63.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64.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15、65.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66.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67.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68.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69.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70. 子路問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71.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72. 子曰:“君子周急不繼富。”73.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74.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75.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76.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7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78.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79.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