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教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164021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日齐山登高》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日齐山登高》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日齐山登高》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日齐山登高》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日齐山登高》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日齐山登高》教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专项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九日齐山登高课前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目的1、理解杜牧的生平 ,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领略独特的情感体现;3、理解登高诗的主题内涵;知人论世1.理解作者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称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称“小杜”。杜牧有政治抱负,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毕生仕途不得志。“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虽有报国之志,但不受重用,只能外出为官。当时代的衰颓

2、和自身的怀才不遇使她感到无可奈何时,她也常常以自我旷放来谋求解脱,但愿有一种闲适的生活和恬静的心境。在做州官时,喜欢与友人游山玩水,因此登临咏怀之作的笔下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总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老杜的“文章憎命达”,成了小杜人生的偈语。.有关知识九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国内的老式节日。按古人阴阳学说,“九”这个数字是阳数,九月九日具有两个阳数,因此叫做重阳。又由于“九九”谐音久久,日期数字很吉祥,古人觉得宜于长期,因此古时候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登高饮酒,赏菊簪花,祈求长寿。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是江南名胜之地。登高,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从这首诗的题目我

3、们可以懂得,这首诗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有感而作,属于登高诗(又叫“登临诗”)。3.文题背景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九月刺池州,次年与其友张祜(h),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并且诗名早著,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她们都是失路之人,惺惺相惜。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江涵/秋影雁初,与客/携壶/上翠。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2.在前面的基本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杜牧

4、在这首登高诗中交错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一说抑郁之思以旷达书之)课堂问题导学(教案)检查旧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酩酊( ) 独霑衣( ) 郁郁蓁蓁(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江涵秋影 翠微 酬佳节 恨落晖 牛山何必独霑衣 悉心导入同窗们好!我们此前曾经学习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一首登高诗,还学习过杜甫一首直接以登高为题的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登高诗九日齐山登高,并总结登高诗的一般特点。问题

5、导学1.疏通文意。 作者登上齐山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 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秋天一到就有一种“伤秋,悲秋”的情怀,(欧阳修的秋声赋,为什么作者却心情快乐愉悦而不伤秋呢?诗中哪些词能表白作者今天特别快乐? 5. 为什么作者偏爱菊,把她们插满头呢? 6 为什么作者说“不用登临恨落晖”呢? 7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体验探究有人觉得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批准吗,试作分析? 交流整合比较本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杜甫的登高在思想情感上的差别?

6、 课后检测巩固(学案)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眸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为诗歌的重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体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 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 本诗后两句体现了诗人如何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

7、分析。 有关登高诗的主题“登高”成为老式文学领域一种重要的文学意象。并且这种意象所涉及的丰富内涵,特别是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哀时伤世的老式主题,对中国文化人和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多悲秋伤春之感。这是登高诗歌的一大特色。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把登高的万千心绪与悲秋的无边凄楚交融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无尽的愁苦和深沉的悲凉之感。登高联系伤春的代表性作品有杜甫的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以春之丽景烘托国之多难。以美景反衬愁思,数倍增添其哀愁。(二)多思古哀今之痛。 登高是今古对话的最佳平台和途径。发“思古之幽情”,感怀历史沧桑,凭高

8、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此类代表作品有王安石的桂枝香:“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作一扫五代旧习,挣脱纤细绮靡词风,雄浑开阔。(三)多登高怀远之思。登高怀远的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触目可见。怀远之作又可简朴分为怀人作品和怀乡作品。登高怀人作品有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类作品或有所寄托或单纯怀人。但都是借用登高者登高感怀的文学意象来体现此类情感的。登高怀乡之作有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四)多家国身世之慨。“登高”也一度成为知识分子良知和责任感的一种展示平台。抒发家国身世之慨、忧时伤世是登高主题作品的一种重要思想内容。家国破碎、怀才不遇、壮志难骋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会借登高一啸尽抒愁怀。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