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s_service_2014人教版新教材总介绍.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157779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fs_service_2014人教版新教材总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dfs_service_2014人教版新教材总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dfs_service_2014人教版新教材总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dfs_service_2014人教版新教材总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dfs_service_2014人教版新教材总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fs_service_2014人教版新教材总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fs_service_2014人教版新教材总介绍.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进取,严谨求实,体现科学发展需求的新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介绍2013年3月修订后的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各年级教材,又都通过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这样,在今后的若干年中,修订后形成的人教版新教材将成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最重要并可靠的课程资源。教育部要求:2014年秋季各个年级将全部换用新教材。 教材的版本发生了变化,从大32开本改为16开本。这是60余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最大开本,这一点反映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富裕的程度。 总之,从表面上看,教材内容变化不大,但细节发生了变化,需要一一对比才能发现并体会其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反映了我们

2、对教学的研究,希望能更符合教与学的规律。 下面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至六年级)的研制整体情况作一介绍。 一、教材修订的总体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至六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套实验教材于2001年9月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10年多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一)教材修订的指导思

3、想 本套教材的修订是在总结实验教材10年实验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注意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落到实处,体现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注意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增强教材的适宜性。 通过对高质量教材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体现当代科学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进而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教材修订的目标1.通过本次教材的修订,使本套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

4、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使教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4.使教材的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切当,装帧精美,文字准确并适合于小学生阅读。 (三)教材

5、修订的依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容和要求,特别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 从2001年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到目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验,人们不断思考和探索数学教育与数学课程问题,形成了许多新的认识。这些新观点将推进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在理念上的变化:对数学及其功能做了重新阐述,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四基”,和“四能”;提出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6、等10个核心概念。二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根据10年实验和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的结果,在具体内容的安排做了适当调整。这些新理念、新要求将作为此次教材修订的最重要的依据。 2. 实验教材10年实验研究和使用经验的总结成果。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试点阶段,与此同时本套教材的主要研究编写者展开了“十五”课题“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于2001年1月正式启动,实验研究围绕着使用新教材这一核心载体,展开了数学教育教学新观念的建立,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教师教研活动的创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探索,等等涉及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多方面的研究。教材实验与课

7、题研究并行7年,获得了丰富的关于教材使用、数学教学、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发展等多方面的经验成果和观点,这些将成为此次教材修订的重要的依据。 (四)教材修订的主要内容 这套实验教材已经使用了1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教学规律的不断探索,认识不断更新;也随着在实验教材使用之后,不断获得广大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识到,由于时间过于仓促,实验教材在如何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方面,体现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方面,所设计的教材结构、所安排的教学节奏、所采取的呈现方式、所选择的具体素材,等等,都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有的处理方式比较生硬,有的层次安排不够合理,有的素材选择比较牵强,等等。需

8、要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实验教材进行全面的认真的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为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进行修订,为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提供有效而丰富的案例。 2.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教材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和内容修订。 例如,根据“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具体内容的进行修订。又如,根据“图形与几何”部分对第一学段“图形与位置”要求的变化,进行具体内容的修订;等等。 3.针对实验教材初次研制时,未能深入研

9、究或是当时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完善性处理。 例如,对估算教学的处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如,对如何体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为培养“四能”提供合适的素材、清晰的线索和有效的途径,等等; 4.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教材内容结构上的问题、内容选择和要求上的问题进行调整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修订。 例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安排在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之前,而长方形周长计算的题目,特别是联系实际的计算题目,往往涉及多位数乘一位数,这就给教师教学和自己出题带来不便。又如,“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万以

10、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之后,此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三、四位数和相关的加减法,接下来的“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又只能涉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使得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层次不够合理。 “数学广角”是本套实验教材尝试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受到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的充分肯定,但在内容选取、安排的顺序等方面都需要加以完善。 5.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教研员提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例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有难度或效率低的题目;等等,进行细致地修改。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认识时间”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几时几分。根据一线教师、教研员的反应,一年级学生学习

11、起来比较困难。经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精确地区分几时几分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精确地表达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的机会并不多,要求小学一年级学生做到是不合适的。 又如,在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单元中,介绍了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广大农村教师认为由于缺少购物经验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 在素材的选择方面,部分农村教师认为选用农村素材比较少;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体育馆内里的“人山人海”没有体验;“申奥成功”素材已经比较陈旧了,应该换用其他素材;等等。 6. 针对由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的观念、素材、数据的落后进行修订,引进新观念、新技术的应用、新数据、

12、新素材等,使教材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二、修订后形成的教材在结构与内容方面的主要变化 (一)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和教材实验的结果,以及相关的教材修订研究,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教材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使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修订后的教材,数学知识的出现、教学的顺序更具逻辑性,更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例如:(1) 数与代数主要的变化有: 在二年级下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 将“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万以内数认识”之前(从三上移至二下); 将“倍的认识”后移至三年级上册并

13、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将六上“分数乘法”中的“倒数的认识”小节移至“分数除法”中。 将六上“分数除法”中的“比和比的应用”小节分出来,另设一单元“比”。 将六上“百分数”单元分成两段教学,六上安排“百分数(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等,六下安排“百分数(二)”教学有关百分数的特殊应用,如利率、纳税等。(2) 图形与几何主要的变化有: 图形的认识: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时,安排了认识平行四边形;在三上的“四边形”不再单独安排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而是安排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性的认识。(单元名称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认识,在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后,接着让学生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 观察物体的教学安排了

14、三个层次,分别安排在二上、四下、五下。 图形的运动:对“图形的变换”降低了要求。(例如,将原第一学段要求的“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后移至第二学段。) 图形与位置:将“位置”单元从六年级上册前移到五年级上册。(3) 统计与概率 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只分别在一下、二下、三下安排统计的教学。 一下:让学生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了解分类计数的思想,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与整理”单元将分类与统计结合。实验教材把“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编排为一个单元。修订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将分类

15、与统计结合起来编排,强调在分类基础上整理数据。) 二下: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例1固定数据的收集;例2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 三下:让学生学习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教学复式统计表。体会从表中知道了那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体会数数据所包含信息的作用。) 第二学段才开始让学生系统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 “可能性”的教学后移,安排在五年级上册。(4) 综合与实践调整或重新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努力体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 每册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将“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的内容变为“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重新设计“量一量 比一比”(二上)“小小设计师”(二下)“我们的校园”(三下),“探索图形”(五下),”生活中的百分数“(六下)等主题活动。 (二)对“解决问题”教学进行了整体编排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四能”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从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