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习材料.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165139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习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家长学习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家长学习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家长学习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家长学习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学习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习材料.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学习材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基础。目前,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家庭教育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和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心、使命感显著增强。但是与目前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要求相比,我们家庭教育方面,还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来做。 每一位学生,虽说是属于在座的每一位家长,属于各自不同的家庭。但是,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并不在家中度过,而是在学校度过,在座的每一位家长,虽说对你的孩子拥有绝对的监护权,但是你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并不多,相反,孩子绝大部分的时间是生活在学

2、校之中,成长在老师的教导之下。因此,作为一个家长,如果确实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成才的话,就应该毫不怀疑地主动加强与学校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就应该时刻关注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等。所以说,家校联系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分别从孩子培养的两个核心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1、给孩子以智爱而不是溺爱。 什么叫溺爱?溺爱就是不论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都一味的去满足他。智爱和溺爱的区别是:智爱是全面的关心,尤其是关注孩子的心灵;而溺爱是片面的关心,只关注孩子的表面需要。那么,我们该怎样做?首先,要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教孩子学会生存,这是做父母首要的责任。关爱

3、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应该关注孩子精神世界的需要。溺爱者看不到后者,只会从表面看到孩子爱吃冰淇淋,爱去“麦当劳”、“肯德基”,结果这种娇惯只能促成孩子养成了自私、懒惰的坏毛病。 爱并不是坏事情。对孩子的爱应该越多越好,实在没有必要收起来一半。成功家长对孩子不可谓不爱,但不是仅仅从物质上去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是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勤勉节俭,珍惜财富,先做好了人,然后才谈得上成才。这样的爱才是智爱。人类理智的爱应该意味着关心、理解、责任和尊重四个方面。 2、培养孩子可发展的资源。责任意识,父母应当时时想着让孩子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如做错事,让他受到惩罚,在家里做家务劳动等等。懂得关爱他

4、人,让孩子学会关爱,如尊重父母,孝敬老人,说话有礼貌等等。这是父母必须为孩子上好的一堂课。(步入社会周围需要的是懂得关爱别人的人,而不是自私,以我为中心的人,有助于事业的发展。)善良教育。美国作家享利.詹姆斯说,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最重要的,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是善良。有同情心,懂得关爱,这是助你人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乐观的心态。执着追求,冷静面对,能放能收,保持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守规则、规则意识,秩序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家庭、社会、集体、规矩意识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有了规矩才能受到尊重、欢迎,也只有有了规矩才能分享生活的乐趣。感恩教育。珍惜,理解父母的不易,父母

5、要告诉孩子挣钱的辛苦,教会学生珍惜现有的学习、生活环境,教会学生懂得感恩。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终生习惯。学校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是一个人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一致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那么,让我们给孩子以尊重和理解,给学校以尊重和理解。也只有尊重和理解,学校才能按教学规律办事,孩子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家长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今天就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几个问题和各位家长共同交流。第一、正确对待老师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宝,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那份喜悦真是生命中最大的安慰

6、,可是孩子总要去上学,总要自己独立去面对生活的一切,父母最担心的就是一个班有那么多学生,老师能关心过来吗? 面对这种困扰,家长自己该怎么办,以及该怎么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老师呢? l、身教重于言教,为孩子做出榜样。要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必须自己能做到。父母能够尊敬老人,孩子就能尊敬爸妈。不想让孩子误入歧途,父母必须自己行得端,走得正。家长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全力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比方说:流行病。家长要理解学校老师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2、假如你是旁观者。孩子怕丢脸。当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时,孩子可能觉得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假如批评的是别人,你觉得谁丢脸?当局者迷,旁观者

7、清,换个角度,可以解开孩子的心结。3、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告诉孩子,老师批评你、管你,是因为老师心里有你、在乎你,老师对你心里有一份责任,就像爸爸妈妈对你一样。你犯错误让老师心里着急。老师发脾气的时候,心里比你还难受。让孩子体谅老师的心,孩子就能学会宽容。4、老师图个啥。告诉孩子,你挨批评,老师什么好处也得不到。如果你长记性,改正错误,真正得到好处的是你自己。引导孩子从事情的结果来衡量,可以让他放下一时的情绪。5、 原谅别人的错误,为孩子树立一个宽容的榜样。老师的错误在所难免,应该培养孩子一个宽容的心。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宽容的榜样,让孩子能主动原谅别人的错误。6、照顾孩子的自尊心,不和老

8、师、同学发生冲突。当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父母一定要照顾孩子的自尊心,不和老师、孩子直接发送冲突,可以跟孩子讲,一切矛盾都是磨练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要先向内找原因,看自己有没有不对的地方。第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经常鼓励孩子。家长在这方面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我们的建议是:1、帮孩子找回学习的快乐。如果你的孩子把学习看成苦差事,父母就有责任帮他改变看法。应该抽时间陪孩子一起复习,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同时营造欢乐的气氛,只有在欢乐中学习,孩子才有兴趣不断积累知识。2、陪孩子买课外书。在周末休息时间,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逛书店,为孩子买课外书。除了知识性读物外,像孩子喜欢的漫画书等也

9、可以适当考虑,因为孩子不仅要从好书中汲取营养,也要从书中学到快乐。3、陪孩子一起看课外书。家长应该买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课外书,尽量挑那些趣味性强的,和孩子一起看,一起交换读书心得。尽量在欢乐的气氛中,多说真有意思这样的话,逐步打消孩子对学习的恐怖心里。4、学习计划中留出看课外书的时间。为了让孩子在每天的学习中都能得到快乐,应该在学习计划中留出课外书的阅读时间,要求孩子在书里标出自己觉得重要和有趣的内容。这样,每天看课外书的乐趣,可以成为推动孩子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动力。5、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看孩子的课外书,和孩子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父母应该以平等的态度,谈出自己的看法,询问孩子的

10、想法。友好融洽的气氛,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知识的乐趣,更好的理解父母的观点,接受父母的告诫,还能加深相互间的感情。6、引导孩子遇事多问为什么。求知欲是积累知识的动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的求知欲,遇到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可以让孩子上网查资料,自行解决,当孩子对某一科目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时,家长可以用友好的态度,多问孩子和课程有关的为什么,引导孩子重新产生兴趣。如何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呢?1、经常鼓励孩子,给孩子成就感。成就感需要经常性的鼓励和表扬。当孩子付出努力取得进步的时候,不管这个进步多么微小,父母也应该大声的赞扬。请记住,一次鼓励可以换来十次进步。2、帮孩子从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当孩子面对挫折,抬

11、不起头来,父母应该帮助他分析,自己有什么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发挥的话事情能有怎样的改变。要鼓励孩子,任何事情都有成功的一部分,每次失败,都是离成功进了一步。3、为孩子而骄傲,自己的孩子是最值得父母骄傲的。如果经常为孩子而骄傲,从小就把孩子看成天才,孩子就会向着天才的方向努力。这样的孩子就知道要强,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大的辛苦,也就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家长课堂:父母管孩子管得太多的十大信号 多数父母都会将大部分感情投入在孩子身上。但很多时候,父母们的管教方法却会带来不利后果,美国学者最新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下列十种行为,那么很有可能父母的教育方法失当。1、时常在游戏时间干扰孩子一种过分管制的迹象是,

12、孩子们在玩耍时,刚出现一点冲突,父母便马上干涉。这样做的危害是,孩子没有学会独立处理可能发生的矛盾。只要安全有保障,最好让孩子自己应付。如果必须介入,父母最好充当仲裁人的角色,而不是为孩子们提出解决方法。2、老是关心孩子该吃什么许多父母过度关心孩子的饮食,如果孩子确实食欲不振、日渐消瘦,你应该去咨询儿科医师。但如果不是,你就不必担心他该吃什么了。父母不要在饭桌上变成“控制狂”,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3、与孩子的穿着“较劲”父母不要过于苛求孩子们的穿着,即使有时你认为这样穿很难看。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要总是从自己的观点来看问题。4、干涉孩子如何做家庭作业处处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不

13、是个好方法。对于二年级或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父母就不要再干涉孩子的家庭作业,父母如果给孩子的家庭作业提供过多帮助,会让孩子们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5、与孩子的老师争论分数分数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事情。父母应该关心的是孩子们学会了什么,并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但不要试图充当老师的角色。每当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单回家时,父母的介入会引发几个问题: *孩子会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自己每次都要得到理想分数。*孩子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见。*孩子会相信,父母永远会帮他们改正错误。6、教孩子如何比赛观看孩子的足球比赛很重要。每场比赛结束后,你要表示感到骄傲。你要鼓励孩子,但不要在意比赛中的细节,比如某一

14、时刻孩子的表现有什么问题。7、频繁地给孩子打电话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在学校的孩子很不好。父母没有必要干涉孩子白天在学校的一言一行。这种不好的习惯尤其会干扰青少年。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8、要求孩子详细汇报白天情况向孩子询问其白天的情况和“成为地方检察官”是不一样的。除非你怀疑他们出了严重问题,否则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向你汇报白天的详细情况。9、暗中查看孩子隐私监视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从无确定理由偷看孩子的博客到搜查孩子的卧室。专家说:“搜查孩子的卧室是一种卑劣手段。”你可以在远处观察孩子,而不要妨碍孩子在生活中的体验。10、孩子刚几岁就选好大学很多父母会根据自己的希望,选择孩子15年后应该进入

15、的大学。专家建议父母要把精力集中在现在,从选择一个当前适合孩子的幼儿园开始。爸爸妈妈应该如何来指出孩子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小错误,这时候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不会造成他们的逆反情绪,还达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来听一下,这个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一个小女孩儿,每次上完厕所总是忘记随手关灯,妈妈经常对她命令道:“你又忘记关灯了,快去把灯关上!”孩子心情好时,会去乖乖地把灯关掉,如果心情不好,即便家长说上很多次她也不会去。这时候,亲子冲突就发生了。后来,这位家长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断学习,开始尝试着使用准确描述的方式来代替之前的命令指责。当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时,这位妈妈只是简单的对孩子描述道:“孩子,厕所的灯还开着。”孩子一看果真给忘记了,也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笑嘻嘻地就跑回去把灯关上了。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便告诉我们:如果你在与孩子交流时讲究一下方法,注意语言上的一些技巧,很多问题其实是很容易解决的。因为当家长描述问题的时候,也就告诉了孩子该怎么去做,面对这种心平气和的说话方式,孩子很愿意与家长配合。反之,如果一味地指责和命令,孩子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也就不愿意与家长友好合作了。我的一位同事,在和我聊天时总是抱怨说:“我家孩子就知道看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